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水、大氣、生態環境指標一直保持全優,森林覆蓋率多年位居全國首位,23個城市的空氣質量達到或超過國家二級標準,12條主要水系水質狀況優良,“清新福建”成為金字招牌。2014年3月,福建成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福建的生態優勢,是大自然的恩賜,也是福建人民長期精心呵護的結果。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開發建設力度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也隨之加大,我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也面臨著防治污染的繁重任務。
在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中,省委、省政府連出重拳,以最嚴的措施呵護福建的青山綠水。如在全國率先推出省級“水十條”,其中多項指標高于“國十條”要求;對于影響福建水質的重要污染因子——生豬養殖廢水排放,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生豬養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六條措施》,大力推進規模養豬場污染治理,引導養豬業步入生態養殖之路,保障全省水安全。全國最早推出省級“水十條”“2020年,全省12條主要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90%以上,地下水水質極差比例控制在10%以內……”6月3日,在國家“水十條”出臺不到2個月,省政府正式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成為全國最早推出省級“水十條”的省份。
與“國十條”相比,福建版“水十條”設置的具體水質目標,均高于“國十條”要求,還增加了主要湖泊水庫水質要求。專家表示,這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治水的決心,要用最“強悍”的制度和機制,實現整治水污染的目標。作為亮點之一,閩“水十條”專章提及農業污染,其中明確,2015年底前,基本關閉拆除可養區內存欄250頭以下、未提出改造方案或改造后仍不能達標排放的生豬養殖戶;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存欄50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可養區內生豬規模養殖場(存欄250頭以上)標準化改造。
“這是明確了生豬污染整治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專家認為,閩“水十條”同時強調各部門之職,每條、每款、每項都落實到了相應的牽頭負責部門及參與部門,這將避免出現“九龍治水”的亂局。“六條措施”加強部門聯動治污生豬養殖廢水排放,是影響福建水質的重要污染因子。抓住這一“牛鼻子”,省政府去年就出臺了治理生豬污染的“六條措施”,提出到2015年上半年,全省禁養區內的生豬養殖場(戶)要全面關閉、拆除。
長期以來,生豬養殖污染治理之難,主要難在養殖場在地區分布上點多面廣,在防治監管和技術指導上多頭管理。“六條措施”完善和加強了部門聯動配合機制。“六條措施”出臺后,環保部門和農業部門等開展多次聯合行動。“‘六條措施’有很大篇幅強調對豬場的改造。”省農業廳有關人士表示,“當前拆掉的是粗放式、高污染的豬場,大力發展的是標準化、生態型的規模豬場。”記者了解到,省農業廳和省環保廳近日還將聯合開展重點區域生豬養殖污染專項督查,主要督查閩侯縣、福清市、南靖縣、尤溪縣、延平區、新羅區、永定區、武平縣等8個重點縣(市、區)。督查情況匯總后,將向省政府報告,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地方政府將被通報、約談或者限批。
“六條措施”還進一步強化了生豬污染防治的屬地管理和政府領導責任。今年4月8日,省政府還召開專門會議,向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下達了2015-2018年生豬養殖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地方也將層層下達責任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確保治理工作落實到人、整治措施落實到場(戶)。數據點擊去年以來,全省累計關閉拆除禁養區豬場5萬多家,減少生豬存欄463.1萬頭,消減COD(化學需氧量)21.5萬噸、氨氮1.1萬噸。去年以來,全省累計支持1053家養豬場進行標準化改造,改造進程明顯加快。去年省政府出臺“六條措施”后,2014-2018年各級財政對養豬場標準化改造升級的投入將達到35.7億元,確保2018年底前全省可養區內養豬場全面實現達標排放或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