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波動和豬業市場發展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成了大眾矚目的焦點。其實,關心家禽業發展的人都知道,今年家禽業發展也遇到了黃金期,禽蛋、禽肉和苗禽的價格也經歷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尤其是苗禽價格上漲幅度很大,使種禽企業從中受益匪淺,有人把家禽業與股市相提并論,認為今年養禽企業的收益甚至超出投資股票。這不無道理,有些企業兩三個月的盈利就能收回所有成本。企業在源源不斷收獲金錢的同時,擺在他們面前的路會是一翻風順嗎?顯然不是,以下幾個問題值得大家思考。
一 培養企業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
1 紅火的市場容易讓人忘記風險
今年最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禽產品和禽苗價格的上漲。
分析禽產品價格上漲,不外乎以下幾方面原因:首先,飼料價格居高不下,造成養殖成本高;其次,天氣炎熱,蛋雞產蛋率下降,雞蛋供應將有所減少,雞蛋價格將走高。其三,相關副食品價格上漲,禽產品替代性需求增加,帶動價格上漲。另外,受洪澇災情及降雨影響,運輸成本增加,局部地區禽產品價格會出現較大漲幅。但是,造成苗雞價格上漲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種雞存欄量不足。以肉雞為例,去年由于禽流感疫情的影響,肉雞行情很差,許多種雞企業不敢進雞,現在市場肉食雛雞的供不應求其實是2006年上半年以前祖代雞進口量大幅縮減的極端表現。從祖代雞到父母代雞的生產需要8個月的時間,從父母代到商品代雞的生產又需要8個月的時間,一套祖代雞只能生產40套父母代雞苗,一套父母代雞只能生產150套商品代雞苗,所以,即使肉種雞企業現在進雞,緩解市場供應緊張狀況也需要一段時間。在如此的牛市下,祖代場和父母代場欲大賺一把,但是苦于種雞存欄量不足,沒法擴大生產規模,他們只能通過抬高苗雞價格來獲得更多的利潤;商品雞生產者看到有利可圖,即使苗雞價格高,也要迎著風險而上,很多人手里拿著錢但是買不到雞,養雞戶通過電話不斷咨詢養哪些家禽賺錢,哪些企業可以提供更好的家禽品種,整個市場一片紅火。
2 摒棄短視行為,規避市場風險
整個市場在價格高的時候追漲,這種現象正常嗎?這是一種短視行為的表現,企業要想取得更好的發展,必須加強對市場宏觀態勢的預測,要遵循市場供求的基本規律。現在國內祖代雞的存養量完全是由市場調節的,我們往往看到的情況是,肉雞市場行情好了,有關企業進口的祖代雞數量就會增多;反之,數量就減少,這種情況必然造成供需的不平衡。對此,企業要有長遠的發展目標,要能做到高瞻遠矚,從長遠的角度決定自己的市場行為,不能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祖代雞企業不僅要有洞察市場的能力,還要從源頭上控制市場,從總量上控制生產。另外,企業應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市場承受能力調整自己的經營發展方向。譬如,進口祖代雞需要豐厚的資金,生產周期又長,所以建議中小型企業最好只進行父母代、商品代雞的生產,這樣生產消費鏈縮短,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相信大家都不愿看到家禽市場行情一年好幾年差、一年中好兩個月、壞幾個月的大幅波動,保持市場的長期穩定和繁榮是大家應有的責任。
面對一定時期的價格暴利,家禽業生產者和行業管理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這時市場的無序競爭住住更加明顯。如此的高價是不可能長久的,高價過后企業如何應對市場的低迷?種雞場和商品雞場應密切關注價格行情的變化,并對未來的發展作出合理的判斷。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有關部門可以制定家禽業發展整體綱要,從宏觀上對家禽業進行引導和管理,按各省、各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種禽養殖數量,從源頭上合理控制生產量。企業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長期發展目標,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了對風險的預期。在企業盈利時要有規避市場風險的心理準備,企業虧損時要有抵御困難、順利走出困境的勇氣和能力。
二 建立完善的家禽業保障體系
家禽業是一個脆弱的行業,本身的抗風險能力不強,一些不確定的外在因素都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從長遠的發展角度看,建立健全家禽業保障體系,對于家禽業可持續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1 推進家禽業保險的實施
目前涉農的保險公司和險種都不多,農業保險的典型經營模式有: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經營模式,江蘇省的政府與保險公司聯辦共保模式,浙江省的共保經營與互助合作模式,四川省的商業保險公司代辦模式,新疆自治區的保險公司自辦模式等。到目前為止家禽企業參加投保的為數不多,推行家禽業保險盡管存在各種困難,但是,國家和地方政府并沒有放棄這方面的努力,經過多年的醞釀,現有一些企業開始進行家禽保險試點,吉林德大公司已經在搞,目前來看效果還可以,諸城外貿集團正準備搞試點。目前已推行家禽業保險的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有:(1)黑龍江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實行公司統一經營為主導、保險社互助經營為基礎的雙層經營管理體制,公司統一經營種、養業分保業務和防災減災業務,保險社具體辦理農險業務,自留保費50%,其余向公司分保;(2)吉林省安華農業保險公司,公司經營首先從龍頭企業訂單農畜產品開始.轉載自中國獸藥114網,2005年重點開展了對德大公司、廣澤乳業、吉糧集團等龍頭企業經營的六大主要品種的政策性保險,至2005年底,已涵蓋種養業、農民財產、房屋、健康、人身意外、責任保險等各個方面;(3)上海安信農業保險公司,自1996年以來實施市、區(縣)兩級財政對水稻、生豬、奶牛、家禽等九類傳統種養業險種實行30%~35%的保費補貼。
據了解,農業保險在北美是非常有利可圖的,美國農業保險之所以利潤豐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我國的農業保險在大家看來卻是“燙手山芋”,無論誰來經營都是虧損,還沒聽說哪家經營農業保險的公司能夠贏利,對此,國家應該給予大力支持。今年以來,豬肉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下半年生豬生產和供需形勢依然嚴峻。中央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國務院7月30日下發《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明確提出積極推動能繁母豬保險工作。財政部隨即下發了《能繁母豬保費補貼管理辦法》,安排中西部地區保費補貼資金11.5億元,并將于近日預撥50%。
國家推行能繁母豬保險制度,對于家禽業保險的實施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和借鑒作用。推行家禽業保險這一問題,有關專家、企業家和業內人已經多次提出,有關部門也在積極做這方面的工作,對此大多數企業也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有的保險公司也在研究和制定專門針對家禽業的具體保險條款,但是,全面推進家禽業保險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相信只有國家重視、政策傾斜、財政支持、企業努力推進、保險公司積極參與,家禽業保險才會得到大面積推廣,
2 廣泛開展出口信用保險業務
目前,我國家禽產品出口企業的保險意識普遍不強,不少企業并不了解出口信用保險這項業務,一旦遇到國際貿易磨擦或發生重大疫情,都會造成很大影響。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各國貿易依存度的提高,出口企業面臨的風險變數不斷增多,尤其是企業出口存在對方不付款的風險,而出口信用保險就可以讓企業規避這一風險,給企業提供安全穩定的出口和融資環境。同時,我國加入WTO后,通過外貿發展基金直接補貼出口的做法將越來越受到限制,支持出口的國際通行做法正是出口信用保險。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各拿一部分資金,企業只出一小部分錢就可以了。
業內專家認為,出口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好處有三,一是利用出口信用保險的保障與補償職能,可以變不定大額壞賬損失為確定的能計入成本的保險費開支。二是在確保收匯低風險的情況下,大膽采取多種靈活付款方式來達成貿易合同,甚至向一些風險較大的市場出口,提高競爭力。三是依靠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掌握的國外買家的風險調查評估,準確選擇貿易對象,并可以將已投保的出口信用保險權益轉讓,爭取到銀行的出口融資便利。
3 企業自身儲備風險基金
近年來家禽業經常處于行情好壞的波動之中,企業的風險越來越大,這就要求企業在行情好的時候留足風險基金,增加自救功能。對于公司加農戶的大型企業來說,可以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采取提留風險金的作用,對此,2002年8部委聯合下發的文件指出,與農戶聯接的龍頭企業可以探索提取風險金的方法。但是,提留風險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如稅前提留和稅后提留問題,提留比例問題,提留后使用情況等,有些地方稅務部門規定如果提取出來必須當年用完,而且必須在稅后提留,提留比例也有規定,但是,風險金是保險用的.轉載自中國獸藥114網,如果沒有一定的積累,企業無法應對大災之年的風險。對此,企業要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并且與稅務等相關部門進行協調,把這項工作落在實處。
對于小規模企業來說,因其組織化程度低、商品生產銷售體系缺乏安全保證,一遇市場波動,往往價格大起大落,抗風險能力較差。對此,企業可以嘗試成立合作社,將風險基金納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籌集風險資金,建立風險保障基金體系,用于規避養殖風險和市場風險,當市場價格低于養殖成本時,可調劑風險基金,按保護價收購產品,通過這種保護價方式,可以避免因為市價過低而影響養殖戶積極性,造成生產鏈脫節的現象。
4 擴大融資渠道
家禽業固定資產不多,生產經營不穩定,產業鏈條長,資金流動慢,無法很好地利用財務杠桿和經營杠桿。而且投資大、收益低,生產經營的多是市場風險大的產品,既缺乏有效的抵押資產,又難以找到相應的擔保單位,嚴重制約了融資工作的開展。在信貸支持方面國家也有一些優惠政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土地和地面建筑等固定資產以及活禽都不能作為銀行抵押物,企業從銀行得到的貸款很有限。
各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多方籌資建立養殖業發展基金,對規模發展綠色環保安全和三優(優種、優技、優飼)高效等重點項目,對本地經濟起龍頭帶動作用,急需融資的企業或個人,及時給予支持和鼓勵。另一方面對畜牧企業或個人的正常融資提供相應的財政擔保。企業或個人在融資信用上也要相互聯合,共同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各項貸款提供連帶責任的信用擔保。國家有關部門要積極調研并出臺措施,鼓勵各保險公司開展對畜牧行業的信用保險業務。
5 國家實行必要的補貼政策
一是良種補貼,畜禽良種補貼問題在《畜牧法》中有明確規定,目前,國家已加大了對畜禽良種的補貼力度,奶牛、生豬良種補貼措施都已出臺,而家禽良種補貼至今沒有。如果對整個家禽業實施補貼,可能難度比較大,但是國家可以嘗試對種禽生產企業進行適當的補貼,祖代種雞補貼100元/套較合適。
二是疫情補貼,由于全球化程度的加強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有些疫情帶來的損失難以避免,對此國家有相應的補貼措施,如禽流感疫情的補貼。但是,疫情補貼實施程序太復雜,有的地區兩三年前的禽流感補貼款現在還沒到位,而且補助金額也不合理,比如說淘汰雞能賣到8元,但禽流感來了可能只賣3~4元,雞蛋也不讓賣,還得喂料,如果得了禽流感能補助10元/只還可以。后備母雞的飼養成本為20元,也給補貼10元,不太合理。建議補貼應該分級,且應作為長效機制固定下來,按簡便的方法到達企業。對畜牧業的補貼也應由農業部等專業部門來進行。
6 建立家禽期貨市場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運行情況表明,期貨市場可以很好地發揮轉移貿易風險和價格“指示器”的作用,已成為生產經營者規避風險的工具。目前國際上生豬、活牛等畜產品期貨交易活躍,積累了大量經驗,我國生豬期貨市場正在醞釀之中,對此,一些專家學者指出:目前我國上市生豬期貨的條件已經成熟,因為生豬量現貨規模巨大,養殖與消費范圍廣,質量標準與檢驗檢疫法規體系健全,品級易于劃分,比較適合開展期貨交易,而且生豬現貨價格具有較強波動性,可以借鑒國際市場上的成功經驗開展期貨交易。據了解,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原則上同意了發展生豬期貨。家禽業與豬業市場具有很多相似之處,作為風險管理工具,建議有關部門、行業組織者、企業家考慮開展家禽期貨合約,建立家禽期貨市場,來穩定家禽產品生產與消費,減緩現貨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使家禽生產、屠宰、加工、貿易企業能有效規避風險,促進家禽產業健康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三 完善信息預警機制
家禽企業是為消費者提供產品,企業雖然管不了市場需求,但是可以管產品供應,就是設法使雞蛋和雞肉產品保持一個穩定的供應。目前我國處于市場經濟時期,生產過剩問題是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從現在國家主管部門公布的信息來看,只重視禽產品質量、價格和相應的飼料價格,而對于種禽存欄量和進口量、商品禽存欄量的增減變化,關注的并不多,不僅信息發布滯后、而且各個部門的統計數字還不一致,養殖戶對此無所適從。近年來我國家禽市場價格波動經常出現,而今年的波動更大,這與信息不暢通,信息不準確也有一定關系。由于小規模的農戶飼養在我國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這部分人處于信息閉塞的農村,信息來源的渠道不多,這種官方的統計數字他們更是難以得到,在作決定時缺乏獨立的思考。他們需要真實可靠的信息,這樣生產者才不會盲目生產,消費者也不會產生恐慌心理。對此,國家應建立完善的家禽業信息預警機制,定期、及時、準確地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向企業和廣大養殖戶發布種禽存欄量、商品禽飼養量、雛雞和產品市場供求狀況、飼料供應等,分析產品的價格變化,即后市的行情預測。避免農戶盲目養殖,造成價格波動和企業虧損。這樣可以保證家禽存欄總量的平衡,使產品供應穩定,避免因產品供求造成價格波動和市場風險加大。
當然,準確的信息統計與預警工作也不是哪一個部門就能完成的,這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最近國務院提出關于改進生豬等畜禽產品生產消費統計工作的意見指出:國家統計局要組織各地調查總隊開展以生豬為主的主要畜禽生產抽樣調查,直接上報匯總,分季定產,減少統計誤差,在城市、農村住戶調查中要增加相應的畜禽品種,提供更全面的住戶消費量和消費價格信息;農業部要加強生豬生產信息的分析和預警。商務部要完善生豬屠宰量和豬肉等畜禽產品市場銷售量的調查統計;發展改革委要進一步加強對生豬等畜禽產品的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統計工作。相信只有這些部門的共同努力,再加上廣大基層養殖戶和生產者的積極配合,才能準確統計有關數據并及時發布信息,對畜禽業生產起到良好的指導和預警作用。
四 減免相關稅費
1 企業所得稅
今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即將于明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從事農、林、牧、漁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但是,從以往的經驗和現實情況來看:只有單純從事養殖的家禽企業可以免稅,對于養殖、加工一體化的企業或加工企業則要征收所得稅,只有一種情況可以免征企業所得稅,那就是國家級龍頭企業,但國家級龍頭企業畢竟很少,大部分家禽企業都是中小企業,他們的資金來源有限,盈利能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差,納稅對他們來說也是一項不小的負擔。今年9月17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調整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的通知》,將從事農、林、牧、漁業的企業應稅所得率下調至3%~10%,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因為這樣可以減輕企業的負擔。另外,企業和農戶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因為農戶養殖家禽是不收稅的。禽流感期間出臺過措施減免所得稅一年半,但是這一措施并沒有延續下去。現在農民種糧已經不交稅了,還有補貼。畜牧業也屬于大農業,也應該免稅。對此,我們希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加以解釋和明確說明,讓家禽業從業者真正得到政策優惠。
2 檢疫費
家禽業產業鏈條長,不僅涉及到種雞、商品雞飼養,而且還涉及到禽蛋、禽肉產品加工等,因為專業分工不同,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有別。在家禽飼養過程中,有些企業只養商品代,必須從種禽場購買雛禽,這就要關系到雛禽的運輸問題。在雛禽運輸過程中,各地都要求三證齊全,即免疫證明、運輸消毒證明、檢疫合格證明,根據國家規定,目前我國每只雛禽檢疫費為0.05~0.1元,檢疫費是老問題了,征收了很長時間,而且各地政策不一致,有的地方如北京、天津已經開始取消了,但是大部分地區都在征收,而且各地的標準也不統一,對于規模經營的企業來說,這不是一筆小數字。現在過路過橋費,糧食蔬菜都免了,雞苗、活禽運輸卻不能免,這種做法早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建議國家免收家禽檢疫費,以減輕企業的負擔。
五 理性對待禽產品貿易問題
1 禽產品貿易逆差不容小視
近幾年來,國外禽產品進入我國的數量不斷增加,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中國雞肉及制品出口數量30 800.7噸,出口金額8 006.6萬美元,與2006年同期相比,出口數量增加了2 573.2噸,增長9.1%,出口金額增加了880.1萬美元,增長12.3%;今年1~6月,雞肉及制品出口數量173 355.7噸,同比增長12.4%,出口金額43 885.5萬美元,同比增長10.6%。今年1~6月,我國進口禽肉及其雜碎40 213.4萬美元,同比增長87.3%。由此可見,今年我國禽產品進口數量仍呈增加態勢。今年1~6月我國雞肉出口的前三大市場為中國香港、巴林、馬來西亞,雞肉制品出口的三大市場是日本、韓國、中國香港。我國肉雞進口的三大市場是美國、巴西、阿根廷。由于受禽流感疫情和其它原因的影響,目前歐盟和美國的禽肉市場還沒有對中國開放,在中國和歐盟的談判有了實質性進展、中國熟制禽肉有望在近期出口歐盟的有利形勢下,8月2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2008財年農業撥款案》,其中第731條列明“不得將政府撥款用于制訂和實施有關中國禽產品輸美的規定”,這就表明在下一個財政年度中,中國禽肉產品不可能出口到美國。這對我國禽肉出企業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據統計,2000年以來到現在,美國共向中國出口雞肉270萬噸,占中國進口雞肉總量的78%。在中國禽肉出口美國受阻的情況下,仍有大量雞肉產品進口中國,這種情況不免讓人擔心。
2 生產企業和消費者要有正確認識
讓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去年上半年,由于我國發生了禽流感疫情,造成國內禽肉產品消費量下降,美國大量的家禽副產品乘機以低廉的價格進入我國,對國內肉雞產業造成很大沖擊。一方面是國內的疫情使消費者對國內產品的消費心存顧慮,另一方面美國正是利用我國消費習慣與國外不同,將價格低廉的家禽副產品出口到中國,以價格優勢占市場份額。因為美國肉雞生產競爭優勢明顯,只是出售雞肉一項就可以收回生產成本,而出售其它副產品的所得就是額外收入,因此在價格上具明顯的優勢。對此,有些人提出要限制國外產品的進口,但是,我們不能毫無理由地加以限制,因為按照WTO規則,在產品質量符合進口標準的情況下,不可以對國外產品進行限制,否則就會違反規定,受到相應的制裁。我們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從消費習慣和認識上進行引導。在國外,家禽副產品并不作為食品,因為它們的營養價值不如禽肉,我們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國內消費者逐步改變傳統的消費觀念,多吃禽肉少吃家禽副產品;另外,進口家禽副產品還容易引起疫病問題。
此外,國內禽肉生產企業也要轉變自身的觀念,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其發展潛力很大,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將扮演主要角色,這一點國外企業已經覬覦很久,這一點從近年來我國禽肉的進口數量逐年增加就可以看出。在進口量逐年增加、出口形式卻沒有多大改觀的情況下,如果大家只盯著國外市場,而忽視了對國內市場的培育和主動占有,就會被國外企業乘虛而入,從而失去競爭中的主動地位。廣大消費者也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國內家禽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已經達到國際標準,可以放心食用,不要受食品安全事件的影響和個別媒體宣傳所誤導,只有采取積極主動的應對措施,才會逐步化解矛盾,將消積影響降為最低。
六 建立禽產品儲備制度
今年上半年豬肉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危機,為了解決豬肉供應與價格波動問題,國家決定在關鍵時期動用儲備肉,并且在原有基礎上增加豬肉儲備。今年7月30日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國發〔2007〕22號)》提出:要建立健全中央與地方相結合的豬肉儲備制度。中央儲備主要滿足應對突發事件和救災的需要;地方儲備主要用于局部應急和保證節日市場供應。要發揮儲備的蓄水池作用,完善儲備調節功能,在市場供大于求、豬價過低時,增加儲備數量,緩解農民“賣豬難”的矛盾;在市場供不應求、豬價過高時,增加投放。這些意見的出臺 ,既可以有效地解決豬肉供給問題,又可以保障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現在國家糧食可以儲備,生豬可以儲備,當然也可以嘗試推行禽肉儲備?因為一旦出現禽流感疫情等突發事件之后,禽產品會大量滯銷,企業和個體養殖戶面臨的不只是一個市場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資金問題,企業正常運轉需要大量資金,養殖戶抗風險能力差,一旦缺乏資金來源,他們就要面臨破產和被淘汰出局的命運。鑒于我國家禽業的實際情況,可以嘗試建立禽肉儲備制度,既可以效仿豬肉儲備的做法實行中央和地方相結合的禽肉儲備制度,也可以學習國外先進做法實行禽肉代儲制度。在遇到市場風險和疫病風險時,國家低價收購企業的產品作為儲備肉,在供應緊張時投放市場,地方對農民飼養的家禽也要適時收購, 然后儲存起來,以調節市場供需。在禽肉代儲方面泰國做得很好,例如,企業儲備一萬噸雞肉,國家按照當時市場價格付給企業資金,過去是企業的雞肉,現在就變成了國家的,一旦市場行情好轉之后,企業可以把這部分產品再買回去,國家支持相應的利息和儲存費,這樣就解決了資金問題。現在我國還沒有出臺這樣的政策,建議盡快出臺禽肉儲備制度,這樣在市場價格變動時,既可以保護生產者和農民的利益,還可以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一 培養企業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
1 紅火的市場容易讓人忘記風險
今年最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禽產品和禽苗價格的上漲。
分析禽產品價格上漲,不外乎以下幾方面原因:首先,飼料價格居高不下,造成養殖成本高;其次,天氣炎熱,蛋雞產蛋率下降,雞蛋供應將有所減少,雞蛋價格將走高。其三,相關副食品價格上漲,禽產品替代性需求增加,帶動價格上漲。另外,受洪澇災情及降雨影響,運輸成本增加,局部地區禽產品價格會出現較大漲幅。但是,造成苗雞價格上漲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種雞存欄量不足。以肉雞為例,去年由于禽流感疫情的影響,肉雞行情很差,許多種雞企業不敢進雞,現在市場肉食雛雞的供不應求其實是2006年上半年以前祖代雞進口量大幅縮減的極端表現。從祖代雞到父母代雞的生產需要8個月的時間,從父母代到商品代雞的生產又需要8個月的時間,一套祖代雞只能生產40套父母代雞苗,一套父母代雞只能生產150套商品代雞苗,所以,即使肉種雞企業現在進雞,緩解市場供應緊張狀況也需要一段時間。在如此的牛市下,祖代場和父母代場欲大賺一把,但是苦于種雞存欄量不足,沒法擴大生產規模,他們只能通過抬高苗雞價格來獲得更多的利潤;商品雞生產者看到有利可圖,即使苗雞價格高,也要迎著風險而上,很多人手里拿著錢但是買不到雞,養雞戶通過電話不斷咨詢養哪些家禽賺錢,哪些企業可以提供更好的家禽品種,整個市場一片紅火。
2 摒棄短視行為,規避市場風險
整個市場在價格高的時候追漲,這種現象正常嗎?這是一種短視行為的表現,企業要想取得更好的發展,必須加強對市場宏觀態勢的預測,要遵循市場供求的基本規律。現在國內祖代雞的存養量完全是由市場調節的,我們往往看到的情況是,肉雞市場行情好了,有關企業進口的祖代雞數量就會增多;反之,數量就減少,這種情況必然造成供需的不平衡。對此,企業要有長遠的發展目標,要能做到高瞻遠矚,從長遠的角度決定自己的市場行為,不能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祖代雞企業不僅要有洞察市場的能力,還要從源頭上控制市場,從總量上控制生產。另外,企業應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市場承受能力調整自己的經營發展方向。譬如,進口祖代雞需要豐厚的資金,生產周期又長,所以建議中小型企業最好只進行父母代、商品代雞的生產,這樣生產消費鏈縮短,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相信大家都不愿看到家禽市場行情一年好幾年差、一年中好兩個月、壞幾個月的大幅波動,保持市場的長期穩定和繁榮是大家應有的責任。
面對一定時期的價格暴利,家禽業生產者和行業管理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這時市場的無序競爭住住更加明顯。如此的高價是不可能長久的,高價過后企業如何應對市場的低迷?種雞場和商品雞場應密切關注價格行情的變化,并對未來的發展作出合理的判斷。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有關部門可以制定家禽業發展整體綱要,從宏觀上對家禽業進行引導和管理,按各省、各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種禽養殖數量,從源頭上合理控制生產量。企業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長期發展目標,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了對風險的預期。在企業盈利時要有規避市場風險的心理準備,企業虧損時要有抵御困難、順利走出困境的勇氣和能力。
二 建立完善的家禽業保障體系
家禽業是一個脆弱的行業,本身的抗風險能力不強,一些不確定的外在因素都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從長遠的發展角度看,建立健全家禽業保障體系,對于家禽業可持續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1 推進家禽業保險的實施
目前涉農的保險公司和險種都不多,農業保險的典型經營模式有: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經營模式,江蘇省的政府與保險公司聯辦共保模式,浙江省的共保經營與互助合作模式,四川省的商業保險公司代辦模式,新疆自治區的保險公司自辦模式等。到目前為止家禽企業參加投保的為數不多,推行家禽業保險盡管存在各種困難,但是,國家和地方政府并沒有放棄這方面的努力,經過多年的醞釀,現有一些企業開始進行家禽保險試點,吉林德大公司已經在搞,目前來看效果還可以,諸城外貿集團正準備搞試點。目前已推行家禽業保險的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有:(1)黑龍江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實行公司統一經營為主導、保險社互助經營為基礎的雙層經營管理體制,公司統一經營種、養業分保業務和防災減災業務,保險社具體辦理農險業務,自留保費50%,其余向公司分保;(2)吉林省安華農業保險公司,公司經營首先從龍頭企業訂單農畜產品開始.轉載自中國獸藥114網,2005年重點開展了對德大公司、廣澤乳業、吉糧集團等龍頭企業經營的六大主要品種的政策性保險,至2005年底,已涵蓋種養業、農民財產、房屋、健康、人身意外、責任保險等各個方面;(3)上海安信農業保險公司,自1996年以來實施市、區(縣)兩級財政對水稻、生豬、奶牛、家禽等九類傳統種養業險種實行30%~35%的保費補貼。
據了解,農業保險在北美是非常有利可圖的,美國農業保險之所以利潤豐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我國的農業保險在大家看來卻是“燙手山芋”,無論誰來經營都是虧損,還沒聽說哪家經營農業保險的公司能夠贏利,對此,國家應該給予大力支持。今年以來,豬肉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下半年生豬生產和供需形勢依然嚴峻。中央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國務院7月30日下發《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明確提出積極推動能繁母豬保險工作。財政部隨即下發了《能繁母豬保費補貼管理辦法》,安排中西部地區保費補貼資金11.5億元,并將于近日預撥50%。
國家推行能繁母豬保險制度,對于家禽業保險的實施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和借鑒作用。推行家禽業保險這一問題,有關專家、企業家和業內人已經多次提出,有關部門也在積極做這方面的工作,對此大多數企業也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有的保險公司也在研究和制定專門針對家禽業的具體保險條款,但是,全面推進家禽業保險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相信只有國家重視、政策傾斜、財政支持、企業努力推進、保險公司積極參與,家禽業保險才會得到大面積推廣,
2 廣泛開展出口信用保險業務
目前,我國家禽產品出口企業的保險意識普遍不強,不少企業并不了解出口信用保險這項業務,一旦遇到國際貿易磨擦或發生重大疫情,都會造成很大影響。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各國貿易依存度的提高,出口企業面臨的風險變數不斷增多,尤其是企業出口存在對方不付款的風險,而出口信用保險就可以讓企業規避這一風險,給企業提供安全穩定的出口和融資環境。同時,我國加入WTO后,通過外貿發展基金直接補貼出口的做法將越來越受到限制,支持出口的國際通行做法正是出口信用保險。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各拿一部分資金,企業只出一小部分錢就可以了。
業內專家認為,出口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好處有三,一是利用出口信用保險的保障與補償職能,可以變不定大額壞賬損失為確定的能計入成本的保險費開支。二是在確保收匯低風險的情況下,大膽采取多種靈活付款方式來達成貿易合同,甚至向一些風險較大的市場出口,提高競爭力。三是依靠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掌握的國外買家的風險調查評估,準確選擇貿易對象,并可以將已投保的出口信用保險權益轉讓,爭取到銀行的出口融資便利。
3 企業自身儲備風險基金
近年來家禽業經常處于行情好壞的波動之中,企業的風險越來越大,這就要求企業在行情好的時候留足風險基金,增加自救功能。對于公司加農戶的大型企業來說,可以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采取提留風險金的作用,對此,2002年8部委聯合下發的文件指出,與農戶聯接的龍頭企業可以探索提取風險金的方法。但是,提留風險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如稅前提留和稅后提留問題,提留比例問題,提留后使用情況等,有些地方稅務部門規定如果提取出來必須當年用完,而且必須在稅后提留,提留比例也有規定,但是,風險金是保險用的.轉載自中國獸藥114網,如果沒有一定的積累,企業無法應對大災之年的風險。對此,企業要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并且與稅務等相關部門進行協調,把這項工作落在實處。
對于小規模企業來說,因其組織化程度低、商品生產銷售體系缺乏安全保證,一遇市場波動,往往價格大起大落,抗風險能力較差。對此,企業可以嘗試成立合作社,將風險基金納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籌集風險資金,建立風險保障基金體系,用于規避養殖風險和市場風險,當市場價格低于養殖成本時,可調劑風險基金,按保護價收購產品,通過這種保護價方式,可以避免因為市價過低而影響養殖戶積極性,造成生產鏈脫節的現象。
4 擴大融資渠道
家禽業固定資產不多,生產經營不穩定,產業鏈條長,資金流動慢,無法很好地利用財務杠桿和經營杠桿。而且投資大、收益低,生產經營的多是市場風險大的產品,既缺乏有效的抵押資產,又難以找到相應的擔保單位,嚴重制約了融資工作的開展。在信貸支持方面國家也有一些優惠政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土地和地面建筑等固定資產以及活禽都不能作為銀行抵押物,企業從銀行得到的貸款很有限。
各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多方籌資建立養殖業發展基金,對規模發展綠色環保安全和三優(優種、優技、優飼)高效等重點項目,對本地經濟起龍頭帶動作用,急需融資的企業或個人,及時給予支持和鼓勵。另一方面對畜牧企業或個人的正常融資提供相應的財政擔保。企業或個人在融資信用上也要相互聯合,共同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各項貸款提供連帶責任的信用擔保。國家有關部門要積極調研并出臺措施,鼓勵各保險公司開展對畜牧行業的信用保險業務。
5 國家實行必要的補貼政策
一是良種補貼,畜禽良種補貼問題在《畜牧法》中有明確規定,目前,國家已加大了對畜禽良種的補貼力度,奶牛、生豬良種補貼措施都已出臺,而家禽良種補貼至今沒有。如果對整個家禽業實施補貼,可能難度比較大,但是國家可以嘗試對種禽生產企業進行適當的補貼,祖代種雞補貼100元/套較合適。
二是疫情補貼,由于全球化程度的加強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有些疫情帶來的損失難以避免,對此國家有相應的補貼措施,如禽流感疫情的補貼。但是,疫情補貼實施程序太復雜,有的地區兩三年前的禽流感補貼款現在還沒到位,而且補助金額也不合理,比如說淘汰雞能賣到8元,但禽流感來了可能只賣3~4元,雞蛋也不讓賣,還得喂料,如果得了禽流感能補助10元/只還可以。后備母雞的飼養成本為20元,也給補貼10元,不太合理。建議補貼應該分級,且應作為長效機制固定下來,按簡便的方法到達企業。對畜牧業的補貼也應由農業部等專業部門來進行。
6 建立家禽期貨市場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運行情況表明,期貨市場可以很好地發揮轉移貿易風險和價格“指示器”的作用,已成為生產經營者規避風險的工具。目前國際上生豬、活牛等畜產品期貨交易活躍,積累了大量經驗,我國生豬期貨市場正在醞釀之中,對此,一些專家學者指出:目前我國上市生豬期貨的條件已經成熟,因為生豬量現貨規模巨大,養殖與消費范圍廣,質量標準與檢驗檢疫法規體系健全,品級易于劃分,比較適合開展期貨交易,而且生豬現貨價格具有較強波動性,可以借鑒國際市場上的成功經驗開展期貨交易。據了解,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原則上同意了發展生豬期貨。家禽業與豬業市場具有很多相似之處,作為風險管理工具,建議有關部門、行業組織者、企業家考慮開展家禽期貨合約,建立家禽期貨市場,來穩定家禽產品生產與消費,減緩現貨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使家禽生產、屠宰、加工、貿易企業能有效規避風險,促進家禽產業健康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三 完善信息預警機制
家禽企業是為消費者提供產品,企業雖然管不了市場需求,但是可以管產品供應,就是設法使雞蛋和雞肉產品保持一個穩定的供應。目前我國處于市場經濟時期,生產過剩問題是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從現在國家主管部門公布的信息來看,只重視禽產品質量、價格和相應的飼料價格,而對于種禽存欄量和進口量、商品禽存欄量的增減變化,關注的并不多,不僅信息發布滯后、而且各個部門的統計數字還不一致,養殖戶對此無所適從。近年來我國家禽市場價格波動經常出現,而今年的波動更大,這與信息不暢通,信息不準確也有一定關系。由于小規模的農戶飼養在我國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這部分人處于信息閉塞的農村,信息來源的渠道不多,這種官方的統計數字他們更是難以得到,在作決定時缺乏獨立的思考。他們需要真實可靠的信息,這樣生產者才不會盲目生產,消費者也不會產生恐慌心理。對此,國家應建立完善的家禽業信息預警機制,定期、及時、準確地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向企業和廣大養殖戶發布種禽存欄量、商品禽飼養量、雛雞和產品市場供求狀況、飼料供應等,分析產品的價格變化,即后市的行情預測。避免農戶盲目養殖,造成價格波動和企業虧損。這樣可以保證家禽存欄總量的平衡,使產品供應穩定,避免因產品供求造成價格波動和市場風險加大。
當然,準確的信息統計與預警工作也不是哪一個部門就能完成的,這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最近國務院提出關于改進生豬等畜禽產品生產消費統計工作的意見指出:國家統計局要組織各地調查總隊開展以生豬為主的主要畜禽生產抽樣調查,直接上報匯總,分季定產,減少統計誤差,在城市、農村住戶調查中要增加相應的畜禽品種,提供更全面的住戶消費量和消費價格信息;農業部要加強生豬生產信息的分析和預警。商務部要完善生豬屠宰量和豬肉等畜禽產品市場銷售量的調查統計;發展改革委要進一步加強對生豬等畜禽產品的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統計工作。相信只有這些部門的共同努力,再加上廣大基層養殖戶和生產者的積極配合,才能準確統計有關數據并及時發布信息,對畜禽業生產起到良好的指導和預警作用。
四 減免相關稅費
1 企業所得稅
今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即將于明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從事農、林、牧、漁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但是,從以往的經驗和現實情況來看:只有單純從事養殖的家禽企業可以免稅,對于養殖、加工一體化的企業或加工企業則要征收所得稅,只有一種情況可以免征企業所得稅,那就是國家級龍頭企業,但國家級龍頭企業畢竟很少,大部分家禽企業都是中小企業,他們的資金來源有限,盈利能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差,納稅對他們來說也是一項不小的負擔。今年9月17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調整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的通知》,將從事農、林、牧、漁業的企業應稅所得率下調至3%~10%,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因為這樣可以減輕企業的負擔。另外,企業和農戶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因為農戶養殖家禽是不收稅的。禽流感期間出臺過措施減免所得稅一年半,但是這一措施并沒有延續下去。現在農民種糧已經不交稅了,還有補貼。畜牧業也屬于大農業,也應該免稅。對此,我們希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加以解釋和明確說明,讓家禽業從業者真正得到政策優惠。
2 檢疫費
家禽業產業鏈條長,不僅涉及到種雞、商品雞飼養,而且還涉及到禽蛋、禽肉產品加工等,因為專業分工不同,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有別。在家禽飼養過程中,有些企業只養商品代,必須從種禽場購買雛禽,這就要關系到雛禽的運輸問題。在雛禽運輸過程中,各地都要求三證齊全,即免疫證明、運輸消毒證明、檢疫合格證明,根據國家規定,目前我國每只雛禽檢疫費為0.05~0.1元,檢疫費是老問題了,征收了很長時間,而且各地政策不一致,有的地方如北京、天津已經開始取消了,但是大部分地區都在征收,而且各地的標準也不統一,對于規模經營的企業來說,這不是一筆小數字。現在過路過橋費,糧食蔬菜都免了,雞苗、活禽運輸卻不能免,這種做法早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建議國家免收家禽檢疫費,以減輕企業的負擔。
五 理性對待禽產品貿易問題
1 禽產品貿易逆差不容小視
近幾年來,國外禽產品進入我國的數量不斷增加,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中國雞肉及制品出口數量30 800.7噸,出口金額8 006.6萬美元,與2006年同期相比,出口數量增加了2 573.2噸,增長9.1%,出口金額增加了880.1萬美元,增長12.3%;今年1~6月,雞肉及制品出口數量173 355.7噸,同比增長12.4%,出口金額43 885.5萬美元,同比增長10.6%。今年1~6月,我國進口禽肉及其雜碎40 213.4萬美元,同比增長87.3%。由此可見,今年我國禽產品進口數量仍呈增加態勢。今年1~6月我國雞肉出口的前三大市場為中國香港、巴林、馬來西亞,雞肉制品出口的三大市場是日本、韓國、中國香港。我國肉雞進口的三大市場是美國、巴西、阿根廷。由于受禽流感疫情和其它原因的影響,目前歐盟和美國的禽肉市場還沒有對中國開放,在中國和歐盟的談判有了實質性進展、中國熟制禽肉有望在近期出口歐盟的有利形勢下,8月2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2008財年農業撥款案》,其中第731條列明“不得將政府撥款用于制訂和實施有關中國禽產品輸美的規定”,這就表明在下一個財政年度中,中國禽肉產品不可能出口到美國。這對我國禽肉出企業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據統計,2000年以來到現在,美國共向中國出口雞肉270萬噸,占中國進口雞肉總量的78%。在中國禽肉出口美國受阻的情況下,仍有大量雞肉產品進口中國,這種情況不免讓人擔心。
2 生產企業和消費者要有正確認識
讓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去年上半年,由于我國發生了禽流感疫情,造成國內禽肉產品消費量下降,美國大量的家禽副產品乘機以低廉的價格進入我國,對國內肉雞產業造成很大沖擊。一方面是國內的疫情使消費者對國內產品的消費心存顧慮,另一方面美國正是利用我國消費習慣與國外不同,將價格低廉的家禽副產品出口到中國,以價格優勢占市場份額。因為美國肉雞生產競爭優勢明顯,只是出售雞肉一項就可以收回生產成本,而出售其它副產品的所得就是額外收入,因此在價格上具明顯的優勢。對此,有些人提出要限制國外產品的進口,但是,我們不能毫無理由地加以限制,因為按照WTO規則,在產品質量符合進口標準的情況下,不可以對國外產品進行限制,否則就會違反規定,受到相應的制裁。我們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從消費習慣和認識上進行引導。在國外,家禽副產品并不作為食品,因為它們的營養價值不如禽肉,我們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國內消費者逐步改變傳統的消費觀念,多吃禽肉少吃家禽副產品;另外,進口家禽副產品還容易引起疫病問題。
此外,國內禽肉生產企業也要轉變自身的觀念,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其發展潛力很大,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將扮演主要角色,這一點國外企業已經覬覦很久,這一點從近年來我國禽肉的進口數量逐年增加就可以看出。在進口量逐年增加、出口形式卻沒有多大改觀的情況下,如果大家只盯著國外市場,而忽視了對國內市場的培育和主動占有,就會被國外企業乘虛而入,從而失去競爭中的主動地位。廣大消費者也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國內家禽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已經達到國際標準,可以放心食用,不要受食品安全事件的影響和個別媒體宣傳所誤導,只有采取積極主動的應對措施,才會逐步化解矛盾,將消積影響降為最低。
六 建立禽產品儲備制度
今年上半年豬肉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危機,為了解決豬肉供應與價格波動問題,國家決定在關鍵時期動用儲備肉,并且在原有基礎上增加豬肉儲備。今年7月30日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國發〔2007〕22號)》提出:要建立健全中央與地方相結合的豬肉儲備制度。中央儲備主要滿足應對突發事件和救災的需要;地方儲備主要用于局部應急和保證節日市場供應。要發揮儲備的蓄水池作用,完善儲備調節功能,在市場供大于求、豬價過低時,增加儲備數量,緩解農民“賣豬難”的矛盾;在市場供不應求、豬價過高時,增加投放。這些意見的出臺 ,既可以有效地解決豬肉供給問題,又可以保障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現在國家糧食可以儲備,生豬可以儲備,當然也可以嘗試推行禽肉儲備?因為一旦出現禽流感疫情等突發事件之后,禽產品會大量滯銷,企業和個體養殖戶面臨的不只是一個市場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資金問題,企業正常運轉需要大量資金,養殖戶抗風險能力差,一旦缺乏資金來源,他們就要面臨破產和被淘汰出局的命運。鑒于我國家禽業的實際情況,可以嘗試建立禽肉儲備制度,既可以效仿豬肉儲備的做法實行中央和地方相結合的禽肉儲備制度,也可以學習國外先進做法實行禽肉代儲制度。在遇到市場風險和疫病風險時,國家低價收購企業的產品作為儲備肉,在供應緊張時投放市場,地方對農民飼養的家禽也要適時收購, 然后儲存起來,以調節市場供需。在禽肉代儲方面泰國做得很好,例如,企業儲備一萬噸雞肉,國家按照當時市場價格付給企業資金,過去是企業的雞肉,現在就變成了國家的,一旦市場行情好轉之后,企業可以把這部分產品再買回去,國家支持相應的利息和儲存費,這樣就解決了資金問題。現在我國還沒有出臺這樣的政策,建議盡快出臺禽肉儲備制度,這樣在市場價格變動時,既可以保護生產者和農民的利益,還可以保護消費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