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站在的不同的位置,走到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于同一問題的認知不同。
【獸醫】
獸醫永遠是站在疾病的角度看養殖,總是想著把不同的疾病控制在萌芽的狀態,總是把藥物做為第一屏障或保護傘。實質上,這并非是個最佳的辦法。
每一種疾病的發生都有其獨到的致病因素,并非所有的疾病都由病原維生物引起或參與,也并非所有的疾病都能用藥物良好控制。與其說病原微生物是致病因,倒不如說病原微生物是在體質虛弱狀態下的疾病的助推力或發動機。
疾病不是養殖中的必然產物,而是在機會主義下的機會產物。也就是說,并非所有的養殖都必然發生疾病,而是你給雞創造了發病的機會。比如飼養管理的不當造成雞抗病力的下滑;比如父母代體環境的凈化不利造成了虛弱體質的遺傳或病原的垂直傳播;又比如抗生素的濫用造成肝解毒功能的下滑而造成使用清肝中藥后的陸續死亡;又比如節能燈代替陽光后的體質陽虛,雞冠蒼白,抗病力和免疫力的低下;……還有很多種原因。你給雞創造了無數的發病機會,它想不發病都很難。
死亡,不是衡量疾病的唯一標準,也不是最優標準。采食量的下降,不是預見疾病的第一標準,而是疾病加重的嚴重后果。
獸醫是救死扶傷的,是養殖的保障;獸醫站就像醫院一樣,沒有誰愿意天天住在醫院里,住在醫院里的人必然不健康。最好永遠都不去醫院。
肉雞發生疾病必然有兩個基本因素。內因,就是體質的虛弱(衛陽防寒能力差),或叫做體質控制系統失去平衡(中醫講陰陽失調)。造成這樣改變的有先天性的遺傳,還有后天性改變。外因,就是飼養管理不當(環境不是最佳適應狀態)、飲食不潔、免疫應激等等。
【養殖者】
養殖者永遠站立在飼養管理的角度看待每一種問題。不能說錯誤,但是常常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狀況。
飼養管理在養殖中的比重占70%以上,但是永遠不代表全部。飼養管理,我認為是四個方面的意義,而不是一個方面。養雞,不等于飼養管理。
飼:指營養,包括飼料、飲水、氧氣、光照、聲樂等。
養:指養殖環境(包括雞舍、水簾、風機、進氣管、水線、料槽、控制器等)和養殖方法(五季不同養殖方法、藥物程序、免疫程序、飼料控制等)。
管:指養殖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員程序化管理制度、雞舍程序化管理制度、機械調整與檢修、安全管理規程等。
理:指養殖理念,包括雞舍養殖理念、藥物使用理念、行情預測與分析、天氣預測、安全預警系統等。
養殖者的態度,決定了養殖的高度。經驗主義常常害人反復同樣的錯誤;個人主義常常是在唯我獨尊的驕傲中慘淡生存。
養殖者需要不斷的溝通,閉關鎖國是發展的絆腳石。尤其是常常給人講座的老師,更加需要不恥下問。聆聽,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收獲。
很多人都在不斷的改變雞舍的硬性建設,對于軟性管理卻有些蒼白。就像一個廚師不研究菜的更加優異的做法,卻研究買更好的廚具。
就當前來說,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雛雞虛弱體質遺傳問題。給你一份體質虛弱的雛雞,你能否把它養好,這對于很多的規模雞場或個體養殖戶都是個頭痛的問題。若慘淡的行情能夠把中國30%以上的體質遺傳問題解決,那也是個不錯的結果。但是問題的解決,最終還要回歸到國家對于祖代、父母代的飼養環境標準、內環境病原標準等法制化的徹底實現上來。
西醫講,“應激是萬病之源”。中醫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飼養者說,“適者生存,環境是生命之本”。
要想把雞養好,不讓雞發病,并且能夠料肉比最低,那麼一方面必須把應激控制到零狀態,做好飼養管理四個方面的問題,仔細中精益求精;另一方面,需要改變或提升或保證雞的體質,使其體質處于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