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愛豬網官方旗下媒體《全球豬業》就2015年曼谷VIV的所見所聞采訪了正大集團動保事業總裁熊天飛先生,以下為采訪熊先生實錄:
就本次展會來說,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展示水平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部分動保企業甚至聘用泰國當地的娛樂節目與參會觀眾進行現場互動,取得很好了品牌宣傳效果。在大型設備展示廳,歐洲的主要畜牧設備廠家均參加了展覽,而且均是全套實物,充分體現了畜禽養殖自動化程度的極大進步。比如大荷蘭人的蛋雞自動化撿蛋分級設備,給人很震撼。其實,設備的自動化就意味著養殖的規模化,這里的規模化與國家畜牧統計的規模化有所區別。比如正大集團在北京平谷的300萬蛋雞項目,通過設備的自動化來減少用人數量,提升生產效率,進而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品的競爭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畜禽養殖、飼料加工、藥品加工等各個方面的技術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步,每次行業的展覽展示,都能夠有新的技術、產品涌現出來。比如機械手、自動化設備在飼料加工中的應用,徹底解放了加工過程中的生產力,不再使用大量的人力在制造、包裝、轉運等環節,尤其是機械手的應用,極大地減輕了體力勞動,同時提升了裝、運速度。機械手也就是智能機器人的一種,未來,更多智能機器人在養殖、飼料加工、食品加工中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設備替代人也是各個行業的大勢所趨。
從表面上看,畜牧行業是一個孤立的行業,但實際上卻是一個牽動上下游產業的敏感性行業。就農牧產業而言,上游包括了種子、種植與植保,中游包括了飼料、育種、養殖與動保,而下游包括了屠宰加工與食品零售,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也就是為什么“豬糧安天下”的原因。中國的畜牧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食品加工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級的水平。但是,在育種方面卻是遠遠落后于世界水平,我們的優秀品種幾乎均來自于國外,無論是家禽還是生豬、奶牛、魚蝦,因而,育種的這一門功課必須要盡快補上。就目前國內的畜禽育種企業而言,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擔此重任,因此,更多的需要由國家出面成立相關的機構,下大力氣來培育屬于中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畜禽,變品種輸入為輸出,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同時確保國內的食品安全。在疫苗、獸藥領域,當前市場上銷售的產品基本是常規的動保產品,而擁有搞技術含量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拿到國際市場可以呱呱叫的產品很少有,這也會影響養殖環節的整體安全。比如我國獸藥企業1800多家,但真正有規模、有技術的企業并不多,能夠參與全球競爭的企業就更少,因此,這個行業整體性的大而不強。另外,中國的動保企業在產品研發投入力度上遠遠不夠,大多數企業重生產重銷售而輕研發,靠標準化產品、仿制產品和到期專利產品在生存,其結果一定是生命力不強的企業。但歐美老牌制藥企業則不然,比如瑞士諾華,每年在研發方面投入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的的費用,一種新藥從研發到產生效益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時間,這種著眼于未來競爭優勢的企業必然會有長足的生命力。
任何國家的畜牧業發展都需要政府引導,但更需要的是行業自律。新的設備、新的技術、新的品種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會大量涌現,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劃,極容易發生一哄而上的現象。比如目前國內的種豬市場就亂象叢生,對歐美育種企業而言,一次性引種上千頭甚至幾千頭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國內很多企業恰恰熱衷于國外的優良品種、好大喜功,結果造成了大量的、重復的引種,同時也造成了國外層次不齊的品種涌入中國市場,既攪亂了中國正常的育種、繁育需求,又形成不健康的國內競爭,結局就是行業整體性虧損,進而導致大量的GGP、GP場被迫關門。國外的育種企業賺的盆滿缽滿,而我們的很多進口種豬企業虧的是傾家蕩產。因此,無論在生豬、肉雞、蛋雞還是獸藥、疫苗等方面,國家應該出臺合理的相應調控政策,尤其在總量方面要合理控制,在涉及相關產業投資方面應合理引導,既保障民生解決行業的就業問題,又使得行業能夠健康有序發展。
(來源:《全球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