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以佚名發表過一篇關于微生態制劑的議論,之所以佚名,是不想得罪人,因為這議論對微生態制劑推廣宣傳中的言過其實、夸大其詞提出批評,言詞有些尖刻。后有一獸藥企業的老總說,又不是指命點姓,只是泛泛議論,有什么可得罪人的?想想也是。于是稍作修改,再發議論,僅供參考。
微生態制劑有益于畜禽健康尤其是消化道健康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宣傳上時有不得要領之嫌。比如,改善腸道微生態體系、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加速有益菌的定植,清除有害菌、提高消化系統功能、改善腸道環境、凈化腸道環境、提高飼料轉化率、提高生產性能、調整胃腸道內微生態等,這樣雷同的句式從文字表述上無任何不妥,可從養殖一線的應用效果和對其的認知看,不算理想。為什么會這樣呢?
筆者以為,大概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加深認識。
一、宣傳定位不準。
一般來說,推介微生態制劑的宣傳文字大多是集中于對腸道的調理,這本不錯,可由調理腸道起,就一步步引申開來,意欲包羅多項了。例如,微生態制劑可以提高肝腎功能、解除免疫抑制、改善繁殖性能、清除抗生素殘留、防病保健雙重功效、減低抗生素對動物機體的不良影響、增強免疫力、提高機體免疫機能、激活免疫機能…至于說到調理腸道,則更是一個意思多種表述,如,平衡、促進胃腸道分泌各種消化酶、維持腸道內微生態平衡、加強養分的吸收利用、降低環境污染、降低糞便惡臭、促進腸道發育、改善小腸形態、修復受損腸粘膜、維持腸粘膜的完整性、抑制有害菌孽生、促進動物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從而提高動物的生長性能、降低腹瀉率、提高采食量…再進一步擴張來說,微生態制劑是肯定可以維持機體健康,保持生產性能穩定,是消化道微生態調節專家,是專注于綠色健康養殖,致力于生態環保養殖,是抗生素時代的終結者,抗生素之后的時代必將是微生態制劑時代…
這樣的表述錯了嗎?沒錯!可就是讓人找不著北!以上表述的多種功效,在其他藥物的文字宣傳中也是屢見不鮮的,微生態制劑怎么提高肝腎功能了?怎么解除免疫抑制了?醫理、藥理何在?
眾所周知,微生態制劑是通過腸胃來調理有益菌群,促進消化液分泌,用了微生態,如果能達到不用藥,那自然不就是解除了肝腎的負擔?照此邏輯,那采食必然增強抵抗力——因為饑餓會導致機體虛弱;拉屎必然會是排毒——因為糞便里肯定有毒素存在;飲水可以溶解食物,促進消化,還可以幫助輸送養分達到機體各處;而各處有了養分那抗病力自然也就強了,豈不是防病抗病解渴補充體液多種功能齊備?這可真成了“藥食同源”了!
筆者以為,對微生態制劑的拔苗助長式的宣傳反而讓人疑慮,還是回歸簡單明了為好。
二、產品良莠不齊。
客觀的說,目前市售的微生態制劑種類繁多,質量和使用效果參差不齊。有酵母菌、乳酸菌、芽孢菌、光合菌、放線菌、溶菌酶、氧化酶、有單一制劑,如雙歧桿菌、EM菌,也有復合制劑,如酵母菌種與硒的微生態聯合制劑,還有如啤酒酵菌等。是不是都如宣傳的那樣有效?就目前的使用量和效果看,并不易分辨清楚。由于養殖本身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工程,是動態的,有些因素是不可視的,是多管齊下的,究竟是哪個因素起的作用為主,究竟是哪種微生態制劑更好,用與不用,對比實驗的真實性可靠嗎?往往缺少實據和權威論證。
三、功效的可替代性。
微生態制劑的功效穩定性、性價比存在不確定性,而有的功效并不是只有靠微生態制劑做唯一源泉。養殖技術與硬件設施設備的進步、飼料營養技術的進步——包括氨基酸平衡,豆粕膨化、體外消化技術的進步;還有家禽育種技術的進步,都使得生產性能與抗病力、料蛋比、料肉比獲得不斷改進提升。這些提升在不用抗生素與微生態制劑的前提下也照樣獲得,微生態制劑的價位,連續用量是否劃算?人們自然會衡量。
用微生態制劑來除糞便臭味是又一功效,但眾所周知,食糜在消化過程中,吸收充分與不充分并不是產生臭味的主要原因大,不充分、過料的糞便并不會更臭。要想讓糞便有大的改變你非得連續有相當量的使用才見效,據筆者了解,這要在4%以上,這要花費多少錢?堅持用多久?一旦停用會不會更容易患消化道???腸道會不會形成依賴?有確切的實驗數據支持嗎?,提高多少?減低多少?難于確定,比如減低腹瀉率就不能確定。
微生態制劑的推廣應用之路還很長,前景還很廣闊,只是,從技術層面還有待完善,在宣傳層面還不能搞文字漫游!
中國第一家通過微生態GMP認證企業,國家二類新獸藥,腸道第一菌---酪酸菌活菌制劑,開啟養殖新時代咨詢熱線:1383800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