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受牛源緊張、生產成本上漲、進口凍肉沖擊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國內肉牛產業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據相關數據對當前肉牛產業形勢進行了分析,預測了未來的發展趨勢,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提高肉牛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今后可以探索建立新希望六和的“聚落式”養殖模式。
肉牛產業形勢分析
1、國內牛源不足導致產業萎縮
2008年以來,牛肉價格的飛速上漲使肉牛主產區為擴大銷售量,采取以“弒母殺青”為特征的不可持續發展模式,蠶食著整個肉牛產業的發展基礎。據統計,2008年至2012年,中國母牛存欄量從3300萬頭減至2300萬頭,四年間大幅減少1000萬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能繁母牛存欄量的大幅下滑帶來了2008年至今國內肉牛存欄量從8900萬頭減少至6000萬頭的后果,“物以稀為貴”,去骨牛肉價格在2012年11月突破50元/ 千克的大關后,仍保持了上升態勢,目前去骨牛肉價格已經在64元/千克。雖然牛肉價格始終保持高位,但國內整個肉牛養殖業卻在慢慢萎縮,我國肉牛養殖仍以農戶散養為主,由于肉牛養殖周期長、飼料成本的上升,相對于養雞養豬或是外出打工,養牛的比較效益不高,導致棄養肉牛現象較為普遍。能繁母牛存欄量的減少,生產成本的增加,居民購買能力的局限又使得下游的加工企業屠宰量和屠宰利潤不斷下降,肉牛屠宰企業收購加工的積極性也不高,甚至關門轉行,整個肉牛產業不斷萎縮。
2、進口牛肉沖擊國內市場
長期也來,中國牛肉價格長期低于畜牧業發達國家,主要用于滿足國內需求和出口亞非拉地區,出口量大于進口量。但從2010年開始,由于國內需求急劇增加、肉牛存欄量下降,我國每年牛肉供應和消費之間約有240萬噸的缺口,導致國產牛肉價格的不斷上漲,2010年中國牛肉價格已經達到3046.9 美元/噸,遠遠高于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的牛肉價格400-1000美元/噸,但國產牛肉品質低于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價格和品質的巨大差距,供需之間的缺口使我國開始從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大量進口牛肉。從2012年,我國成為了牛肉凈進口國,凈進口量達4.9萬噸,這一規模到2013年進一步擴大。僅2013年1-6月中國牛肉累計凈進口量已經達到12.3萬噸,相當于2012年全年凈進口量的2倍多。據調查,2014年,從巴西、阿根廷等國進口的凍牛肉在中國的批發價只有30-36元/千克,遠低于國產牛肉批發價58-62元/千克,促使國內加工企業、酒店、普通居民等消費群體逐漸青睞低價高品質的進口牛肉,國產牛肉市場份額減少,國內肉牛產業受到了進一步的沖擊。
3、肉牛養殖業面臨結構轉型
肉牛養殖建場成本低,疫病少,死亡率低,價格高,使得肉牛產業在2008年以后發展較快。牛的生長周期較長,從懷孕、分娩、再到小牛、成牛時間超過兩年,企業如果從事肉牛繁育環節的話,周轉就將大大放慢,從而占用大量的場地和資金,如果只是收購架子牛育肥的話,四個月就能實現資金周轉。近年來,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肉牛大省的肉牛場和屠宰企業不遠萬里到內蒙古、東三省、新疆等地區的農戶手中購進架子牛進行短期育肥出欄,獲利頗豐。隨著能繁母牛和小牛不斷被宰殺,架子牛資源稀缺,市價高漲,加之飼料、運輸、人力成本一路上揚,進口牛肉的沖擊,導致國產牛肉價格雖然保持高位,市場銷量和市場份額卻在不斷縮減,肉牛企業虧損嚴重。據平原縣一家養牛場場長介紹,目前600千克育肥牛出欄價格在25-26元/千克左右,在牛源不足、生產成本上漲、市場銷量下降的情況下,肉牛出欄價格在28-30元/千克之間才能保本,賣一頭牛賠2000元左右。內蒙、東北等地300千克左右的架子牛價格要在1-1.3 萬元,且牛源稀缺,有價無市,“自繁自育不如到外地買牛”的長距離異地育肥模式舉步維艱,肉牛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在河北石家莊、衡水、廊坊等地,350千克的架子牛價格在34.4元/千克,600千克的育肥牛價格約為25.6元/千克,每千克差價達8.6元,呈明顯的“倒掛”狀態。因此,當地許多育肥專業場戶提高能繁母牛存欄量,逐步轉為自繁自育的養殖模式,已成為當地肉牛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標志。
4、發展趨勢
牛肉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由于牛源短缺問題的存在,決定了國產牛肉價格仍會保持上漲態勢。未來,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改變,對牛肉的需求量會進一步提高,牛肉供應和消費之間的缺口會進一步擴大,預計2015年,全國牛肉總需求量將達到750噸,供需矛盾依然會非常突出。
產業轉型勢在必行。在市場現狀的倒逼下,肉牛產業轉型勢在必行。農區肉牛產業長距離異地育肥模式基本退出,肉牛散養戶組成合作組織開展自繁自育和屠宰加工,并與大型超市、酒店飯館直接對接的新模式將會在農區逐漸興起。隨著牛肉價格的不斷升高,肉牛資源的缺乏,牧區的草場資源豐富、養殖成本較低、消費群體較為穩定的優勢將使牧區肉牛產業進一步壯大。南方的豐富的草山草坡和秸稈資源及各具特色的地方肉牛品種資源,使“北牧南移”成為了現實,發展南方草地養牛業具有巨大潛力和發展空間,“北牧南移”將成為我國肉牛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進口牛肉“低價效應”難以持久。通過進口的低價牛肉來擴大國內牛肉消費群體,解決國內牛源緊張,居民吃不起高價國產牛肉的問題,是破解當前國內牛肉消費市場供需矛盾的理性選擇。但進口廉價凍牛肉并不能徹底解決肉牛產業存在的問題,據統計,近5年國際上牛肉進出口數量平均每年約為900萬噸,除中國進口牛肉外,韓國、日本等國牛肉進口需求也很大,進口牛肉價格也會隨需求量增加而不斷上升,其價格優勢會隨之消失,進口牛肉的“低價效應”難以持久。因此,解決中國肉牛產業的問題不能光靠“進口低價牛肉”這一劑止痛針,而是要在充分利用國外牛肉資源的基礎上,加大產業的“轉方式、調結構”力度,使國內的肉牛產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上來。
高檔牛肉市場發展趨勢。高檔牛肉,主要是指通過選育優良肉牛品種,同時輔以綠色無污染的飼養手段和標準化屠宰程序,所獲取的高品質綠色牛肉,具有品質突出、營養豐富、質量全程可控等優點,價格在180-220元/千克,部分頂級肉品甚至可達3000元/千克。由于我國肉牛養殖依然以粗放型養殖為主,牛肉品質還未達到高檔級別,國內高檔肉牛養殖加工企業只有大連雪龍、山東布萊凱特、內蒙古科爾沁、陜西秦寶等少數幾家,其產能約占全國牛肉產量的 0.2%左右,遠未達到國內消費的需求,大部分高檔牛肉需要進口。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和對食品安全關注度的提高,我國的高檔牛肉市場需求逐年加大,預計 2015年需求量可達到7.4萬噸。高檔牛肉價格高、利潤豐厚,需求量逐年增加,國內產能不足的現狀決定了今后我國肉牛產業發展的一個重點是依托現有資源,培育高檔肉牛品種,縮短育肥周期,提高牛肉品質和加工工藝,并實現質量全程可控可追溯。了解更多關于肉牛行業的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肉牛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牛羊激生肽長肉王為高效牛羊飼料添加劑產品,是牛羊營養強化劑,是功能性氨基酸,是高效誘食劑,是中藥保健劑。配合牛羊精飼料使用,最大限度發揮牛羊的催肥潛能,提高牛羊精飼料的換肉效率,降低環境變化對牛羊的生產影響。熱線:1383800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