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價格已經連跌80天!各地豬糧比紛紛低于5.5。以至于在正在召開的“兩會上”,都少不了對于其價格的討論。
“我養豬21年,豬肉價格從來沒有跌過這么狠!從2013年以來,就沒有漲過!”8日上午,湖北代表團第二組審議報告時,廣水市郝店鎮養殖專業戶黃俊代表疾呼:國家“出手”規范生豬市場,保護養殖戶利益。
而上市公司的業績快報,亦驗證了養殖戶們的感受。
2014年,牧原股份營業收入為2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41%;但營業利潤僅2097萬元,較去年大降91%;凈利潤8019萬元,較上年大跌73%!雛鷹農牧營業收入為17.8億元,但營業利潤是-1.6億元,上市股東凈虧損1.8億元,要知道,雛鷹農牧2013年度還盈利7562萬元!
而兩家上市公司,都將“豬肉價格低迷”作為業績下降的第一條理由。
而此前在2011年,在豬價達到最高潮,那三分之一哭著喊著要養豬的上市公司已經不見蹤影,曾經在市場上熱炒的武鋼豬、網易豬,聯想豬、高盛豬,也銷聲匿跡。
2014年,中國與美國和歐洲的生豬價格上升下降的走勢基本相近,只是比歐洲的走勢滯后2個月,與美國相比滯后2~3個月。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國際豬肉市場的波動正通過豬肉貿易、飼料原料貿易、動保產品貿易、市場信息流動等途徑傳導到中國,生豬產業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將越來越大。
而美國豬肉價格長期是中國豬肉價格的60%,這亦意味著,生豬價格走低不是一時之現象。
事實上,此前,就有專家指出,生豬價格保險在2014年也逐漸發展成熟,這標志著養豬微利時代的到來。
2014年,國家針對養豬業的補貼政策也在變化,不再鼓勵新建豬場,而是把有限的補貼用到豬場改造與環保設備投資方面。從投入產出比來看,散戶投資養豬越來越不劃算了。
市場正在用理性來回應“豬周期”: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散戶退出,另一方面,大企業在快速擴張,飼料巨頭紛紛布局養豬業。
或許,在這一次“豬周期”探底之際,政府應該更加“市場”地對待,當落后產能和中小養殖戶選擇退出,更高環保要求、更加容易監管的規模化養殖就會占據主流市場。
賠了怎么辦?大企業賠得起,畢竟民以食為天,在以“豬肉”為重要食品的中國,只要你能抗得過周期,未來的前景還是可期的,哪怕是微利。而未來,生豬價格保險和生豬期貨的推出,更加利于大企業與“周期”博弈。
而經過了市場化的優勝劣汰之后,也許市場會明白,養豬并非暴利行業,而是一個專業度和門檻都很高的行業。
而未來,三分之一上市公司哭喊著養豬的景象或許不再,但是市場上會出現“養豬”行業的明星職業經理人,如同房地產,如同B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