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蘭州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根據該《實施意見》,蘭州市將穩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逐步將農業保險補貼納入我市各級財政預算,推動保險業服務我市現代農業發展。同時,積極開展農機保險、農業基礎設施保險、森林保險、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等普惠保險業務,試點開展中藥材、肉羊、溫室大棚等地方特色優勢產業保險,逐步擴大農房保險、農村家庭綜合財產保險等涉農保險覆蓋面,創新發展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紐帶、以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依托的政策性保險發展新模式。(相關報道見6月14日《蘭州日報》十三版)5月下旬,蘭州市民就多次經歷了冷空氣的侵襲,雖然已進入夏季,但常在冬春季發生的大風、降溫、雨雪、冰雹等天氣卻屢屢出現,讓多地農業受損嚴重。蘭州是極端天氣變化比較敏感的區域,各種極端天氣易引發自然災害,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據蘭州市民政局發布的《2014年蘭州市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蘭州市部分縣區遭受低溫冷凍、風雹、洪澇等自然災害,共造成22.05萬人次受災,累計農作物受災面積19.6萬畝,絕收1.9萬畝,直接經濟損失2.18億元。而這一損失數字在最近幾年還算比較輕的。
除了自然災害會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外,市場波動同樣會對農業生產產生巨大影響。例如,近年來我國生豬價格頻繁波動,周期越來越短,從5年前的三年半一個周期,變化為近年的一年一個周期,多數生豬養殖者對劇烈波動的生豬行情無所適從,養豬虧損的業主比比皆是。今年春節過后,生豬價格持續下跌,目前,養豬業已呈現全面虧損狀態,平均每出欄1頭生豬虧損300元以上,這嚴重影響了業內對生豬養殖前景的信心。
政策性農業保險是指國家為了實現保護和發展農業,通過保費財政補貼等政策扶持,對種植業和養殖業等農牧業因遭受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的農業保險。政策性農業保險有助于抗御自然災害,分散農業風險,穩定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已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地區通過試點已經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積累了非常成功的經驗。榆中縣新營鄉今年玉米種植面積24000畝,馬鈴薯種植面積14253畝,預計今年政策性農業保險投保面積將達到80%以上。根據政策,投保農民每畝地只需出不到5元錢,若遇到自然災害就可以享受到最高400元的補貼。
正是看到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所具備的“穩定器”作用,對保障農民收入所起到的“保護傘”作用,今年市政府決定將穩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逐步將農業保險補貼納入我市各級財政預算,推動保險業服務我市現代農業發展。市政府將支持推行“政府主導推動、龍頭企業支持、農民自愿參與、保險公司商業化運作”的經營模式,在具備條件時探索開展糧食、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禽類、生豬養殖等我市特色農業、林業產業的保險試點;支持開發針對農村特點和農民需求的保費低廉、保障適度、保單通俗、繳費靈活、投保簡便的各類商業養老保險、健康保險;探索通過保險解決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的社會保障問題,加快發展縣域城鎮的保險業務,逐步建立促進農業保險發展的長效機制,將農業保險作為支農方式的創新,納入我市農業支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