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防”到“兩防”,從“雙穩健”到一“穩”一“緊”,從“又好又快”到“好字優先”……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勾畫出一幅新的路線圖。
從“一防”到“兩防”:緩解通脹成為新任務 調控復雜性加劇
“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研究部署明年宏觀調控首要任務時一個引人注目的新表述。從過去提出的“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一個“防止”到現在的兩個“防止”,凸顯出中國發展任務的新變化: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將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心。
穩定物價的重要性為何被提到如此高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張立群指出,當前物價上漲與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結合起來,使人們對經濟過熱的擔心進一步增加。
央行11月發布報告,提醒關注通貨膨脹的風險。這份報告給出了三點理由:一是糧食價格引發價格上行的可能依然存在。二是能源價格存在上漲壓力。三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在未來有可能進一步推高價格總水平。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專家分析認為,當前中國物價面臨著成本推動和需求拉動的雙重通脹壓力。近幾年經濟高速增長,也形成了價格上漲壓力。特別要注意的是,國際市場某些商品價格上漲影響到國內市場價格。而這一點,在今年糧食價格的上漲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通貨膨脹壓力的增加,提醒我們絕不能小視當前的“結構性上漲”。尤其是這一問題有可能影響到經濟發展全局、普通群眾生活時,更要高度重視。
明年宏觀調控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十分關鍵。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專家王蘭軍指出,解決價格問題,首先應采取措施遏制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因經濟過熱引發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進而演化為明顯的通貨膨脹。
從“雙穩健”到一“穩”一“緊”:強烈的政策信號傳遞出中央對宏觀形勢的準確判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明年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這表明,已實施10年之久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將調整為“從緊的貨幣政策”。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貨幣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韻告訴記者:“貨幣政策從‘穩健’轉為‘從緊’,發出強烈的政策信號。相比前幾年,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已有較大不同,這一政策的出臺也是基于政府對物價連續上漲、貨幣信貸增長過快等宏觀形勢的準確判斷。”
作為國家通過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求以實現宏觀調控目標的方針和策略的總稱,貨幣政策走向與宏觀經濟形勢緊密相連。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為應對當時的嚴峻經濟形勢,我國開始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那時面臨通縮壓力,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是增加貨幣供應量。2003年以來,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貸款、投資、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等新形勢,穩健的貨幣政策內涵開始發生變化,適當緊縮銀根,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將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嚴格控制貨幣信貸總量和投放節奏。來自央行的最新信息顯示,明年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流動性管理,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好地調節社會總需求和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認為,從緊的貨幣政策是指貨幣的總量要壓下來。手段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多種方法的使用,比如票據對沖流動性,公開業務市場操作,提高利率等;一個是使用這些方法的力度要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貨幣政策從“穩健”轉向“從緊”的同時,明年財政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這樣,自2005年以來“雙穩健”的財政貨幣政策,明年將變成一“穩”一“緊”相搭配。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指出,考慮到改善民生、經濟結構調整、節能減排、重點建設等各項工作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明年財政支出還會比較大,所以仍需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
從“又好又快”到“好字優先”:按照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基調把握宏觀調控大勢
今年以來,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全年經濟增長有望超過11%,這將是中國經濟連續5年達到10%以上的增長速度。不過,也應該看到,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信貸投放過多等問題雖有所控制,但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趨勢尚未緩解。同時,今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較大,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制約經濟健康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還相當突出。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增長可能趨緩,糧食、石油等重要初級產品價格持續走高,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貿易保護主義加劇,這些都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好字優先"--從當前經濟形勢看明年經濟工作重點】
因此,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大的顛簸和起落,將成為明年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人們注意到,在對明年經濟工作目標和任務部署中,“穩中求進”和“好字優先”這兩個提法格外搶眼。這八個字的核心要義,就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穩”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進”是經濟發展的方向;相比“又好又快”的說法,“好”字如今又被放在了更為突出的位置。好字優先,就必須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改革發展穩定相協調。
專家指出,堅持好字優先,必須按照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要求,把“兩防”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合理把握財政支出規模,著力促進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投入力度;嚴格控制貨幣信貸總量,從嚴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和新開工項目,防止投資反彈,優化信貸結構,強化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切實加強對市場供求和價格變化的調控,保障重要商品的有效供給,避免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實施有保有壓的產業政策,不斷增強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控總量意在調控GDP增長率。”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左大培認為,如果我們一直維持現在超過10%的水平,經濟過熱必然發生,整個物價將很難真正降低,也就做不到穩物價。而調結構,專家指出,主要是要調整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局面,提高需求拉動的比例。所謂需求拉動要落到內需拉動上。目前我們的內需靠房產拉動過多,應更多地轉變到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增長公共消費上來。
“要加強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緊缺商品的生產,完善儲備體系,提高價格調控預見性”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個重要提法。周天勇認為,今年的豬肉價格的上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關部門沒有及時監控生豬的存欄數量的下降,以及豬飼料價格的上漲。這說明我們的預警機制還存在問題。今后要加強糧油肉奶的供應量與庫存量的監控,還要嚴密監控國外這些產品價格的趨勢。
從“一防”到“兩防”:緩解通脹成為新任務 調控復雜性加劇
“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研究部署明年宏觀調控首要任務時一個引人注目的新表述。從過去提出的“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一個“防止”到現在的兩個“防止”,凸顯出中國發展任務的新變化: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將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心。
穩定物價的重要性為何被提到如此高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張立群指出,當前物價上漲與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結合起來,使人們對經濟過熱的擔心進一步增加。
央行11月發布報告,提醒關注通貨膨脹的風險。這份報告給出了三點理由:一是糧食價格引發價格上行的可能依然存在。二是能源價格存在上漲壓力。三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在未來有可能進一步推高價格總水平。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專家分析認為,當前中國物價面臨著成本推動和需求拉動的雙重通脹壓力。近幾年經濟高速增長,也形成了價格上漲壓力。特別要注意的是,國際市場某些商品價格上漲影響到國內市場價格。而這一點,在今年糧食價格的上漲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通貨膨脹壓力的增加,提醒我們絕不能小視當前的“結構性上漲”。尤其是這一問題有可能影響到經濟發展全局、普通群眾生活時,更要高度重視。
明年宏觀調控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十分關鍵。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專家王蘭軍指出,解決價格問題,首先應采取措施遏制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因經濟過熱引發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進而演化為明顯的通貨膨脹。
從“雙穩健”到一“穩”一“緊”:強烈的政策信號傳遞出中央對宏觀形勢的準確判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明年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這表明,已實施10年之久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將調整為“從緊的貨幣政策”。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貨幣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韻告訴記者:“貨幣政策從‘穩健’轉為‘從緊’,發出強烈的政策信號。相比前幾年,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已有較大不同,這一政策的出臺也是基于政府對物價連續上漲、貨幣信貸增長過快等宏觀形勢的準確判斷。”
作為國家通過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求以實現宏觀調控目標的方針和策略的總稱,貨幣政策走向與宏觀經濟形勢緊密相連。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為應對當時的嚴峻經濟形勢,我國開始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那時面臨通縮壓力,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是增加貨幣供應量。2003年以來,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貸款、投資、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等新形勢,穩健的貨幣政策內涵開始發生變化,適當緊縮銀根,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將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嚴格控制貨幣信貸總量和投放節奏。來自央行的最新信息顯示,明年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流動性管理,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好地調節社會總需求和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認為,從緊的貨幣政策是指貨幣的總量要壓下來。手段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多種方法的使用,比如票據對沖流動性,公開業務市場操作,提高利率等;一個是使用這些方法的力度要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貨幣政策從“穩健”轉向“從緊”的同時,明年財政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這樣,自2005年以來“雙穩健”的財政貨幣政策,明年將變成一“穩”一“緊”相搭配。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指出,考慮到改善民生、經濟結構調整、節能減排、重點建設等各項工作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明年財政支出還會比較大,所以仍需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
從“又好又快”到“好字優先”:按照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基調把握宏觀調控大勢
今年以來,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全年經濟增長有望超過11%,這將是中國經濟連續5年達到10%以上的增長速度。不過,也應該看到,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信貸投放過多等問題雖有所控制,但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趨勢尚未緩解。同時,今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較大,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制約經濟健康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還相當突出。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增長可能趨緩,糧食、石油等重要初級產品價格持續走高,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貿易保護主義加劇,這些都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好字優先"--從當前經濟形勢看明年經濟工作重點】
因此,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大的顛簸和起落,將成為明年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人們注意到,在對明年經濟工作目標和任務部署中,“穩中求進”和“好字優先”這兩個提法格外搶眼。這八個字的核心要義,就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穩”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進”是經濟發展的方向;相比“又好又快”的說法,“好”字如今又被放在了更為突出的位置。好字優先,就必須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改革發展穩定相協調。
專家指出,堅持好字優先,必須按照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要求,把“兩防”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合理把握財政支出規模,著力促進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投入力度;嚴格控制貨幣信貸總量,從嚴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和新開工項目,防止投資反彈,優化信貸結構,強化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切實加強對市場供求和價格變化的調控,保障重要商品的有效供給,避免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實施有保有壓的產業政策,不斷增強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控總量意在調控GDP增長率。”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左大培認為,如果我們一直維持現在超過10%的水平,經濟過熱必然發生,整個物價將很難真正降低,也就做不到穩物價。而調結構,專家指出,主要是要調整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局面,提高需求拉動的比例。所謂需求拉動要落到內需拉動上。目前我們的內需靠房產拉動過多,應更多地轉變到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增長公共消費上來。
“要加強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緊缺商品的生產,完善儲備體系,提高價格調控預見性”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個重要提法。周天勇認為,今年的豬肉價格的上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關部門沒有及時監控生豬的存欄數量的下降,以及豬飼料價格的上漲。這說明我們的預警機制還存在問題。今后要加強糧油肉奶的供應量與庫存量的監控,還要嚴密監控國外這些產品價格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