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成本增加,市價大漲大跌,污染制約發展……”一見到記者,安徽科鑫養豬育種有限公司負責人陶立,就大談生豬養殖的“怪圈”。
“科鑫”養豬育種公司位于長豐縣吳山鎮高崗村。2006年底,該公司年出欄種豬和商品豬8000頭,僅環保部門罰款和賠償農民歉收款兩項就將近20萬元。當時場區臊臭熏人,糞污四處排放,人們怨聲載道。從2007年開始,該養豬場從利用糞污入手,實現沼氣發電、沼液養蚯蚓、沼渣制肥,形成一條循環經濟產業鏈,不僅養豬規模擴大了一倍,還嘗到了節能增效的甜頭。
穿上防護服,踩過一片消毒池,記者近日走進這個生態養豬場,只見豬舍整齊統一,池塘水波漣漪,四周樹木成林……陶立指點著厭氧罐、傳輸帶、發電機等設備,邊走邊透露循環發展的“秘訣”:豬舍里,每天產生的大量糞污經過自動干濕分離,豬尿經過厭氧發酵“變身”沼液沼氣,豬糞經過發酵“變身”高效活性的蚯蚓飼料和有機肥料。
“經過發展循環經濟,我們由賠錢到現在賺錢。 ”陶立給記者算起幾筆賬:改造提升后的養豬場,污染物去除率達98%以上,污水中化學需氧量由7600毫克/升降至137毫克/升。經過處理的污水用來養魚和沖洗豬舍,每年可節水3.6萬噸,減排污水7.2萬噸。年產18.25萬立方米沼氣,年發電26.28萬千瓦時,可減少電費支出16萬元。此外,養豬場還延長循環經濟產業鏈,在整理出來的30畝荒地上用發酵后的豬糞和沼液養殖蚯蚓,在蚯蚓地里立體種植瓜蔞;既為蚯蚓提供喜陰環境,又提高的土地的產出率。試驗測算,可畝產鮮蚯蚓1000公斤、瓜蔞籽150公斤,每畝效益可達2萬多元。
“陶立所算的節能賬、減排賬、經濟賬,正體現了發展循環經濟的好處——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更少的資源消耗、更低的環境污染……不僅養殖業如此,在生態強省建設過程中,農業、工業、服務業都有提升的空間。 ”省循環經濟研究會的專家評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