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畜禽養殖業養殖的特點是三大“一高一集中”,首先是我國畜牧業生產總值增幅較大,從2000年的1.8萬億增長到2013年的2.8萬億,十年時間增長了1萬億。第二,畜產品產量大。第三,養殖數量大。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高達30%~35%。產業布局向優勢地區集中。
畜牧產業自身存在三高的問題,高成本、高風險、高污染。
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糞污和廢棄物處理問題仍然是畜牧業的短板。在養殖的各個環節都會產生污染源。生產資料方面,如過期的庫存飼料、飼料袋、藥品包裝;家禽養殖中的糞便、死淘的雞只、廢水、羽毛、廢飼料等;家禽產品環節的蛋殼、產品包裝等。
在發霉飼料、飼料浪費、污水、羽毛、死淘雞和糞便等諸多廢棄物中,處理難度最大的是后兩者。通過對424家養殖場的調研發現,78.74%的養殖廠能夠按照國家的要求將死淘雞進行無害化處理,其中71.25%的養殖采用深埋的方式,26.5%的養殖場選擇焚燒,2.25%選擇化尸池。但仍然有21.26%的養殖場沒有采取上述措施,將死淘雞出售、喂狗或丟棄處理。通常,畜禽養殖糞便可以采取飼料化、能源化、肥料化等多元方式進行處理。但在調查中發現,中小型養殖場在清糞方式上選擇人工的比較多,81%的養殖戶出售給有機肥和水產飼料加工企業。近12%是自用,肥田、水產飼料或生產沼氣。也有部分養殖戶廢棄不管。
養殖規模化水平的提高,加之養殖區域的集中,畜禽糞便處理的難度越來越大。主要是無害化處理水平低,資源化利用效率不高。雖然家禽糞便的產量與其他畜種相比不是最大的,但由于養殖周期的原因導致糞便量大、集中,而且家禽糞便的干物質有較高的利用價值,不論從生態環境、食品安全、企業經營還是飼養員身體健康的角度考慮,都應該加大畜禽糞便處理和利用的力度。
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目標為可持續發展;方向為堅持生態健康養殖;路徑為穩中提升,在四大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產業安全、生產安全)協調基礎上推進產業生態化,末端驅動,在完善三鏈(主產品鏈、服務鏈和市場鏈)融合基礎上推動生態產業化。核心在于推動適度規模經營,因地制宜,綜合考慮資源約束、生態環境承載力,合理優化區域間、畜禽品種間的養殖規模。基礎在于構建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關鍵在于構建相互協調的產業體系;動力在于市場經濟利益驅動;保障在于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