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防檢局今天舉辦「2015年家禽流行性感冒預防與控制國際研討」,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及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出席。張善政表示,未來禽流感疫災重建農委會將以減損永續策略為原則,輔導產業相關措施包括協助復養、低利貸款、種禽來源取得、確保雛禽品質、興建改建高效健康家禽生產系統,藉由結構性調整,輔導產業轉為現代化飼養生產系統,以強化對未來嚴峻疫情的防疫,穩定產業經營。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也說,截至3月10日,農委會總計召開60次緊急應變小組會議,行政院召開7次疫情應變中心會議,至今已撲殺清除867禽場,撲殺及死亡家禽總計630萬只,此波疫情造成臺灣損失超過25億元,對社會、經濟和農業的影響甚鉅。
參與國際研討會的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指出,臺灣這次禽流感一次爆發四種高病原病毒,而且傳染到水禽身上,造成大規模暴斃死亡,希望臺灣可以借鏡荷蘭,從這次經驗中學到教訓。
朱增宏說,荷蘭專家發現,撲殺時用越多人力,就可能造成病毒傳播的機會更大,2003年荷蘭撲殺將近4000萬只家禽,用了將近1600人去撲殺,將近5成的人發現抗體,也造成7人死亡,荷蘭痛定思痛去找原因,改善撲殺技術。
朱增宏說,國外已改良使用含氮泡沫技術撲殺,減少人和病禽的接觸,美國也改用水性二氧化碳泡沫,目的都是為了減少人和病禽接觸,避免疫情二次傳播,也更符合動物福利,并提高撲殺時的生物安全,不會因此反而造成更大的疏失。
反觀臺灣目前仍使用傳統二氧化碳氣體方式撲殺,除了撲殺動物福利飽受動保團體詬病,朱增宏指出,撲殺時看到現場灰塵滿天,工作人員撲殺后也沒有很好的清潔消毒,就回家了,這中間都有很多傳播的機會,讓病毒透過人和器材,傳播到原本病毒到不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