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經濟強省,廣東的飼料工業和水產養殖水平一直領先全國。然而,受到整體經濟形勢影響及土地資源的受限,廣東的水產養殖近幾年發展緩慢,2014年水產飼料產量430萬噸左右,同比2013年增長6%;而山東、浙江、遼寧、四川等地快速發展,逐漸縮小與廣東的差距。
“廣東的水產養殖優勢越來越小了。”這是近年來水產人士最明顯的感受。中國的飼料工業率先興起于廣東這片熱土,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廣東先行一步開放了肉菜市場和糧食市場。港澳及珠三角市場的強勁需求,和短缺的國內市場,讓廣東的養殖產業發展的如火如荼。
21世紀開始,我國水產養殖業迎來了10多年的黃金發展時期。這個時期,除了全國最大的水產市場廣東快速增長外,華中、華東、環渤海地區甚至西南地區均提速增長,養殖規模呈幾何級增長,水產養殖暴利的年代漸行漸遠。
廣東哪些方面落后了?從養殖品種上看,廣東被追趕上的不僅是養殖規模及飼料產量,還有消費市場、養殖成本等等,都呈現明顯疲態。比如主養品種對蝦,近幾年華東、華北甚至華中地區均掀起養蝦熱潮,而另一養殖品種羅非魚在廣西、福建、云南地區也在近年興起,至于加州鱸、黃顙魚和生魚等特種水產品種,華東地區從養殖規模到流通方面均有超越的態勢。此外,山東地區的工廠化養殖,江蘇的大面積養殖,及華中地區的規模化養殖,均不在廣東之下。
從養殖面積、價格、消費市場、人力成本、塘租等方面綜合比較,廣東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甚至只剩下氣候優勢了。因為廣東大部分水產養殖品種供需外地市場,而外省靠近消費市場,外省養殖量的增加,必然影響廣東水產品的價格。無一避免,廣東近年水產品價格的波動,受到外省養殖規模的左右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之前廣東在水產方面的優勢,工業率先發展是政策的原因,地理環境和氣候也是主要因素,加上本地市場消費能力強,帶動需求量,這是廣東養殖水平高的根本原因。加上廣東飼料工業發達,飼料企業作為養殖行業組織化程度最高、規模化效益最大的服務組織,必然也會帶動當地的養殖水平提升。
廣東水產養殖優勢加速衰減主要還是受整體經濟形勢影響。珠三角經濟由于改革開放率先發展,消費需求旺盛,帶動養殖業大發展。現在優勢衰減,也是經濟大勢的關系,我國經濟區域經濟發展更均衡。加上廣東是經濟強省,重視工業發展,和周邊廣西、海南相比,農業本身不受重視,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從經濟角度和社會發展的角度講,飼料屬于勞動密集型工業,作為經濟龍頭,廣東也面臨產業升級轉型的問題。因為水產養殖和飼料工業,都屬于落后產能,會逐漸向外轉移。廣東飼料工業未來要發展,必須提高產業附加值,按原來的思路,優勢會越來越小,越做越辛苦。
廣東飼料企業明天的奶酪在哪里?與養殖相對應的是,廣東大部分飼料企業也面臨轉型升級的發展瓶頸。如果說廣東飼料工業老大的“江湖地位”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得來的話,今天的飼料行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盡管廣東也擁有溫氏、海大、南寶、粵海、恒興、澳華等一批優秀企業,但新希望、大北農、雙胞胎、通威、正邦、唐人神等“北方”飼料企業的狼性和韌性十足。
廣東飼料企業數量眾多,但大企業不多、且規模懸殊。嚴格意義上講,目前廣東真正只有兩家飼料企業上市。廣東若想保持住“船老大”的位置,并由“船老大”蛻變成船長,粵派企業家的思維觀念、想法、玩法、打法都要變。因為廣東昨天的天時、地利優勢在今天已經變成了劣勢,而廣東人不講“大道理”、務實的特性在今天的大時代背景下也顯得有些“氣勢不足”。
中國飼料經濟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董志玲曾在文章中提到,一個“領袖型”的企業,一個能基業長青的企業一定是講大道理企業,是要有氣沖斗牛的雄心大志的。當年全國人民都在餓著肚子空談“大道理”的時候,廣東就是靠“小道理”發展起來的。直到現在,廣東企業在公司治理,員工福利,市場化、規范化等“小道理”范疇內還是做得最好的。但當全國人民都度過了“溫飽期”的時候,就開始講價值觀,講理想,講戰略,講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了。
盡管廣東的文化基因、商業意識,廣東的務實精神,還有廣東飼料人艱苦努力積累下來的龐大財富、卓越智慧以及完全市場化的人才群落,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廣東的飼料人還是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和壓力,如果廣東的飼料人不能正視自己,不能站在中國和世界的高度來思考問題,重新整合資源,那么前面的風險還是很大的。
因為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飼料商海大潮中,要求企業不僅要講戰術,講小道理,更要講戰略,講大道理,不僅要看眼前,還要看長遠。只有這樣,才能既走得穩也能走得遠。這就要求我們廣東的飼料人多對自身的性格缺失進行反思,吸取他人的先進經驗,解決好金融問題,并站在全國的高度,甚至世界的高度去布局。
政治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領袖人物人之所以成為領袖,一定是把大道理留給自己,小道理留給別人。而凡人和平庸企業是把小道理,實際的東西留給自己,把理想,奉獻這些摸不到的東西留給領袖人物和偉大企業的。平凡人只爭小利不爭前途,只爭局部不爭全局,只爭現在不爭未來,只爭具體不爭原則。而領袖人物和平凡的人爭的東西完全相反。領袖人物更加注重意識形態的東西,他追求精神的滿足和自由,以及精神所帶來的那種波瀾壯闊。
憑借改革開放試驗田的先發效應,廣東的飼料工業一直在領跑全國,但隨著產業形態和格局的重大變化,養殖市場向原料主產區的轉移,廣東飼料行業“兩頭在外”即市場、原料在外的經濟模式,在近年逐漸被其他省份迎頭趕上,2014年山東飼料產量為2150萬噸,與廣東相差不足300萬噸。
正如廣東的經濟發展趨勢一樣,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經濟結構及產業分布亟待轉型,從趕超別人到被后來居上,廣東的養殖業也面臨同樣的瓶頸。如何適應新的變局?廣東飼料企業明天的奶酪在哪里?廣東還能當多久的“大哥”?(部分數據和材料來源于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和董志玲博客,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