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國家畜牧司對全國20個省區進行調查,發現后備母豬增長過快,同比增長了105.7%,環比增長31.8%。在許多地區,后備母豬占母豬的比例偏大,在一些地區,后備母豬與能繁母豬的比例已接近1∶1。中國畜牧總站站長谷繼承斷言,后備母豬比例偏大,就會導致明年下半年仔豬供應量大幅度增加,有可能造成市場生豬過剩。生豬過剩必然導致豬價下跌,豬價下跌就必然影響農民養豬積極性,宰殺能繁母豬的現象又會發生,從而引發又一輪的價格下跌——飼養減少——供應緊張——價格猛漲的惡性循環。
在一般人的眼中,肉價上漲應該對養豬戶有利,因為豬肉能賣出好價錢,所以生豬的收購價肯定會增高,最終豬農就會受益。豬農受益了,就會刺激他們養豬的積極性,從而投放到市場的豬肉就會更多,肉價也會相應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但事實表明,這只是基于經濟學原理的邏輯推定。
實際情況是,在肉價上漲之前,養豬戶已經賠得一塌糊涂,有很多甚至因無力購買飼料不惜宰殺母豬、賤賣仔豬,最終空圈罷欄的不在少數。也正是因為不在少數的養豬戶不再養豬,市場生豬供應緊缺,才隨之出現了肉價大漲,這就注定此時的“大好時光”已經與不在少數的養豬戶無關,因為他們手里根本就沒有豬。重新審視利好的生豬行情,不在少數的養豬戶躍躍欲試,但動輒四五百元的小豬崽、2000多元的母豬實在讓人無法接受(對于那些曾經不在少數的養豬戶來說甚至是無力承擔的),再瞅瞅日益升高的飼料價格,很多農民不敢投資養豬業。他們說,別看現在市場豬價高,可5個月后的行情誰也料不準。
當前出欄生豬的價格較高,養豬有賺頭,農民的飼養積極性高漲,補欄也較多。如果幾個月后出欄增多,價格下跌過大,勢必加大農民養豬的風險。
據農業部對國內450個縣的定點調查,9月,除飼料原料繼續高價位運行外,仔豬價格也居高不下,一般一頭仔豬500元,高的達到800元,僅仔豬一項就占到現在一頭肥豬價值的60%,加上持續上漲的飼料成本,使得養豬生產變得更加脆弱。
谷繼承在中國第三屆畜牧科技論壇上就當前及近期生豬生產走勢分析時指出,現在補欄的仔豬出欄時若逢生豬收購價格稍有回落,效益就會明顯下降,如果回落幅度大一些,就可能出現虧損。
要想避免陷入這種惡性循環,就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我國生豬生產的模式轉換上尋求出路。當前我國生豬生產還是以農戶家庭散養為主,產業化程度不高,生產盲目性大,豬肉市場供求矛盾反復發生,同時也不便于有關部門加強生豬疫檢和疫病防治,生產經營的風險也很大。一旦暴發疫情涉及到千家萬戶,控制的成本和難度都很大,如果失控就會造成生豬生產的嚴重損失,出現豬肉市場供應不足,引起價格上漲。
有關人士曾經指出,我國以家庭生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小農戶生產方式是很難應對市場經濟規模化的客觀需求的,這在當前豬肉供需矛盾中得到了應驗。暫且不說學習借鑒先進國家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經驗,就目前我國的養豬現狀而言,多個養豬戶聯合成立專業合作組織降低原料采購成本,由龍頭企業牽頭以“公司+農戶”或“公司+基地+農戶”形式解決銷售難題,都不失為應對市場風險的好辦法。
近段時間以來,政府不斷出臺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也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定豬價、保護養豬戶積極性的作用。但業內專家表示,政府幫助農民養豬確實是件好事,但現在的暴利已極大地刺激了養豬業的發展,如果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協助,勢必使養豬的規模急劇膨脹,等到豬價波谷到來時,恐怕要比2005年“雙節”后的情況更遭。只是現在無論政府怎樣幫助,短期內是看不出明顯效果的,因為沒有足夠的后備母豬,除非現在出現大量的“克隆豬”,否則就不可能有足夠的大豬供應市場,但現在政府的幫助卻為將來的市場行情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因此,希望政府部門不僅現在要“幫養”,更要在波谷到來時能“保養”。就像搞小麥保護價收購一樣,能做到在生豬價格低時實行保護價收購,盡量避免價格暴漲暴落。如果在上次波谷時政府能做到保護價收購,也許就不會出現當前的情況,畢竟保留下來的飼養戶要比現在多得多。
在一般人的眼中,肉價上漲應該對養豬戶有利,因為豬肉能賣出好價錢,所以生豬的收購價肯定會增高,最終豬農就會受益。豬農受益了,就會刺激他們養豬的積極性,從而投放到市場的豬肉就會更多,肉價也會相應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但事實表明,這只是基于經濟學原理的邏輯推定。
實際情況是,在肉價上漲之前,養豬戶已經賠得一塌糊涂,有很多甚至因無力購買飼料不惜宰殺母豬、賤賣仔豬,最終空圈罷欄的不在少數。也正是因為不在少數的養豬戶不再養豬,市場生豬供應緊缺,才隨之出現了肉價大漲,這就注定此時的“大好時光”已經與不在少數的養豬戶無關,因為他們手里根本就沒有豬。重新審視利好的生豬行情,不在少數的養豬戶躍躍欲試,但動輒四五百元的小豬崽、2000多元的母豬實在讓人無法接受(對于那些曾經不在少數的養豬戶來說甚至是無力承擔的),再瞅瞅日益升高的飼料價格,很多農民不敢投資養豬業。他們說,別看現在市場豬價高,可5個月后的行情誰也料不準。
當前出欄生豬的價格較高,養豬有賺頭,農民的飼養積極性高漲,補欄也較多。如果幾個月后出欄增多,價格下跌過大,勢必加大農民養豬的風險。
據農業部對國內450個縣的定點調查,9月,除飼料原料繼續高價位運行外,仔豬價格也居高不下,一般一頭仔豬500元,高的達到800元,僅仔豬一項就占到現在一頭肥豬價值的60%,加上持續上漲的飼料成本,使得養豬生產變得更加脆弱。
谷繼承在中國第三屆畜牧科技論壇上就當前及近期生豬生產走勢分析時指出,現在補欄的仔豬出欄時若逢生豬收購價格稍有回落,效益就會明顯下降,如果回落幅度大一些,就可能出現虧損。
要想避免陷入這種惡性循環,就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我國生豬生產的模式轉換上尋求出路。當前我國生豬生產還是以農戶家庭散養為主,產業化程度不高,生產盲目性大,豬肉市場供求矛盾反復發生,同時也不便于有關部門加強生豬疫檢和疫病防治,生產經營的風險也很大。一旦暴發疫情涉及到千家萬戶,控制的成本和難度都很大,如果失控就會造成生豬生產的嚴重損失,出現豬肉市場供應不足,引起價格上漲。
有關人士曾經指出,我國以家庭生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小農戶生產方式是很難應對市場經濟規模化的客觀需求的,這在當前豬肉供需矛盾中得到了應驗。暫且不說學習借鑒先進國家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經驗,就目前我國的養豬現狀而言,多個養豬戶聯合成立專業合作組織降低原料采購成本,由龍頭企業牽頭以“公司+農戶”或“公司+基地+農戶”形式解決銷售難題,都不失為應對市場風險的好辦法。
近段時間以來,政府不斷出臺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也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定豬價、保護養豬戶積極性的作用。但業內專家表示,政府幫助農民養豬確實是件好事,但現在的暴利已極大地刺激了養豬業的發展,如果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協助,勢必使養豬的規模急劇膨脹,等到豬價波谷到來時,恐怕要比2005年“雙節”后的情況更遭。只是現在無論政府怎樣幫助,短期內是看不出明顯效果的,因為沒有足夠的后備母豬,除非現在出現大量的“克隆豬”,否則就不可能有足夠的大豬供應市場,但現在政府的幫助卻為將來的市場行情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因此,希望政府部門不僅現在要“幫養”,更要在波谷到來時能“保養”。就像搞小麥保護價收購一樣,能做到在生豬價格低時實行保護價收購,盡量避免價格暴漲暴落。如果在上次波谷時政府能做到保護價收購,也許就不會出現當前的情況,畢竟保留下來的飼養戶要比現在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