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標題,按道理是不用我們平頭百姓來評論的,自古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但是,作為養豬行業的一分子,看著周圍同行們整天無助. 彷徨.期盼的眼神,總想斗膽說些什么。如果今天我的胡言亂語能給同行一些哪怕丁點有益的啟迪,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要切合標題內容,首先就必須精準明確我國現階段養豬行業的現況。筆者羅列了以下幾點:
1.產能過剩,而且不是少量的過剩。從此輪馬拉松式的虧損期可以證明這一點。
2.污染嚴重。國家已經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其實對這個問題最早看到最清楚知道的是我們。
3.食品安全形勢嚴峻。有目共睹,毋庸置疑!
4.消費下降。這點與第3點有一定的關聯,但更深的原因是行業產品品質的滯后,跟不上市場需求(消費群體越來越苛刻的要求,如適口性,營養性,以及健康性。)
5.從封閉的傳統的小規模產業向開放的現代的大規模產業過渡。跨界養豬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大資本的進入也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更甚的是,隨著國家經濟大環境的調整,大量的游資為尋出路,會加快過渡的步伐。
6.我國農產品(豬肉首當其沖)在國際上沒有價格優勢,為大量進口掃除了最大的障礙。
7.這一條,或許有的同行沒有足夠注意,但恰恰是這一條,或許就是影響國家政策走向的重要因素!前不久國家發布了馬鈴薯為我國第4種主糧的決定,這是不是意味著國家的糧食底線受到了某種威脅?作為平頭百姓,我們無從得知,也不是我們擔憂的問題,但要命的是,和人爭糧的最大行業,卻是當我們莫屬!
如果以上各條符合實際情況,那我們可以很快得出:第1條,意味著資源配置不合理,甚至是資源的浪費,這樣的行業絕對不會再是國家扶持的產業;第2條和第3條,決定了這個行業應該屬于打壓和整治的行業;第4條,說明這個行業必須提質升級,而要做到提質升級,前提必須是重新洗牌;第5條和第6條,它們不能說是“主兇”,卻是名副其實的“幫兇”,因為有它們的存在,決策者們就沒有了后顧之憂,死了張三,還有李四,死了李四,還有王二麻子。就算王二麻子也死了,國外的張三李四還不多了去了!第7條,就不需要我們來分析了。如果不幸言中,可以七日無肉,不可一日無糧,這個道理誰都懂!
基于上述分析,那么政府是不是就應該立刻大刀闊斧地干呢?而答案卻又是否定的。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行業走到現在這一步,與政府以前的決策不無關系,這一點,政府人士比我們更清楚!畢竟朝令夕改,翻手云覆手雨不是一個負責任政府的所作所為。既要達到目的,又不能太露聲色,不左不右走中間,“溫水煮青蛙”也許就是最好的選擇。如果用這樣的思維去看待2014年養豬行業出現的各種奇怪現象就不難理解了。借用當今的一句時髦詞,或許這也將是我們的新常態!
糊涂人說糊涂話,大可不必當真!但我還想再說一句糊涂話:當你無力改變你所處的環境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環境改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