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飼料廠飼料產量2013年出現首次下降,并且隨著國家對飼料行業生產標準的日趨完善,飼料廠的“破舊迎新”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能量原料方面需求趨弱受國儲托市影響,國產玉米飼料廠到廠均價保持在每噸2300元~2400元的高位,而進口玉米價格則在每噸1800元~2000元左右波動,進口玉米較國產玉米對成本控制上具有明顯優勢。據相關數據統計,2014年至2015年度飼用玉米為1.29億噸,而今年玉米的進口配額僅為720萬噸,作為飼料能源原料的極其重要部分,進口配額量就顯得杯水車薪了,而每噸300元~400元的價差讓沒有飼料配額的企業不堪重負,這也導致了部分老式小型飼料廠“被洗牌”。今年占全國飼料廠總數95%的民營飼料企業所占進口配額僅為40%,因此很多福建、廣東、四川地區的中型飼料企業都看到了這其中的危機,努力尋求轉型契機,尋找玉米的替代品,對進口高粱和大麥這兩種沒有配額限制的玉米替代能源原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或許這是飼料能源原料改革的一個信號,進而推動飼料廠新產品新技術的更新換代,動搖玉米的主導地位。
而豆粕自5月來價格迅速下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厄爾尼諾影響,今年南美大豆或將豐收,國內到港量也將大幅增加,壓制豆粕價格下行;作為豬飼料主料之一,近期豆粕庫存壓力很大,而飼料廠也在觀望養殖場的需求情況,短期需求不變的情況下,豆粕利好趨勢持弱,需求持續低迷。飼料廠對豆粕原料的需求趨弱同樣影響了飼料的總體產量。
“互聯網+”戰略推動飼料企業物聯化隨著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的概念后,大北農、新希望等飼料龍頭企業也張開雙手熱烈迎接飼料互聯網電商的模式,“數據為王”的時代已經來臨。雖然農業“物聯化”之路剛剛起步,但其發展是以幾何倍數瘋狂擴張的。自李克強總理在今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開始,短短不到3個月的時間,其相關板塊包括農業在內的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相信各產業鏈內以及跨界企業聯合,信息化渠道的基礎建立將在今年內基本成型,或許僅需3年~5年內,包括飼料企業在內的傳統的信息分析渠道以及企業模式就將逐步完成這一變化并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