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污染,沒有臭氣,收益又高,還是養這個肉好?!弊蛱焐衔?,王宅鎮馬昂村村北邊原來的養豬場里,幾位村民在大學生村官陳楚的“多肉”大棚里,嘖嘖稱奇。
原先的養豬場,已經被塑料大棚代替。新搭的水泥墩子上,擺著一排排有著“屁股花”之稱的生石花“多肉?!薄熬瓦@一個拇指大的小屁股,就賣五六十塊,抵上一只豬蹄了?幾顆大一點小屁股,就值一頭豬了!”村民老王眼睛都瞪大了。
陳楚是三年前到馬昂村當大學生村官的。“多肉”是近兩年流行的室內盆載植物。這些“多肉”都是她丈夫廖丞生種植的。去年,養豬場拆除后,小夫妻倆承包了這塊地。
馬昂村是王宅鎮一個風景優美的村子,夏天稻浪翻滾,青山掩映,美不勝收。唯有村北邊的這座養豬場,破壞著田園美景。“養豬場在村子的上游,污水和臭氣都把村民熏死了?!标惓f,礙于都是本村人養的,善良的村民采取了包容。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開始后,馬昂村人也坐不住了,綠水青山不能再被污染了。在縣、鎮干部的幫助下,養豬場終于在去年關了。
此時,廖丞生還在為他的多肉植物尋找家園發愁。小廖是位酷愛花鳥的男生。2009年,當武義花鳥市場第一次出現多肉植物時,他就被迷上了。而后開始鉆研種植、育種,到去年已經是當地有名的“多肉”玩家,急需場地擴張他的“多肉”園。
小廖說,他曾試著找過地,但環境不好,地勢又低,夏天一場洪水,把大棚全沖了。當這個養豬場拆了后,陳楚極力向他推薦馬昂村。“來了一看,真是塊風水寶地。兩邊的稻田,上游是水庫,我們正處在一個高地山包上?!毙×螞Q定把“多肉”安家于此。
養豬肉的地方,養上了“多肉”,創造了不凡的價值。小廖介紹,原先700多平方米的養豬場,目前只用了一半。但今年以來,“多肉”銷售已達12萬元。現在,大棚里還養著10萬多棵“多肉”,等待著秋季旺銷。而這個養豬場拆除前,存欄生豬有500多頭,年收入也就七八萬元。
陳楚介紹,王宅鎮一帶原先養豬場蠻多,養豬場關張后,養豬戶也愁過出路,“其實把多肉園安家于此,就是想讓村民知道綠山青水真的是金山銀山。”她說,種“多肉”與種花、種菜一般,沒有污染,效益又高。未來他們將把“多肉園”與周邊的山水相呼應起來,做個觀光園,集田園賞景、養多肉與一體,帶領村民增收。
編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行動以來,全縣各地相關涉污養豬場紛紛拆除。而拆除以后的養殖場,除了退耕還林外,許多地方都成為一片堆滿建筑垃圾的廢墟。如何讓養殖場拆除后盡快煥發“生命力”,王宅鎮大學生村官陳楚的創業經歷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她在養豬場廢墟上搭建的的多肉大棚,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又使原先豬場排污轉變到現在多肉“美”景,產生環境效益;與此同時,市場上價格不菲的多肉植物又能產生很高的經濟效益;而原養殖場的租金又給所在村帶來了一筆可觀的集體收入。如何合理利用養殖場拆除后的空地,發展綠色現代農業,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贏,這值得廣大養殖戶去學習借鑒,更好地實現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