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久久久久免费-久久久久毛片成人精品-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亚洲在线中文字幕2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發展 » 正文

中國畜牧獸醫行業的“搖籃”<回憶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3-23  來源:廖延雄教授  瀏覽次數:1639
核心提示:早期的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正式成立于1929年,基礎薄弱,只有教授二人及助教二人,以后逐步充實教學人

早期的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

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正式成立于1929年,基礎薄弱,只有教授二人及助教二人,以后逐步充實教學人員,本專業用的圖書及儀器設備,并增設了畜牧場。1935年申請到美國洛克菲勒氏文化基金從事豬的研究,并從美國購入許多純種豬。1936年又增設了兩年制的畜牧獸醫專修科,增添了圖書及儀器設備用于專業方面,具有一定規模,教授六人,講師二人,助教四人,技術助理員三人,教育質量有所提高,畜牧場有了規模,各類種畜及改良畜發展到近千頭。此時辦過乳業訓練班、養雞訓練班、養蜂訓練班,還在泰興地區推廣了優良種畜。該系在國內已有一定聲譽,但畢業生不多,1929~1936只畢業32人。二年制的專修科人數略多,一班有十余人,但要到1938年才有畢業生。所以1936年以前的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的畢業生不多。

抗戰時的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七七抗戰,中國當時的首都由南京遷至重慶(陪都)。校長羅家倫極有遠見,確定國立中央大學也遷重慶,主要是租用民生公司輪船。1937年9月底,中央大學師生員工歷盡艱辛,先后到達重慶,借用重慶大學松林坡,修建了簡易校舍,逐漸安定下來。當時國立中央大學主體,校本部,在重慶的沙坪壩,一年級新生在柏溪,醫學院及畜牧獸醫系高年級學生則在成都,原因是為了學生的學習條件。從醫學院講,成都原有華西大學醫學院,歷史久,有配備好的醫院設施及教學條件,牙科及精神病科國內首屈一指,故外來的中央大學醫學院(其外科與內科國內知名度極高)與山東來的齊魯大學醫學院(其病理學是國內首屈一指),與華西大學醫學院合作,成為三大學聯合醫學院,其師資及設備是當時內地最好的醫院及醫學院;從畜牧獸醫系講,由于四川省家畜保養所(相當于四川省畜牧獸醫所)位于成都漿洗街(華西壩旁,華西壩除原有華西大學外,從外地還遷入許多教會學校: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燕京大學等等),四川省家畜保育所有動物血清疫苗制造廠,有歷史悠久的家畜病院,有門診部、小家畜住院部及大家畜的門診與出診。醫院后面有畜牧場,可容納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從南京運來的大批優良外國品種的乳牛、羊、豬、雞等,為同學們實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遷校是成功的,中央大學的圖書儀器毫無損失地從南京運到重慶、柏溪、成都,這是師生們的福音。值得一提的是純種乳牛,全部由南京由人趕著走,一天走十多里,路上要給牛喂草喂料喂水擠乳,擠出乳當時就廉價賣,不賣就壞,路上還有孕牛生產,要斷臍帶、護理剛生小牛,慢慢地讓小牛跟著母牛走,這樣全部無損地將牛群趕到武漢,從武漢上船運到重慶。到達重慶后,羅家倫校長有感地贊嘆,“真不容易啊。”但大量雜交畜種在南京未運來,可惜得很,又沒有辦法,能顧上純種就很不容易了。以乳牛為例,純種牛每日可產乳約40~60斤,雜種一代是十多斤(土種只數斤),二代是20斤左右,三代是20~30斤,四代接近純種。但是運輸力不足,無可奈何。大量純種乳牛在沙坪壩借用巴縣中學的學田五畝地,建簡易牛舍安頓下來,牛乳供中央大學教授們、病號、嬰兒缺乳戶購用,非一般人可購得,因為是平價、純乳(決不滲水)、新鮮衛生(乳中無人畜病原微生物)。

一、抗戰時中大畜牧獸醫系杰出的教授隊伍及較好的教學環境

抗戰遷校后除原有的陳之長教授(兼系主任)、羅清生教授(二者均為美國的獸醫學博士)、吳文安教授(法國的獸醫學博士)、許振英教授及汪啟愚教授(均為美國的科學碩士)等外,還迎來了許多名教授,如熊大仕(美國的獸醫學博士及哲學博士,單蹄獸腸道鞭毛蟲的當時世界權威)、盛彤笙(德國的醫學博士及獸醫學博士,解放后為中國科學院的學部委員)、胡祥壁(英國的獸醫學博士)、湯逸人及吳仲賢與王棟均是英國的哲學博士,還有從美國獲得科學碩士的汪國輿、盧潤孚、黃異生等知名教授。這個教授陣容,與國外的相比,也不遜色。同時還利用了系外的名教授,如醫學院生物化學教授鄭集、生理學教授徐豐彥(解放后是中科院生理研究所所長),金陵大學農學系主任,教我們遺傳學的湯湘雨博士。湯教授的遺傳學我感到非常出色,實習(每個人就是一組)的是果蠅,利用純系雜交的后裔性狀出現的百分比,可以計算出有關基因在染色體上的距離,教學水平絕不低于美國大學。對我們學生也表揚,說中央大學的學生就是不一樣,接受能力強,教起來感到輕松愉快。可惜的是,湯博士在一次考察中翻船遇難,追悼會后,其夫人(美國人,只能講英文)揮淚回美國,無可奈何也。

中大畜牧獸醫系的助教,還可旁聽華西壩他校的課程,當然要經過兩邊學校的同意。我就旁聽過金陵大學英語系的修辭學、古典文學,華西大學生物系的近代生物學技術,華西醫學院的醫用微生物學,齊魯大學侯寶璋名教授的病理學等。

在成都時,抗日戰爭期間,還有美國教授、專家來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講課、講學。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俄里崗大學草原學教授Ray G

Johnson講授的兩門課程“草原管理”與“草原家畜管理”。Johnson原是個美國西部草原上的放羊娃,他講的課既有理論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對我國靠天吃飯的草原管理與家畜生產模式,大開了眼界;此外,還有美國農業部顧問費里普博士(Dr.Ralph

W.Philip)講“家畜生殖生理及家畜育種新趨向”。美國獸醫博士童立克夫(Dr.E.A.Tunnicliff)講“家畜疾病預防”的學術講座;與專業間接聯系的有英國一位專家講:“青霉素的生產與應用”,并留下了菌種。

華西壩每星期六晚均有學術講座,主講者均是名家,座無虛席,后來的站在過道或門口,再后來的站在窗戶外聽,一層人又一層人。我聽過侯寶璋教授的“性病梅毒”、程玉麟教授的“精神病”。

當時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的學子們,就是在這種學術環境中成長的,應歸功于中央大學。

二、抗戰時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的教學班次

當時有四年制的本科,有兩年制的專修科,還有民政部門邊疆學校辦的三年制畜牧醫專業,還招收研究生。研究生的招收要經教育部批準。中央大學還有一些系能招研究生,但不是每個系都可以招研究生,能招研究生的系,自然是全國范圍內同專業中的“強者”。我記得當時獲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有

姓 名 導 師 方 向

譚 弢 羅清生 獸醫診療

謝錚銘 胡祥壁 家畜解剖

蔣次昇 熊大仕 家畜寄生蟲

俞渭江 吳仲賢 生物統計

三、抗戰時期的中央大學畜牧獸系密切結合生產

當時牛瘟為害極大,一流行,死亡數十萬至數百萬頭,農民深受其害。四川理番、茂縣等地流行的牛瘟,是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派出高年級學生協助政府撲滅的,我這個班也參加了。抗戰時沿海被日寇占領,海鹽來源沒有了。內地食鹽的供應,靠自貢市的鹽井,從地下將鹵水(含鹽的水)提上制鹽,動力全靠牛,牛瘟、牛炭疽死牛極烈,政府要求中大畜牧獸醫系協助,系里的陳之長、羅清生二教授考察后,派出一批畢業生,成立了防治機構,生產了疫苗,年年打防疫針,牛瘟、炭疽二病均得到預防。牛瘟不傳染人,可是炭疽傳染人致死,所以政府對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是看得很重的,因為畢業生能解決問題,這歸功于國立中央大學有好的師資,好的設備及教學條件,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質量高,不遜于國外的同類專業。過去牛瘟等流行,今日的中國(包括港澳臺)已消滅了牛瘟半個世紀,炭疽也極為少見,這是我國畜牧獸醫工作者引以為自豪的。也想念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的教授、講師、助教們以及教我們基礎課的許多老師,其中包括教動物學、比較解剖的陳義教授、教植物學的羅宗洛教授(解放后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植物生理研究所所長)等等。

四、抗戰時期的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的科學研究

抗戰時期的各大學、大學中許多系,條件困難,能維持正規的教學秩序及抗戰前的教學質量,就算不錯的了。但中央大學不僅能保證教學質量,還重視科學研究。當時的畜牧獸醫系畢業生,都要完成畢業論文;教師都結合生產、診療從事小型科研,有的科研就是在今日還是值得稱頌的。

許振英教授的豬育種試驗,得到了美國洛克菲勒基金的資助,抗戰前就在南京進行,遷校停了一年,但六種世界名種豬及后裔均運到成都繼續進行育種試驗三年,比較了六種外來種豬與四川當地的榮昌豬、隆昌豬及雜交豬的遺傳性能,每年都有年度報告發表,并有數理統計分析,中、英文研究報告俱備,取得了豐碩成果,培養出一批養豬育種專家。如彭文和、張龍志等等,有人稱許振英教授為中國養豬育種之父,其徒子徒孫遍布祖國各地。許教授九十多歲病逝于東北農學院。

盛彤笙教授抗戰初期從德國回來,在江西省立獸醫專科學校任教授、在西北農學院任教授兼系主任時,均無條件進行科學研究。在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任教授時(1941~1946),從事過兩項科學研究。一是四川水牛的“四足寒”,首次確定是病毒性腦脊髓炎,除以中文發表于國內雜志外,并以英文發表于世界著名的英文雜志《Sciences》。二是研究了胺藥對馬鼻疽菌的作用,發表于國內雜志。也培養了一些研究人員,如朱曉屏(后為英國皇家獸醫研究所副所長、牛津大學教授)、廖延雄、袁昌國、張思敏、許宗岱等。

此外,有的教師還進行了乳牛、雞的雜交試驗及當地畜禽品種的生產性能調查等。

五、書刊的發行

抗戰前及抗戰時的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的專業課教學,都沒有教科書,也沒有講義,全是老師講,學生記筆記,參考書在圖書館,幾乎全是英文的,專業名詞全是英文的或拉丁文的。當時雖極少有中文的參考書,但中大畜牧獸醫系還是出版了一些中文書供有關人員參考:

羅清生教授編的《家畜傳染病學》

陳之長、羅清生教授譯的《馬氏家畜診斷學》

盛彤笙教授譯的《獸醫細菌學》

盛彤笙教授編的教材《獸醫細菌學實驗指導》

還有雜志的發行,中大畜牧獸醫系在抗戰前就有《畜牧獸醫季刊》,一直到抗戰還有。1942年恢復了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的活動,推舉盛彤笙教授主編《畜牧獸醫月刊》及會訊。系辦的《畜牧獸醫季刊》乃停刊。

抗戰時期,一個系發行專業性雜志的不多,可見當時的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在畜牧獸醫方面,在全國是有聲譽和影響的。

六、1929~1949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本科畢業生出國情況

姓 名 出國情況

盧潤孚 美國獲M.S.后回國

何正禮 美國獲M.S.后回國

胡祥壁 英國獲DVM后回國,庚款公費選派

許綬泰 菲律賓獲DVM后回國

蔣次昇 美國獲DVM后回國,中華農學會公費選派

王洪章 美國獲DVM后回國

夏定友 美國獲DVM后回國,外號“小諸葛”

朱宣人 英國獲Ph.D.后回國,庚款公費選派

周泰沖 歐洲考察后回國

張永昌 美國進修后回國

朱曉屏 英國獲Ph.D.后入英籍,庚款公費選派

吳思孝 英國獲Ph.D.后入美籍,庚款公費選派

黃偉業 美國獲M.S.及Ph.D.后病故于美國

楊湘平 美國獲Ph.D.后入美籍

羅仲愚 美國獲DVM及M.S.后回國,中華農學會公費選派,文革時迫害致死

謝錚銘 英國獲Ph.D.后回國

錢定寬 退休后移居美國

廖延雄 美國獲M.S.及Ph.D.后回國,教育部公費選派

楊洵士 美國獲Ph.D.后入美籍

申葆和 留學日本后在中大畢業,執教北京

徐礽綿 美國獲Ph.D.后入美籍,夫人韓國人

嚴 炎 美國進修后回國

黃大器 美國獲M.S.后回國

路國華 美國獲Ph.D.后入美籍

湯逸人 英國獲Ph.D.后回國

袁昌國 英國獲Ph.D.后回國,教育部公費選派

謝 昕 美國獲M.S后回國

錢維襄 美國獲DVM后故于美國

戈福江 移居美國(從臺灣去的)

劉瑞三 美國進修后回國

趙鴻森 美國考察后回國

張松蔭 美國獲M.S.后回國

李登元 從臺灣移居加拿大

王 鵬 赴丹麥學習后回國

方國璽 美國進修后回國

凌南興 去印尼后回國

陳芳祿 美國進修后回國

施成文 美國獲學位后失去聯系

馬清獻 畢業后曾在埃塞俄比亞工作過,赴歐州考察后回臺灣,晚年移居美國

賈潤生 美國進修后回國

張幼成 赴英、原西德考察后回國

安 民 英國、美國進修后回國,原名王安民

韓正康 原蘇聯獲副博士后回國

蔡寶祥 美國進修后回國

周祖齡 美國獲Ph.D.后入美籍

李振鈞 美國獲Ph.D.后入美籍,夫人美國人

任繼周 澳大利亞考察后回國,工程院院士

周中藝 日本獲Ph.D.后回臺灣省工作,退休

馬春祥 美國獲M.S.及Ph.D.后回臺灣省工作

肖慶齡 1993年移民去美國

金文炘 美國讀研究生時1948年病故,葬于美國Manhattan,Kansas的公墓,永久墓地。

注:1.以上資料肯定不全面,可以補充或修正。

2.凡是“公費選派”,都是在公開報考后在全國報考人員中考試選拔出來的“狀元”,最多是兩個名額,有的只一個名額。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畢業生中,占公費選拔的畜牧、獸醫名額中約80%,可見中大畜牧獸醫系的教學質量。

3.1929~1949期間,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本科畢業生302人,其中出國者57人,占本科畢業生16.89%,獲副博士、DVM、MS、Ph.D.者有29人(有的獲兩個學位的人,仍以一個計)占出國人員的54.86%,回國者(包括臺灣省)34人,占出國人員的66.67%。可以證明1929~1949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本科畢業生中,出國的較多,獲學位的較多,回國的較多,說明他們是熱愛祖國的。這些人員,加上此系畢業未出國的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邊疆學校畜牧獸醫科的畢業生,在祖國的畜牧獸醫事業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就1929~1949本科畢業的302人中,約在40人以上,其中有一位工程院院士。這302人中絕大多數是教授、高級工程師。

4.學位說明:

Ph.D.(拉丁Philosophiae Doctor,英文 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學博士或稱理學博士,在學術上、哲理上有一定成就,是大學本科后研究生院的學位。

M.S.(Master of Science)科學碩士,研究生院學位。

副博士,原蘇聯研究生院學位,相當M.S.。

DVM(Doctor of Veterinary

Medicine)不是獸醫學博士,是大學本科獸醫專業畢業的學位,連預科要讀8年,很受人尊敬。這個Doctor是職業稱號,醫師的意思,不是“博士”的意思,應譯DVM為獸醫師。

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畢業生中,獲DVM、MS、副博士、Ph.D,大有人在,但無一人獲研究生院的科學博士(D.Sc.,Doctor of

Science),有一位長者獲此殊榮,那是程紹迥先生,他擁有DVM及D.Sc.,解放前他是農業部漁牧司司長,兼過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教授,解放后是中央農業部獸醫總局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現已逝世。

抗戰勝利后的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

抗日戰爭勝利后復員,各校遷回,中大遷回南京的四牌樓、丁家橋。遷校、全國各院校的建設,解放戰爭,情況在變。《畜牧獸醫月刊》停刊是次要的(以后此系又辦了《畜牧與獸醫》),可惜的是,名教授走散甚多,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抗戰時期“首屈一指”的鼎盛的教授陣營走向衰退,如:陳之長教授,四川人,回四川任四川大學畜牧獸醫系系主任;養豬學祖師爺許振英教授去東北農學院任畜牧獸醫系系主任;家畜寄生蟲學權威熊大仕教授去清華大學農學院任畜牧獸醫系教授,當時去清華大學農學院的還有湯逸人教授、吳仲賢教授(清華大學農學院后來合并到北京農業大學,即今日的中國農業大學);盛彤笙教授去蘭州創辦國立獸醫學院,院系調整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由于擁有一批知名中年教授,如朱宣人、許綬泰、謝錚銘、蔣次昇、廖延雄、秦和生、陳北亨等(除陳外,均為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畢業生),數年之后,成為全國最好的獸醫專業,但也不到十年,也因主要教授失散而衰落;吳文安教授去山西銘賢專科學校任畜牧畜醫系系主任,以后成為山西農學院的畜牧獸醫系系主任;胡祥壁教授去黑龍江省任農業廳副廳長;黃異生教授去新疆任畜牧研究所所長;盧潤孚教授任江西的中正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教授;汪國輿教授病逝。留下的臺柱有羅清生教授、王棟教授、汪啟愚教授等,后增聘了鄭集、謝成俠、盧潤孚等教授,中堅是濮成德。熊德鄰及一批年輕有為的助教如蔡寶祥、韓正康、張幼成、祝壽康、陳振旅、葉祝年等等,加上院系調整從浙江農業大學、南通農學院等來的一批骨干,為以后的南京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的崛起打下基礎。今日的南京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雖名列第一階層,但不能像抗戰時的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那樣在全國遙遙領先,因為屬于一流的畜牧、獸醫專業,還有北京的中國農業大學、廣州的華南農業大學等,何況每個省(自治區)均有一個或數個農業高校,其畜牧、獸醫專業,均有其特色,均有其教授。解放后的畜牧獸醫教育,大大地發展了。任何高校的興起,還是“以人為本”。任何專業,管理得力,擁有一批教學、科研、結合生產的“干將”,這個專業,自然會興起。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版權隱私 | 付款方式 | 免責申明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豫ICP備18020244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礼泉县| 卢龙县| 弥勒县| 奈曼旗| 思南县| 威远县| 芒康县| 丹巴县| 东台市| 郓城县| 孟津县| 宜州市| 衡东县| 临高县| 金山区| 炎陵县| 上蔡县| 乐安县| 芒康县| 太仓市| 苏尼特左旗| 武威市| 京山县| 迭部县| 卓资县| 绥芬河市| 怀化市| 张掖市| 会宁县| 南涧| 镇赉县| 娄烦县| 肥东县| 杨浦区| 拜城县| 庐江县| 庆阳市| 敦煌市| 印江| 宣武区|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