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白羽肉雞產業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速成雞”、“福喜過期肉”、“H7N9”等事件輪番“轟炸”,讓白羽肉雞養殖不堪重負,嚴重地挫傷了養殖場(戶)的信心,阻礙了產業的健康發展。
據統計,2014年白羽肉雞雞肉消費量不足全國肉類蛋白總消費量的15%,人均6.5公斤雞肉的消費水平還未達到產業供應能力的70%,加之快餐業的不景氣,以及加工企業采購雞肉的價量齊跌,更為白羽肉雞養殖業的復蘇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
其實回過頭來細想,很多事件的本質并非如此,某些不負責任的報道往往偏頗、夸大,有失公允,甚至曲解,誤導了不少消費者。如“速成雞”事件,僅僅是因為部分無良養殖場(戶)違規用藥,導致民眾“談雞色變”,事實上白羽肉雞長得快,只因“血統”優良,是科技的功勞,怎能把“速成雞”等同于“藥殘雞”呢?從營養角度來說,白羽肉雞雞肉的營養組成相比豬肉更有利于人體健康;就飼料轉化率而言,白羽肉雞也遠比豬、牛、羊高。
然而,消費者卻往往無從知曉這些客觀事實,這除了要歸結于部分不負責任的宣傳外,難道養殖場(戶)就能辭其咎?如果養殖場(戶)能夠把養殖的全過程公諸于眾,接受民眾的監督,傾聽他們的建議,難道他們還會被博人眼球的片面之詞所迷惑?所以說,養殖場(戶)不敢輕易亮“家底”,恐怕是因為自己心里沒“底”。
筆者認為,白羽肉雞養殖行業要增“底氣”,規模化、標準化是必然選擇。而且,隨著人工、土地成本的不斷攀升,食品安全重要性的日益凸顯,行業趨勢也促使白羽肉雞養殖產業必須向規模化、標準化看齊。
規模化、標準化的養殖,相比于小家小戶散養,更便于引進和運用新技術、新模式,便于采用科學系統的管理方法,便于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便于肉雞疾病防疫等等,且能聚集更多的優勢資源及降低成本,提升白羽肉雞養殖的生產效率。
規模化、標準化的養殖還有利于集中接受民眾的監督。養殖場(戶)可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監控體系,實現白羽肉雞產品的全程可追溯管理;政府可投入專項扶持資金,鼓勵優秀場(戶)線上開啟在任何時間、地點都方便民眾快捷查詢的視頻監控,于“大庭廣眾”下為白羽肉雞的過硬品質和產品安全“添金加鉆”。
此外,肉雞加工企業也要加大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能力,開發出更多適應市場需求和消費趨勢的肉雞制品,從而刺激白羽肉雞健康養殖的發展。
總之,白羽肉雞養殖業側重點應轉變傳統的“以量求生”為“以質取勝”,走按需增量、提質增效的規模化、標準化可持續發展之路。惟有從業者把內在的“質”修好了,才不怕外在的“火”煉。(中國畜牧獸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