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畜牧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規模化養殖場越來越多,在滿足了人們對肉、蛋、奶等食品需求的同時,也對周圍環境造成了日漸嚴重的污染,并且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此問題越發顯得突出。因此,采取適當的措施,減少畜禽養殖造成的污染已迫在眉睫。
畜禽生產造成環境污染的因素
惡臭氣味
畜禽生產中的惡臭主要來自糞便、飼料發酵和家畜呼吸等,臭氣的主要化合物有二氧化碳、氨、硫化氫、甲烷、吲哚、糞臭素(甲基吲哚)以及脂肪族的醛類、硫醇、胺類等。應當指出的是,牛、羊等反芻動物不僅產生大量糞便,而且還產生大量的甲烷等氣體污染大氣。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均已證明,臭氣中的氨氣、硫化氫和甲烷等,濃度低時可降低畜禽的生產性能,濃度高時可使幼畜中毒死亡,使養殖工作人員健康受損,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果糞便排出后不能及時處理會使臭味增加,危害人畜的健康。
氮磷排泄
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的化合物,比如,肉子雞糞便中含食入氮的50%、食入磷的55%;生長豬排出食入氮磷的80%~85%。這不僅造成營養物質的浪費,降低了飼養者的生產效益,而且也給環境造成很大危害。
生物性污染
畜禽疾病種類很多,危害嚴重的主要有傳染病、寄生蟲病、營養代謝病和中毒四大類。患傳染病、寄生蟲病、中毒病畜禽的肉人不能吃。人畜共患疾病,如布魯氏桿菌病、結核病等,不少人患病就是由于接觸牛羊及其排泄物,食用其肉奶所致。對營養代謝病也要注意,如脂肪肝雞肉的膽固醇含量很高,豬黃脂(膘)病肉質很差,酮病牛所產的奶對人的健康有害。
化學性污染
獸藥是畜產品中最常見和最重要的污染源。這里主要介紹抗生素和激素生長促進劑引起的污染。
抗生素的安全性、耐藥性以及在畜產品中殘留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是近年來人們關注的焦點。某些藥物對人體具有“三致”毒性作用(如氯霉素磺胺類等)和過敏反應(如青霉素類、四環素類、磺胺類等)。抗生素的殘留不僅影響畜產品的質量和風味,也被認為是動物細菌耐藥性向人類傳遞的重要途徑。而目前,在實際生產中不按規定劑量、范圍、配伍和停藥期使用抗生素的現象仍然存在。
早年批準在肉牛和水生動物中使用的性激素類促生長劑(如睪酮、孕酮、雌二醇、玉米赤霉醇等)和甲狀腺類激素(如T3、T4、碘化酪蛋白)因易在畜產品中殘留而危害人類健康,已被各國禁用。
其他礦物質元素污染
畜禽飼料中大量添加銅、鋅、鐵等礦物質元素,不但直接影響動物健康和畜產品的食用安全,大量排出體外還導致環境污染,破壞土壤質地和微生物結構,影響作物產量和養分含量。
污水對環境的污染
現在,以規模化豬場和奶牛場產生的污水數量最多。據統計,規模化養豬場每生產一頭肥豬約產生4噸污水,一個年出欄一萬頭的肥豬生產線,每天清潔地面、沖洗糞溝及豬飲水時浪費而產生的污水總量為100立方米~150立方米,COD平均為1500毫克/升,BOD5每升達1200毫克~1300毫克,總氮量接近1100毫克/升,總磷量約為440毫克/升;豬場污水中可檢測出的病菌主要有:致病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沙門桿菌、結核菌、布氏桿菌和豬丹毒等。
減輕污染的措施
通過營養調控減少營養物質的排泄
通過營養學技術,提高豬的飼料轉化效率,減少畜禽的排泄,已成為營養學研究的一個熱點。
根據動物的營養需要及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配制飼料 因為不同品種動物的營養需要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據不同品種動物的營養需要來配制飼料。飼料原料的營養成分隨收獲時間、地域等不同,其變異也較大。因此做飼料配方時要檢測原料的各營養成分含量,準確地反映飼料的營養價值。
降低氮的排泄 以理想蛋白質模式和可消化氨基酸含量為基礎設計飼料配方。
以理想蛋白質模式配制飼料,可改善飼糧氨基酸平衡,使氮的排泄量最小。據報道,應用理想蛋白概念配制日糧,在滿足豬的有效氨基酸需要的基礎上,可以適當降低蛋白水平,而不會影響豬的生產性能,但氮的排泄量可減少30%。可以消化氨基酸為基礎配制日糧,不僅可以解決不同原料蛋白質消化率的差異問題,還可提高飼糧配方的精確性,減少額外安全添加量,降低飼料成本,減少蛋白質的排出。
添加合成氨基酸配制低蛋白飼料。
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以使飼料中的氨基酸平衡,從而降低日糧中蛋白質水平,減少氮的排出。Kerr和Easter報道說:日糧蛋白質每降低1個百分點,氮排出量可減少8.4%左右。許多國家的試驗數據均表明:在日糧氨基酸平衡性較好的條件下,日糧蛋白質水平可降低2個百分點,而對動物的生產性能無明顯影響。
另一方面,在低蛋白質日糧中補充氨基酸,不僅可降低氮的排出,而且可減少尿量,Kay和Lee的研究表明,補充合成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糧可使尿中氮的濃度降低17%,排尿量降低28%,兩項總計可降低尿中總氮41%;此外還可降低豬舍中氨的濃度(59%)及釋放速度(47%)。日糧蛋白質水平每降低1個百分點,排尿量減少11%。
公母分群飼養,及采用階段飼喂技術。
不同性別的豬營養需要不同,在肥育階段,去勢公豬在相同采食量下其增重速度要高于母豬15%,但去勢公豬的瘦肉率低。對于公豬及生長迅速的母豬來說,每千克日糧中應比去勢公豬多加10%的氨基酸。因此,將公母豬分開,種豬和閹豬分開飼養,根據其不同的營養需要配制不同的日糧,使日糧成分更能接近豬的營養需要,不僅能能降低飼料成本,減少飼料浪費,而且降低氮的排泄。
階段性飼養即根據豬的生長階段提供適宜營養組成的日糧,將縮短營養供應不足或供過于求的時間。隨著動物年齡增長,日糧氮水平隨之下降。Schuering等報道,多階段飼養可使尿氮的排泄量下降14.7%,氨下降16.8%。階段飼喂可降低每頭豬的日糧成本,也是降低氮排泄量更經濟的方法。
降低磷的排泄 諸多研究表明,日糧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家禽和豬飼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從而可以降低日糧中無機磷的添加量,可使磷的排泄量減少20%~50%。Simons通過肉子雞的試驗證明,日糧中添加植酸酶可使磷的利用率顯著提高,特別是低磷飼料中能提高60%,磷的排泄量減少近40%。Cromwell等在生長豬的豆粕和玉米、豆粕日糧中添加植酸酶進行試驗表明,植酸酶水平為1000FTU/kg時,豆粕中磷的生物學效價從25%提高到57%,玉米、豆粕中從15%提高到43%,這一水平的植酸酶大約可將1/3的不可利用磷轉變為可利用形式。
降低銅、鋅和砷的排放 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添加劑,在消化道內可以溶解,而且由于它是電中性的,可以防止金屬元素被吸附在有礙元素吸收的不溶膠體上,因此,它具有容易吸收、效價高的特點。與無機鹽相比,添加劑量少但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且金屬離子的排出量減少,因此是一種理想的微量元素添加形式。結果表明,較低劑量的賴氨酸銅(100毫克/千克)和蛋氨酸鋅(250毫克/千克)可以起到相當或高于高劑量硫酸銅(250毫克/千克)和氧化鋅(2000毫克~3000毫克/千克)的促生長作用。
合理加工日糧 飼料的加工處理不僅可以影響飼料的營養成分含量,而且會影響飼料的利用率。粒徑大小合適的顆粒料,因增加了單位體積養分的含量和適口性,提高了家畜的進食量。據李德發報道,豬飼料顆粒度在700μm~800μm時,飼料的轉化率最佳,且不發生潰瘍和結塊問題。另外有報道,飼料的膨化處理和顆粒化處理可使隨糞便排出的干物質減少1/3。
合理使用藥物
利用中草藥添加劑取代抗菌素的研究日漸深入,另外一些添加劑如寡聚糖、益生素、糖萜素等都日趨受到重視。
對養殖場的排泄物加強處理
使用防臭劑 為了減輕規模化豬場排泄物及其氣味的污染,從預防的角度出發,可在豬飼料中添加活菌制劑、微生態制劑、益生菌、生物制劑等各類除臭劑。如應用絲蘭屬植物提取物、天然沸石為主的偏硅酸鹽礦石(海泡石、膨潤土、凹凸棒石、蛭石、硅藻石等)、綠礬、微膠囊化微生物和酶制劑等,來吸附,抑制,分解,轉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將氨變成硝酸鹽,將硫化氫變成硫酸,從而可達到減輕或消除臭氣污染的作用。
生物和生態凈化方法 無害化豬場固體糞污和污水的無害化處理,通過生物手段凈化畜糞及其污水,主要是利用厭氧發酵原理,將污物處理為沼氣和有機肥。最大限度地回收能源,以能源開發為核心,以沼渣和沼液的還田利用為紐帶,以多種園藝種植利用為依托,大幅度提高畜禽養殖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效益,消除畜禽養殖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如意大利研制的一種厭氧發酵裝置,獲得的沼氣甲烷含量高達70%以上,可直接作燃料。
糞便的再利用 以土地消納畜禽糞便,制定并實施科學規劃,用畜禽糞便作為種植業有機肥料供應源,將畜禽糞便密閉存放腐熟后就地還田。建立有機肥廠,依靠簡單設備,將畜禽糞便干濕分離,將其中干物質進行堆肥發酵,生產商品有機肥。再利用天然或人工濕地、厭氧消化系統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通過資源化處理畜禽糞便和污水,實現畜禽養殖業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加強畜禽養殖小環境建設
建立養殖小區 發展規模養殖小區,可以減少畜禽養殖污染,節約養殖用地。充分利用遠離居民區的荒山、荒坡、荒地以及荒灘開發養殖小區。
養殖場綠化 在養殖場周邊設置隔離林帶,場內種植花草,既可改善場區氣候,凈化空氣,還可起到防疫的良好作用。
加強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貫徹力度
我國已頒布一系列有關環境、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與畜牧業相關的有《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污染排放標準》等,采取各種形式宣傳,提高養殖戶的認識。
總之,如何有效地控制和減少畜牧業對環境的污染已經成為畜牧生產、環境保護、遺傳育種和營養學家們共同關注的問題。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控制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任務艱巨,需要全國人們的努力。
畜禽生產造成環境污染的因素
惡臭氣味
畜禽生產中的惡臭主要來自糞便、飼料發酵和家畜呼吸等,臭氣的主要化合物有二氧化碳、氨、硫化氫、甲烷、吲哚、糞臭素(甲基吲哚)以及脂肪族的醛類、硫醇、胺類等。應當指出的是,牛、羊等反芻動物不僅產生大量糞便,而且還產生大量的甲烷等氣體污染大氣。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均已證明,臭氣中的氨氣、硫化氫和甲烷等,濃度低時可降低畜禽的生產性能,濃度高時可使幼畜中毒死亡,使養殖工作人員健康受損,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果糞便排出后不能及時處理會使臭味增加,危害人畜的健康。
氮磷排泄
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的化合物,比如,肉子雞糞便中含食入氮的50%、食入磷的55%;生長豬排出食入氮磷的80%~85%。這不僅造成營養物質的浪費,降低了飼養者的生產效益,而且也給環境造成很大危害。
生物性污染
畜禽疾病種類很多,危害嚴重的主要有傳染病、寄生蟲病、營養代謝病和中毒四大類。患傳染病、寄生蟲病、中毒病畜禽的肉人不能吃。人畜共患疾病,如布魯氏桿菌病、結核病等,不少人患病就是由于接觸牛羊及其排泄物,食用其肉奶所致。對營養代謝病也要注意,如脂肪肝雞肉的膽固醇含量很高,豬黃脂(膘)病肉質很差,酮病牛所產的奶對人的健康有害。
化學性污染
獸藥是畜產品中最常見和最重要的污染源。這里主要介紹抗生素和激素生長促進劑引起的污染。
抗生素的安全性、耐藥性以及在畜產品中殘留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是近年來人們關注的焦點。某些藥物對人體具有“三致”毒性作用(如氯霉素磺胺類等)和過敏反應(如青霉素類、四環素類、磺胺類等)。抗生素的殘留不僅影響畜產品的質量和風味,也被認為是動物細菌耐藥性向人類傳遞的重要途徑。而目前,在實際生產中不按規定劑量、范圍、配伍和停藥期使用抗生素的現象仍然存在。
早年批準在肉牛和水生動物中使用的性激素類促生長劑(如睪酮、孕酮、雌二醇、玉米赤霉醇等)和甲狀腺類激素(如T3、T4、碘化酪蛋白)因易在畜產品中殘留而危害人類健康,已被各國禁用。
其他礦物質元素污染
畜禽飼料中大量添加銅、鋅、鐵等礦物質元素,不但直接影響動物健康和畜產品的食用安全,大量排出體外還導致環境污染,破壞土壤質地和微生物結構,影響作物產量和養分含量。
污水對環境的污染
現在,以規模化豬場和奶牛場產生的污水數量最多。據統計,規模化養豬場每生產一頭肥豬約產生4噸污水,一個年出欄一萬頭的肥豬生產線,每天清潔地面、沖洗糞溝及豬飲水時浪費而產生的污水總量為100立方米~150立方米,COD平均為1500毫克/升,BOD5每升達1200毫克~1300毫克,總氮量接近1100毫克/升,總磷量約為440毫克/升;豬場污水中可檢測出的病菌主要有:致病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沙門桿菌、結核菌、布氏桿菌和豬丹毒等。
減輕污染的措施
通過營養調控減少營養物質的排泄
通過營養學技術,提高豬的飼料轉化效率,減少畜禽的排泄,已成為營養學研究的一個熱點。
根據動物的營養需要及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配制飼料 因為不同品種動物的營養需要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據不同品種動物的營養需要來配制飼料。飼料原料的營養成分隨收獲時間、地域等不同,其變異也較大。因此做飼料配方時要檢測原料的各營養成分含量,準確地反映飼料的營養價值。
降低氮的排泄 以理想蛋白質模式和可消化氨基酸含量為基礎設計飼料配方。
以理想蛋白質模式配制飼料,可改善飼糧氨基酸平衡,使氮的排泄量最小。據報道,應用理想蛋白概念配制日糧,在滿足豬的有效氨基酸需要的基礎上,可以適當降低蛋白水平,而不會影響豬的生產性能,但氮的排泄量可減少30%。可以消化氨基酸為基礎配制日糧,不僅可以解決不同原料蛋白質消化率的差異問題,還可提高飼糧配方的精確性,減少額外安全添加量,降低飼料成本,減少蛋白質的排出。
添加合成氨基酸配制低蛋白飼料。
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以使飼料中的氨基酸平衡,從而降低日糧中蛋白質水平,減少氮的排出。Kerr和Easter報道說:日糧蛋白質每降低1個百分點,氮排出量可減少8.4%左右。許多國家的試驗數據均表明:在日糧氨基酸平衡性較好的條件下,日糧蛋白質水平可降低2個百分點,而對動物的生產性能無明顯影響。
另一方面,在低蛋白質日糧中補充氨基酸,不僅可降低氮的排出,而且可減少尿量,Kay和Lee的研究表明,補充合成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糧可使尿中氮的濃度降低17%,排尿量降低28%,兩項總計可降低尿中總氮41%;此外還可降低豬舍中氨的濃度(59%)及釋放速度(47%)。日糧蛋白質水平每降低1個百分點,排尿量減少11%。
公母分群飼養,及采用階段飼喂技術。
不同性別的豬營養需要不同,在肥育階段,去勢公豬在相同采食量下其增重速度要高于母豬15%,但去勢公豬的瘦肉率低。對于公豬及生長迅速的母豬來說,每千克日糧中應比去勢公豬多加10%的氨基酸。因此,將公母豬分開,種豬和閹豬分開飼養,根據其不同的營養需要配制不同的日糧,使日糧成分更能接近豬的營養需要,不僅能能降低飼料成本,減少飼料浪費,而且降低氮的排泄。
階段性飼養即根據豬的生長階段提供適宜營養組成的日糧,將縮短營養供應不足或供過于求的時間。隨著動物年齡增長,日糧氮水平隨之下降。Schuering等報道,多階段飼養可使尿氮的排泄量下降14.7%,氨下降16.8%。階段飼喂可降低每頭豬的日糧成本,也是降低氮排泄量更經濟的方法。
降低磷的排泄 諸多研究表明,日糧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家禽和豬飼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從而可以降低日糧中無機磷的添加量,可使磷的排泄量減少20%~50%。Simons通過肉子雞的試驗證明,日糧中添加植酸酶可使磷的利用率顯著提高,特別是低磷飼料中能提高60%,磷的排泄量減少近40%。Cromwell等在生長豬的豆粕和玉米、豆粕日糧中添加植酸酶進行試驗表明,植酸酶水平為1000FTU/kg時,豆粕中磷的生物學效價從25%提高到57%,玉米、豆粕中從15%提高到43%,這一水平的植酸酶大約可將1/3的不可利用磷轉變為可利用形式。
降低銅、鋅和砷的排放 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添加劑,在消化道內可以溶解,而且由于它是電中性的,可以防止金屬元素被吸附在有礙元素吸收的不溶膠體上,因此,它具有容易吸收、效價高的特點。與無機鹽相比,添加劑量少但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且金屬離子的排出量減少,因此是一種理想的微量元素添加形式。結果表明,較低劑量的賴氨酸銅(100毫克/千克)和蛋氨酸鋅(250毫克/千克)可以起到相當或高于高劑量硫酸銅(250毫克/千克)和氧化鋅(2000毫克~3000毫克/千克)的促生長作用。
合理加工日糧 飼料的加工處理不僅可以影響飼料的營養成分含量,而且會影響飼料的利用率。粒徑大小合適的顆粒料,因增加了單位體積養分的含量和適口性,提高了家畜的進食量。據李德發報道,豬飼料顆粒度在700μm~800μm時,飼料的轉化率最佳,且不發生潰瘍和結塊問題。另外有報道,飼料的膨化處理和顆粒化處理可使隨糞便排出的干物質減少1/3。
合理使用藥物
利用中草藥添加劑取代抗菌素的研究日漸深入,另外一些添加劑如寡聚糖、益生素、糖萜素等都日趨受到重視。
對養殖場的排泄物加強處理
使用防臭劑 為了減輕規模化豬場排泄物及其氣味的污染,從預防的角度出發,可在豬飼料中添加活菌制劑、微生態制劑、益生菌、生物制劑等各類除臭劑。如應用絲蘭屬植物提取物、天然沸石為主的偏硅酸鹽礦石(海泡石、膨潤土、凹凸棒石、蛭石、硅藻石等)、綠礬、微膠囊化微生物和酶制劑等,來吸附,抑制,分解,轉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將氨變成硝酸鹽,將硫化氫變成硫酸,從而可達到減輕或消除臭氣污染的作用。
生物和生態凈化方法 無害化豬場固體糞污和污水的無害化處理,通過生物手段凈化畜糞及其污水,主要是利用厭氧發酵原理,將污物處理為沼氣和有機肥。最大限度地回收能源,以能源開發為核心,以沼渣和沼液的還田利用為紐帶,以多種園藝種植利用為依托,大幅度提高畜禽養殖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效益,消除畜禽養殖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如意大利研制的一種厭氧發酵裝置,獲得的沼氣甲烷含量高達70%以上,可直接作燃料。
糞便的再利用 以土地消納畜禽糞便,制定并實施科學規劃,用畜禽糞便作為種植業有機肥料供應源,將畜禽糞便密閉存放腐熟后就地還田。建立有機肥廠,依靠簡單設備,將畜禽糞便干濕分離,將其中干物質進行堆肥發酵,生產商品有機肥。再利用天然或人工濕地、厭氧消化系統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通過資源化處理畜禽糞便和污水,實現畜禽養殖業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加強畜禽養殖小環境建設
建立養殖小區 發展規模養殖小區,可以減少畜禽養殖污染,節約養殖用地。充分利用遠離居民區的荒山、荒坡、荒地以及荒灘開發養殖小區。
養殖場綠化 在養殖場周邊設置隔離林帶,場內種植花草,既可改善場區氣候,凈化空氣,還可起到防疫的良好作用。
加強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貫徹力度
我國已頒布一系列有關環境、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與畜牧業相關的有《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污染排放標準》等,采取各種形式宣傳,提高養殖戶的認識。
總之,如何有效地控制和減少畜牧業對環境的污染已經成為畜牧生產、環境保護、遺傳育種和營養學家們共同關注的問題。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控制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任務艱巨,需要全國人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