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南寧市的旱鴨養殖能夠成為產業發展,可謂是形勢倒逼和積極破解相結合的產物,過程可圈可點,鴨農臉上的笑容,見證了其良好的經濟效益和蓬勃發展的生機。
傳統的肉鴨養殖模式是水養,不僅受水面條件的限制,而且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還會引發江河湖泊的水體污染問題。2011年,南寧市開展邕江綜合整治,緊接著,大王灘水域開展綜合整治,一系列保護水源建設生態南寧的措施,讓長期以來生長在水里的鴨子無處生存了。
為既能保生態,又能促發展,南寧市水產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擔起責任,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探索破解制約旱鴨產業發展之道,于2011年下半年組織本站專業人員及縣區業務骨干外出考察學習,并引薦廣西德隆禽業有限公司到我市實地考察,最終選定我市橫縣、青秀區,創建旱鴨養殖示范戶試點,并逐步推廣,效果良好。根據考察得到的寶貴經驗和試點示范的成功,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南寧市水產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集體討論認為發展旱鴨符合發展生態標準化養殖趨勢的要求,即向主管局提出了發展旱鴨養殖的建議,解決肉鴨水養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規模限制等問題。建議受到主管局的高度重視,局黨組經過多次研究討論,并征得了市政府的支持,最終將其明確為重點扶持產業。
緊接著,廣西華興食品有限公司落戶在興寧區五塘鎮,開始投產肉鴨的初加工,并建立了“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發展旱鴨養殖。養殖龍頭企業康佳龍公司也開始開發旱鴨養殖,建立了自己的基地,并以基地為中心,在武鳴縣內大力發展養殖戶。廣西紹豐畜禽養殖有限公司在西鄉塘以公司基地為支撐,輻射到周邊農戶。幾家龍頭企業的進駐,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了南寧市旱鴨產業的發展,成為旱鴨產業的生力軍。
經過3年多的發展,規模逐年擴大,南寧市現有旱鴨存欄190萬羽,2014年出欄1135萬羽,形成了橫縣、青秀、興寧、西鄉塘旱鴨產業帶。德隆公司在橫縣、青秀、賓陽、邕寧擁有382戶農戶,華興在興寧打造了20畝的示范基地,并輻射到周邊的賓陽縣、武鳴縣等,共有養殖戶101戶,紹豐公司在西鄉塘區打造了30畝的示范基地,并逐漸發展壯大,現有農戶32戶,四家大型的企業均以較快的速度發展,南寧市的旱鴨逐漸代替水鴨,旱鴨占全市肉鴨出欄量的75%。
旱鴨之所以短短幾年間在南寧市得到迅猛發展,一是生態發展需要,旱鴨養殖減少對環境和水源的污染,進行生態標準化養殖,為行業可持續性發展解決后顧之憂,是養殖業為建設生態南寧作出的結構調整,得到了政府和行業部門的大力推動。二是經濟效益顯著,發展肉鴨旱養,不但可以大大節省養殖空間,為沒有水源地區大規模養殖肉鴨開辟了一條新路子,同時旱鴨養殖飼養周期短,效益好,見效快,養殖42天左右可出欄,體重能達到3-3.9公斤,平均利潤達3-6元/羽。相比水鴨料肉比低、成活率高,養殖成本低、效益好,抗風險強。以一戶農戶飼養10000羽/批的鴨舍為例,每批肉鴨養殖42天,每年可出欄6批,按純利潤3元/羽(未扣除基建成本),每批可盈利30000元,每年盈利18萬元。旱鴨養殖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實現了農民在家門口就可輕松賺錢又可照顧家庭的愿望,深受農戶青睞。
現如今,南寧市的旱鴨產業發展正如日中天。(南寧市水產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 韋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