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畜牧業大概有20個年頭了吧。從91年做艾維茵父母代籠養肉種雞雞場建設、財務主管和技術廠長、經營廠長開始,我先后經歷過商品蛋雞技術管理、飼料企業營養配方師和短暫的電腦銷售,2000年踏入獸藥行業,2004年開始專業從事中醫中藥研究、推廣和微生態研究。雖然自己一直在畜牧行業的動蕩中經歷成長,學習與創業,但今年應該是我從事畜牧業以來,這個行業變化最快和最困難的一年。獸藥、疫苗、飼料、養殖、經銷商、屠宰、添加劑等等,所有與畜牧有關的行業,都在經歷著劇烈變動。痛苦與歡樂并存,但不否認的是每個人臉上都寫著疲憊,甚至更多的是迷茫。
今天進入了幾個畜牧業的專業網站,讀了幾篇文章,有探討獸醫技術的,有探討渠道營銷的,有預測行情的。這個行業的專業人士,在從不同的角度發表著自己對此領域看法。作為從事這個行業的老兵,我慚愧于自己的不成功和能力平庸,在此借助于網絡平臺,以一個老兵的身份梳理一下畜牧行業的發展軌跡,試圖為獸藥從業者找到一些思路。這些路僅限于91年我從事這個行業之后。
飼料行業:91年之前,中國養殖業大多為一家一戶的散養,蛋雞以500-1000只為主,肉雞開始在中國部分省市得到認同和推廣。“正大”應該是中國飼料工業的領路人和教父,并且是中國飼料工業真正意義上的人才搖籃。那個時候的飼料大部分是養殖戶使用玉米、豆餅和魚粉自配。飼料廠銷售的飼料主要是以豬料1-3%的預混料為主。正大的進入讓中國飼料產業進入了飼料工業時代,這個時代應該是暴利的時代,正是這個時代成就了希望和中國遍地的正大。
93年以后,中國隨著蛋雞業和肉雞業的快速發展,魚粉的緊缺,預混料開始走上舞臺,暴利的時代得以延續。1噸蛋雞和肉雞預混料賺3000--5000元,恰恰這個時候又是中國大量甩賣國有企業,尤其是糧食企業改制的時代。對飼料前景的正確預判和對中國改革的正確把握,讓“淄博鼎力”(山東六和的前身)這類企業開始走向成功。對產業鏈的整合,加之對資本的成功運作,良好的政商關系,成就了今天如六和、通威、希望這樣的行業區域巨霸。中國大大小小的飼料廠幾乎都在涉足預混料,致使利潤急劇下降,賒銷欠款開始逐步被大企業放棄。由于快大型肉雞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顆粒飼料隨之得到快速發展,而通過培植大經銷商的發展模式,讓全價料廠在快大型肉雞市場迅速擠掉預混料。飼料廠--業務經理---經銷商--養殖戶的模式,利益鏈讓這條渠道不堪重負。飼料廠是依靠量而生存的產業,養殖戶沒錢而依靠經銷商的模式,造就今天這條渠道的長期生存。
但未來呢?養殖業大不如從前了。飼料廠的美好年代已經結束了,國有糧食企業不可能再有改制的了,所以飼料廠結束了暴利時代就不欠賬了,而現在的經銷商儼然成了資金拆借的中介披肩客,挪東墻補西墻,養殖戶依舊是那種賭徒式心態(老子沒錢,反正也要吃飯,這次輸了下次贏,錢反正都是經銷商的)。
隨著中國飼料工業的快速崛起,正大在中國也結束了其教父和領航人的使命,市場風光不再。整合已經結束,小企業壽終正寢,產業鏈模式開始走上舞臺。資本+模式+人才+產業鏈,這是中國飼料工業的未來。歷史證明正大的集團+養殖戶模式,適合中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獸藥行業:我是從2000年開始進入獸藥行業的,做了一年的技術服務,然后開始負責獸藥廠的技術和營銷管理,創辦獸藥廠等等,也已經有12個年頭。我讀過吳曉波先生撰寫的《中國經濟發展史》,淺顯的研究過中國企業史。但我認為獸藥行業是中國企業史的濃縮器,亂象叢生,概念百出,什么樣產品都可以粉墨登場,并很快落幕。渠道變化之快,恐怕任何行業都不敢去想。
從業人員無奈、歡樂、理想、暴富心態交織。縱觀整個中國企業發展成長史,大企業幾乎都是官員治下的畸形產物,但獸藥行業對于中國工業產業來說處于初級階段。不可否認的是腦殘的《中國獸藥典》和中國新獸藥報批制度,是中國獸藥產品無法合格并適應市場需求的罪魁禍首,但行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低下和需求者普遍素質不高也成為獸藥行業亂象的根本原因。蜂膠、抗菌肽、納米、溶菌酶、硫霉素等等概念,讓很多獸藥廠狂歡,并很快落幕。從獸藥廠依靠一個產品利用代理商行銷天下,到現在產品眾多,渠道交織,用了短短十年的時間。直至現在獸藥行業被渠道費用壓的喘不過氣,利潤極度縮小,除了極個別的廠家以外,幾乎都在8%以下徘徊,甚至虧損。有個研究中國企業的英國專家這樣講中國企業的生存法則:“一個暢銷產品假如被中國企業發現了,馬上就會死掉。他們會利用其高度的模仿能力,低價再低價策略,無孔不入的渠道,迅速擠掉榨干市場空間,直至該產品消亡”。
獸藥行業這幾年一直在運用這個法則,并越來越嫻熟。說起來獸藥行業是整個肉品行業最重要的一環,是養殖業的保護傘和助推器,但在產業鏈的地位上始終是弱小者。隨著中國養殖業快速規模化,從事養殖業人員素質和水平不能適應這種規模化,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集中爆發,獸藥行業卻顯得無可奈何。產品沒有真正的研發水平,渠道掌控始終處于弱勢地位,產品規范、產品療效與企業利潤三者之間始終無法找到平衡點,團隊建設乏力,缺乏長期堅定的企業戰略,精英人才始終無法適應等等,這是獸藥企業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問題,也是制約獸藥行業發展成長的主要瓶頸。代理、終端、規模養殖場、龍頭商、養殖集團、代加工,獸藥企業在用不同的渠道方式生存,但談不上大的成長。
專一、專業、精耕渠道,誰都知道這樣的常識,但轉變對于獸藥企業是難上加難。我們看到是獸藥企業在孜孜不倦的尋求突圍。向上做西藥原料,橫向突圍,做微生態和中藥,或者加入疫苗的激烈競爭,還有的搞養殖,有的搞銷售連鎖。但可以肯定的是轉行且成功者寥寥無幾。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疾病越加難防難治,研發乏力,團隊難以團結一致,市場誘惑越來越大的現實背景下,留給獸藥企業競爭的只有渠道。而關系成為渠道建設的主要因素。從代理商渠道,轉向終端,并提供技術服務,獸藥企業用了不到5年;隨著個體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用藥成本增高,技術服務費所占銷售比例不斷增加,獸藥企業開始轉向規模養殖場和養殖集團。所以我們看到的是流動的技術服務車,我們看到的是獸藥廠在養殖集團的弱勢再弱勢。這個行業新入門者越來越難,大學畢業生進入并適應這個行業更是難上加難。
亂象叢生,是這個行業的現實本質。
這既有國家制度因素,也有中國靠關系生存的企業法則,但更多的養殖業現狀的原因。既然追求神藥,既然沒有動物福利,那么獸藥行業只能如此。龍頭、專業的技術服務商、養殖集團、規模養殖場,各有各的優勢和作用,這些渠道會長期存在,并各占份額,網絡銷售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輔助工具。不要指望單一的渠道會壟斷,造成另一個渠道消失。中國不是歐美,更不是其他小國。區域的發展部平衡狀況和文化,造成中國市場的多樣化。但可以肯定與以往不同的是,獸藥企業會很快走向規范和專業、專一,提供更專業的產品服務。
更多的獸藥企業技術精英脫離企業,加入到專業的技術服務商當中去,或與龍頭、或與規模養殖場,或與養殖集團進行不同形式的緊密合作。獸藥企業成為這些渠道商穩定而且緊密合作伙伴,分享技術,提供產品服務。進入獸藥行業的門檻會越來越高。
養殖行業:多少年來,我們更多的專業人士喜歡預測養殖行情。
但從2008年以后,其預測的準確率是多少呢?91年那個時候我開始從事肉種雞養殖,通過其規律曲線,基本可以預判到行情。
現在預判困難的原因主要是,你或許知道存欄數,但預測不到發病死亡率程度。養殖業被越來越嚴重的疾病籠罩著,憂愁寫滿每個從事這個行業以及與此相關行業的人。
盡管獸藥行業有些專家,甚至經常在網絡上講課的所謂專家,對當前嚴重的疾病聲稱輕松治療,或可以治療,但我相信這些人大部分是打著專家的幌子,行賣藥的勾當。有的甚至搬出自己搞了多少年養殖,或者懂多少管理,無非是把握住養殖戶心理,找一些對養殖一知半解的人造勢,講一些經不起推敲的技術而已。養殖行業規模越來越大,設備越來越先進,但不爭的事實是賠錢的概率越來越大,人群越來越多。
養殖集團得益于其產業鏈優勢,但自建規模養殖場成功率實在不敢恭維;經銷商自認為自己有成本和人脈優勢,成功率也普遍不高。養殖業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正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困惑。試問養殖集團和規模養殖場離開國家政策扶持,有幾個盈利的?又有幾個正大光明的說自己有好的資金回報率?養殖業多年以來形成的靠行情吃飯的習慣遠未得到根本改善,行情的大起大落和疾病給養殖業帶來了災難。我一直在說養殖業是一個緊密相連的產業鏈,種禽、營養、獸藥、技術保障、屠宰加工、熟食加工、設備、人員培訓等等每個行業都緊密相連,需要的是協同作戰,彼此尊重。而現在是狀況是,各個鏈條分割開來。上一個環節把責任推到下一個環節,造成每一個環節都是受害者。種禽發病,尤其是瘟病繼發感染的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給商品代造成了災難;而飼料的競爭導致營養全面而質量不高,造成生產性能好,但發病率高;養殖戶所有的投入都是經銷商或者他人的,所以認真飼養,卻態度不夠;經銷商拿著大把的真金白銀,自己只掌握了部分命運,于是只能暴利。
養殖業看似與任何人都相關,但卻與任何人都不相關。養殖集團整合了產業鏈,甚至獸藥也自己生產,但其自身利益鏈蠶食了其價值最大化,老板知識的狹隘和自大在一定程度讓養殖業陷入了困境。
由于獸藥行業的激烈競爭和同質化,關系和利益成為其競爭的唯一戰略,在養殖集團的弱勢地位,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養殖集團的養殖產業的不成功。養殖業現代和規模化所遭遇的尷尬是中國大環境的不斷惡化,養殖業虧多賺少。未來的養殖業模式一定是與自己的利益息息相關,一個家禽養殖場規模控制在4-5萬,一個人控制2-3個;一個區域的規模養殖場建立合作組織,互通信息,資源共享,與政府打交道,共同進退;成為整個產業鏈的一分子,并保持相對獨立,減少利益鏈。不斷加大自身素質的修養和提升,做好畜禽的保健。養殖業歸根結底還是自身素質不高導致的疾病發病嚴重,沒聽說一個人的肝臟、脾臟壞死了服藥4天能治療康復的。
所以細細想來,專家嘴里的神藥是防治那些未發病,甚至剛發病的,該死的都死了,不該死的不死,所以根據環境、畜禽機體健康狀況和氣候變化做畜禽保健是唯一的路。養殖業應該是一個資金密集,資金流動快速,有穩定的資金回報率的產業,而不應該是暴利和高風險并存的產業。現代化規模養殖場值得反思,養殖集團自養場也值得反思,要知道中國不是歐美。 如果不進行反思,養殖業始終無法脫離國家政策扶持,種禽疾病得不到徹底凈化,動物營養得不到徹底好轉,養殖大環境得不到充分改善,疾病會越來越嚴重。而養殖業不能通過提高生產效益提高效益,市場價格大幅度波動會長期存在,那么倒霉的只有是那些真正從事養殖,熱愛養殖業的人,而養殖集團和現代化規模化養殖場也只能國家食品安全政策下的怪胎,寄生在銀行貸款和國家財政補貼下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