一、我國家禽福利現狀 我國在家禽福利領域相對滯后于歐美發達國家,包括在家禽福利科學方面的研究滯后、家禽福利評價標準缺失、相關法律不健全和對家禽福利認知度低等方面。 1.家禽養殖的福利標準較少。我國涉及畜禽生產的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在這些法律法規中均涉及對動物的需求、防疫治療、畜舍設備等福利問題的關注。這些法規為后期有針對性地制定家禽生產中的保護立法提供了法律支撐。 2.家禽養殖的福利認知不足。家禽福利的認知取決于生產者、飼養管理技術人員、消費者和輿論對家禽福利的關注度,采取有效的福利措施是改善家禽福利的有效手段。畜牧獸醫工作者應當提高自身對家禽福利的認知,作為家禽福利的主要研究者、應用和宣傳者有責任增強對家禽福利的認識,充分認識改善家禽福利水平是提高家禽健康和生產水平的技術措施,是研制新型養殖設施設備和開展環境控制的評價依據,是生產優質、安全畜產品的技術保證。 3.家禽養殖的福利研究滯后。在家禽生產實踐中,環境應激普遍存在,也受到生產管理人員重視。但是,在應激源的控制方面卻缺乏有效地認識和控制方式。家禽福利科學研究涉及生理、營養、神經內分泌、行為及工程技術等多個學科,需要各學科研究團隊的協同攻關。 4.家禽養殖的福利技術缺乏。集約化家禽養殖模式中注重追求經濟利益,降低飼養成本,把家禽當作“生產機器”,從而忽略了家禽的生物學需求,導致一系列的應激問題,造成抵抗力下降,環境易感性增加,嚴重影響其生產力和健康水平(圖1)。迫使人們大量使用抗生素來提高家禽生產性能和抗病力,以控制家禽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長此以往,造成病原微生物抗藥性提高,形成了抗生素濫用和病原微生物耐藥性提高的惡性循環怪圈。使得禽產品品質下降,藥物殘留問題突出,食品安全性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涌現,危及消費者的健康。
二、家禽福利評價體系 家禽福利狀態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家禽和消費者的健康,因此,有必要對家禽的飼養、運輸、屠宰環節的福利、健康和管理水平進行客觀的評價。評價指標的選擇既要有科學依據,又要可用于生產實踐。每個指標的選擇都是人為根據評價目標而設定,因此,在家禽福利的評價體系中,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共存,只能通過不斷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盡量做到客觀評價。
1.體系概述。家禽福利關注的焦點主要在于福利較低的生產系統,其既無法滿足家禽的生理和行為要求,也會給家禽帶來疾患和痛苦,進而影響生產性能和禽產品品質。評價飼養階段家禽福利好壞的指標包括:飼料、飲水、雞舍環境、疾病診療、損傷、自然行為表達、精神狀態、人雞關系等方面,而屠宰環節家禽福利狀態的決定因素有宰前處置、屠宰設備、有效擊暈和放血方法等。
(1)評價指標。判定家禽福利優劣的指標主要有疾病、損傷、行為和生理指標等。多年來國際通用的做法是利用生理和行為指標評價家禽的福利狀況,這兩類指標非常有用。但利用行為指標評價時結果帶有一定主觀性和不確定性;使用生理指標評價時收集數據則需要非常小心,以免測定過程造成二次應激,導致結果不準確。受傷和患病的家禽福利要比健康的家禽差,影響程度從輕微到嚴重不等,因此也可以從疾病預防和控制的角度評價家禽福利。
一是疾病。疾病會導致家禽的福利低下,有些疾病甚至引起家禽死亡,所以評價家禽疾病的方法對家禽福利研究特別重要。疾病的重要性不但取決于疾病的發生率或死亡率,還取決于疾病的持續時間和患病家禽體驗的疼痛或不適宜的程度。當評價飼養階段家禽福利時,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重要的評價指標。 在考慮舍飼環境與家禽福利的關系時,與生產相關的疾病對家禽福利的影響較大,主要的疾病有腿病、關節病、腎病、生殖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在每種病例中,對疾病的嚴重性進行臨床觀察和分析,再結合該病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對家禽福利進行評價。
二是生理指標。家禽的生理指標如體溫、呼吸頻率、血液代謝指標(血糖、尿酸、谷丙轉氨酶、乳酸脫氫酶)、抗體水平和激素水平(如皮質酮等)能夠部分地反映出機體生理與代謝狀態。 三是行為指標。家禽行為是最容易觀察到的家禽應對環境變化的反應,目前,有很多行為指標可以用來評價家禽福利。 通常可以采用偏愛性測試、厭惡測試、限制行為表現測試等方法,測量家禽為滿足某種需求付出努力的程度、對厭惡刺激的反應程度以及環境受限時表現出的異常行為。偏愛性測定需要給予家禽充分的自由,但試驗結果只能提供福利問題的相對信息和試驗信息的相對結果。直接針對家禽特定福利問題開展偏愛性測定是非常有用方法,如雛雞選擇與機體適宜溫度相吻合的環境,但在某些情況下,家禽可能不表現出任何反應。另外,測量家禽對厭惡刺激的反應程度是否能夠評價家禽福利還不能確定。 家禽受到環境限制時無法表現其自然行為,但它們仍存在表現這些行為的沖動,如此會導致異常行為的出現。異常行為是異于常規的或異于種群內絕大多數表現的行為,如采食異常、性行為異常等。刻板行為是典型的異常行為,即反復的、無目的的機械性重復某一姿勢或動作。測量刻板行為發生的頻率和強度,有助于明確家禽福利與禽舍環境的關系,當家禽長期受到限制,刻板行為就會出現。刻板行為是家禽福利差的主要行為表現之一。例如,在肉種雞養育過程,為控制體重而采取限飼,常常導致啄食槽或飲水器乳頭等刻板行為出現。
(2)評價方法。科學評估家禽福利要考慮多種因素,沒有一種方法是完美的,需采用不同方法綜合評價家禽福利。以下分別介紹了以家禽、生產者、消費者為基礎的家禽福利評價方法。
一是以家禽為基礎的評價方法。現代畜牧獸醫科學能夠提供許多與家禽福利水平相關的重要指標及其參數。由于影響家禽福利狀態的因素眾多,因此準確評估家禽的福利水平,需要確定影響家禽福利的眾多指標及其參數,根據這些參數進行定性或定量評價。目前,產蛋率下降、免疫機能下降、皮質酮和催乳素的變化被認為可反映家禽低的福利水平。這些指標的測定雖然簡單,但這些指標之間并無協同性變化,其相對重要性也很難確定,因此很難得出準確的結論。同時,傷害性刺激的類型、時間和持續期以及家禽的種類、性別和生理狀態都可能會影響家禽對相同刺激的反應,在不同時間點測量以及品種和個體之間也存在著差異,所以這些因素使評價家禽的福利變得十分困難。 行為參數可以用來評價家禽的福利水平,如刻板行為的發生。這些行為大多通過監控攝像頭進行遠距離觀察,記錄各種行為的發生頻率。以家禽為基礎的評價方法會受到諸多限制,需要使用者仔細的設計試驗才能得到各種家禽生產條件下的福利狀態的有效結果,對所有結果進一步分析后可增強該研究的價值。
二是以生產為基礎的評價方法。飼養環境和管理措施對家禽的福利、生產和健康有重要影響,以生產為基礎的評價方法是測量家禽福利水平最實用的方法。其弊端在于包含了過多的主觀因素在里面。這一評價方法需要與相關生理測定數據、家禽健康與疾病發病率結合起來考慮。
三是以消費者為基礎的評價方法。家禽福利問題不僅是畜牧獸醫科學領域的問題,還受到消費者的影響。在消費者看來,家禽福利意味著自由放養的禽蛋或有機雞肉,還包括一些隱含的信息,如生態環境保護、家禽業可持續發展和食品安全等。 以消費者為基礎的評價方法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詢問消費者對于貼有動物福利標簽的禽蛋和雞肉是否認同,即可得出評價結果,同時將數據反饋給生產者,從而實施改善家禽福利的措施,擴大經濟利益。但這種方法存在一些問題,消費者對家禽福利的了解有限,可能與實際的生產實踐脫鉤,造成結果的差異。理論上,可以通過向消費者提供關于各種生產系統中的家禽福利問題的精準的科學信息,但并不是所有消費者都能夠理解,從而做出正確的評價選擇。總之,此類方法多見于測量人類對某一事物的看法,因此用來測量家禽福利水平是會受到限制的。
2.體系構建。家禽福利評價指標體系以飼養、運輸和屠宰環節為目標,由目標層、原則層、標準層和指標層4個層級構成。其中,原則層有4項,標準層有12項。根據不同家禽的生物學習性,每個標準下設不同數量的評價指標。評價指標的選擇基于“宜少不宜多”“宜集中不宜分散”的明確原則,且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的特點。評價指標的選擇從動物、管理和設施角度反映了家禽從“出生”到“出欄”(或淘汰)過程面臨的主要福利問題(表1)。
(1)構建原則。 一是系統性原則。家禽福利評價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包含目標層、原則層、標準層、指標層4個層面。評價體系下的指標之間需要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而不是評價指標的堆積,要堅持整體原則,對飼喂、雞舍環境、疾病防控、行為、人雞關系、宰前處置、擊暈、放血等標準進行綜合研究。 二是全面性原則。家禽福利評價體系需要涵蓋主要的家禽種類,并根據不同家禽的習性采用不同的評價指標,在標準層建立一個家禽都適用的評價體系。在標準層下,針對不同家禽,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 三是科學性原則。家禽福利評價體系必須建立在相關分支學科的研究基礎上,要求各項指標定義明確、計算方便,要有理有據,不能挑選沒有實際意義的指標,而應是經反復確認的、主要的、關鍵性的指標,指標數據還需要有科學的統計計算方法,同時要結合必要的實際生產考察,力爭全面客觀地反映家禽福利狀況,得出科學的結論。 四是可操作性原則。家禽福利評價研究是為了找出養殖場和屠宰場的主要福利問題,以期改善家禽福利水平,提高生產性能,保障禽產品安全。因此,構建的指標在實際生產中需要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盡可能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從業人員熟悉的、容易獲取的指標。 五是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原則。家禽福利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作,每一個指標設定都有科學依據,但家禽福利的評價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觀,只有采用主觀與客觀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加全面的反應家禽福利水平。
(2)家禽福利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的建立。 家禽福利評價研究的關鍵是科學合理地選擇指標,對評價指標進行篩選應建立在家禽福利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上,要全面考慮構建家禽福利體系的諸多原則,還要考慮不同家禽習性的差異和生產實踐中評價的可操作性,根據生產實際情況確定指標的分值,力求各項指標能夠準確反應農場動物的真實福利狀態。因此,指標的選擇應科學、謹慎,“宜少不宜多”,“宜集中不宜分散”的明確原則。 基于家禽福利評價體系構建原則,參考國內外大量的文獻資料,在借鑒國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專家咨詢,深入養殖和屠宰企業,征求管理人員和獸醫的意見和建議,進而對評價指標調整,最終確定了以飼喂條件-養殖設施-健康狀態-行為模式4個原則為基礎的飼養、運輸和屠宰階段家禽福利評價指標體系,全面構建了家禽福利評價指標體系的總體框架,詳見表1。 家禽福利評價指標體系按其屬性和關系分為4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目標層,家禽福利評價研究的預定目標和理想結果。第二層次為原則層,實現家禽福利目標需要考慮的原則,即目標層的主要影響因素。第三層次為標準層,標準層是依據原則層的具體分類。第四層次為指標層,即評價標準層每個因素的具體指標。
(3)指標權重的確定。
一是權重的確定方法。在家禽福利評價指標體系中,由于每一個指標對福利的影響不同,所以不同層次的指標對于家禽福利這個總目標而言具有不同的權重。目前,主要通過定性和定量方法確定指標權重。主觀判斷評分法和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簡稱Delphi法)是常見的定性方法,其中,主觀判斷評分法是根據專家個人經驗和主觀判斷對各項評價指標進行分值分配的方法,這種方法往往帶有片面性,結果不準確。德爾菲法也稱專家調查法,將需要評價的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單獨發放到評估專家手中,征求意見,填寫問卷,然后回收整理出綜合意見,隨后再將綜合意見反饋給專家,再次征求意見,各評估專家根據綜合意見對自己原有的意見做適當的修改,最后再匯總。經過反復的征求意見、歸納和修改,最后得出一致看法。這種方法具有廣泛代表性,較為可靠。
二是福利評分的計算方法。福利評分的計算方法是分層次計算福利分值。具體方法是:指標層,每一項指標的權重系數乘以該項指標的評分,得到該指標的福利分值;標準層,該標準層下每一項指標權重乘以相應福利分值,相加得到該標準福利得分;原則層,該原則層下各項標準權重乘以相應的福利分值,相加得到該原則層福利分值;目標層,該原則層福利分值乘以相應的權重,相加后得到目標層的福利分值。
三是福利評價指標分值的確定。在家禽福利評價的四項原則中,首先考慮的是家禽健康,家禽的機體健康是安全、高效生產的前提,只有保證家禽擁有健康的體質,才能談得上其他的福利問題。因此,健康狀態的比重(權重為0.3)理應最大。 其次,我國家禽業在環境控制方面一直存在“短板”,以致優良雞種的生產性能不能完全發揮,優質飼料的營養價值不能充分體現,科學防疫的實際效果不能充分體現,環境控制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家禽健康養殖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保障家禽生產環境的關鍵。因此,家禽舍飼與環境控制設施所占比例也賦予較高的權重值(權重為0.3)。此外,良好的飼喂條件是保證家禽生產性能的另一個關鍵因素,飼料配合的科學全價化已經得到充分的重視,采食與飲水的充足供給是養殖場的基本要求,因此,對于飼喂條件給予的權重為0.2。 最后是行為模式,行為模式是反映家禽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標,在過去的生產實踐中受到忽視,導致異常行為和隱含的異常生理甚至是病理狀態的出現。在本評估體系中,家禽的行為被賦予0.2的權重。
(4)福利評分計算與等級劃分。家禽福利評估遵循由細節到整體的邏輯順序,首先,根據福利指標信息計算標準得分;然后,整合標準分數計算原則得分;最后,按照原則得分劃分福利類別。
一是評分計算。在確定福利水平評分時,首先對各福利指標層面的得分進行匯總,得到福利標準層面的得分。然后,福利標準每一層面的分數乘以相應權重,計算每一個福利原則的分數。標準評分和原則評分均采用百分制,其中,“0”分代表最壞狀況(即最差的福利水平);“50”分代表中等狀況(即福利水平不好也不壞);“100”分代表最佳狀況(即最好的福利水平)。
二是等級劃分。根據每一福利原則的得分乘以相應權重,計算總體福利得分。福利原則評分均采用百分制,其中,“0”分代表最壞狀況(即最差的福利水平);“50”分代表中等狀況(即福利水平不好也不壞);“100”分代表最佳狀況(即最好的福利水平)。根據總體福利得分劃分福利類別,家禽福利等級可分為4類:第一類為優秀,即福利水平良好,總體福利得分≥85;第二類為中等,即福利水平尚可,總體福利得分≥70;第三類為合格,即福利水平滿足最低需求;總體福利得分≥55;第四類為不合格,即福利水平較差,總體福利得分<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