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晚報連續報道了上虞區“大自然放養土豬”因資金問題陷入困境一事。與此同時,記者對越城區東街、大云和大龍等農貿市場調查發現,風行一時的土豬肉專賣店近期頻頻關門歇業,經營者們紛紛感慨這塊土豬肉“肉”不再好吃。那么,背后原因有哪些?記者進行了調查。 土豬肉專賣店,陸續在關門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大龍市場,看到“快樂土豬”“黑珍珠”“滿年土豬”3家土豬肉專賣店已開門迎客。而一旁,“寶仔”土豬肉專賣店則緊閉卷閘門。“生意不好,早已關門了。”一旁的豬肉經營戶說。 據市場管理人員介紹,隨著百姓生活品質不斷提高,這兩年來,土豬肉市場走俏,不少養豬場紛紛開出土豬肉專賣店,市場最多時有5家土豬肉店。但因競爭激烈、經營成本走高等原因,“大自然”“寶仔”于去年底相繼關門歇業。 在大云市場,3家土豬肉店一字排開,但有一家卻拉著卷閘門。市場管理人員說,這家店早已不開了,主要是生意不好。在東街市場,共有4家土豬肉專賣店。“競爭太激烈了,價格又高,生意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好,有時一天半頭豬都賣不完。”一家土豬肉專賣店工作人員坦言。
記者調查發現,“寶仔”土豬肉專賣店在越城區至少有4家,如今僅東街市場一家在營業。記者就經營情況向該專賣店工作人員求證,不過對方不愿多說。此外,嵊州一家養豬場開在諸暨的土豬肉專賣店,也因生意冷清于年前關門。“早些年,新昌街頭有多家土豬肉專賣店,現在基本上關門了,生意難做。”新昌縣“70后”大學生豬倌鄭永慶告訴記者。 價高難分辨,消費者不買賬 從調查的情況,土豬肉專賣店中,既有來自本地養豬場,也有來自江蘇等外地省份。而紹興本土土豬品種,主要有嘉興黑豬、嵊州花豬和金華兩頭烏等,這些品種的土豬均屬于浙江省優質土豬品種。當然,也有個別是通過野豬雜交而形成的野土豬。雖然都宣稱是土豬,但市場價格卻存在差別,一般土豬肉的價格在每斤30元左右,個別甚至達到了每斤36元,是普通豬肉價格的3倍。 采訪中,業內人士分析,如今土豬肉這塊“肉”不再好吃,首先與一直走高的市場價格分不開。普通市民覺得花了高價錢,也不一定吃得出特別味道,慢慢就不再選擇土豬肉。其次,土豬肉專賣店競爭過于激烈,一些養豬場四處開店,租金、物流和人工等成本節節攀升,也帶來了不小壓力。
從2009年開始飼養野土豬的鄭永慶說,相比前兩年,他飼養的土豬規模如今有所縮小,但發展相對穩定。“雖然土豬肉價格比普通豬肉要高,但開專賣店的成本過高。因此,我沒有選擇專賣店,而是采取向酒店和企事業單位特供、網上銷售等營銷模式。”鄭永慶說。 市農業局有關人士說,相比規模化養豬,其實放養土豬在紹興養豬業占有的比例很低。但這種個性化、差異化的豬肉,的確滿足了一些市民的需求。其實,豬肉品質與豬的品種、飼養方法(包括豬食料、養殖場方式)和屠宰日齡等有關,但普通老百姓難以辨別,加上受場地等影響,傳統土豬要形成規模化尚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