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重慶市被農業部確定為建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試點。為推進這項工作,市農委堅持“因地制宜、短期試點與長期規劃相結合”的思路,分類指導推進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是因地制宜探索無害化處理試點模式。結合我市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在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以規模養殖為主的黔江區,整合公益服務資源,將病死豬無害化處理中心納入該區餐廚垃圾處理場子項目進行建設,并配套建設了病死豬收集點,按照“委托處理”要求探索了“餐廚垃圾配套”處理模式;在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以散養為主的忠縣,爭取三峽移民后續資金啟動了處理場及收集體系建設,按照“純公益”要求探索了“政府主導運作”處理模式;在城市發展新區以規模養殖為主的合川區,按照每個處理點輻射周邊4-5個鎮街要求在養殖場建設處理點,探索了“養殖場自建自營、政府適當補貼”處理模式;在城市發展新區規模養殖和散養并重的榮昌縣,通過政府投資建設了3個處理場,通過“公益服務”外包向企業購買病死豬收集處理服務,探索了“企業化運作”處理模式;在都市功能核心區的市無害化處理場,更新建設了2套高溫生物降解設備,開展了處理工藝比對試驗、培訓和示范,探索了市區“代作處理”處理模式。 二是制定無害化處理試點配套政策。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整合生豬調出大縣、規模化標準養殖、生豬保險和生豬無害化處理補助等項目資金3765萬元,用于無害化試點工作。協調保險部門,增加生豬養殖業政策性保險種類,擴大保險覆蓋面,把實施無害化處理作為病死豬出險理賠的前提條件,從源頭上防止買賣和亂扔病死豬行為。 三是加快建立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對32.4萬頭病死豬進行了無害化處理,并向非試點區縣推廣無害化處理工作。近期,我市將出臺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實施意見,力爭到2017年,構建形成全市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