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和使用國,但多年來一直缺乏可靠的抗生素排放數據。中國科學院6月11日公布稱,中科院科學家獲取了“中國首份抗生素的全國使用量與排放量清單”。中科院主辦的《中國科學報》6月16日頭版以“我國首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出爐”為題進行了報道。
該污染地圖首次詳細披露了各地抗生素使用和排放量:中國2013年使用的16.2萬噸抗生素中,獸用52%,人用48%。一年超過5萬噸抗生素排放進入水土環境中。珠江流域、京津冀海河流域是全國抗生素排放強度最大區域,水中抗生素濃度很高。長三角地區因水流量大,污染排名第三。廣東、江蘇、浙江等省抗生素污染嚴重。珠三角長三角污染情況嚴重中國科學院公布的這份抗生素清單,由國務院直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基金重點項目資助。國內首份抗生素污染清單操刀者為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應光國課題組。應光國博士是國內抗生素研究領軍人物,從2006年開始研究抗生素污染問題,足跡遍布中國58條主要河流,以及廣東、廣西、湖南、河北等省份的主要養殖場。
根據抗生素污染地圖,2013年中國生產抗生素24.8萬噸,結合進出口數據,2013年我國抗生素準確的使用量約16.2萬噸。中國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可劃分成明顯的東部和西部兩個部分,東部的抗生素排放量強度是西部的6倍以上。“總的來說在東部地區使用量和排放強度都大,跟經濟發展水平一致。”應光國博士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說。排放強度上,珠江流域、海河流域、長江下游流域為全國前三,珠三角、京津冀部分地區的抗生素年排放強度為79千克/平方公里—109千克/平方公里。珠三角地區水系抗生素污染嚴重。相比下來,西藏、青海部分地區的抗生素年排放強度在2.97千克/平方公里。應光國說,以排放強度最大的珠江流域為例,廣東、廣西是養豬養雞大省。
為避免爭議,此次抗生素污染地圖未給各省的抗生素污染排名。從污染地圖顏色可以看到,廣東、江蘇、浙江、河北等經濟相對較好地區顏色較深,即意味著是污染重災區。河流抗生素濃度遠超發達國家抗生素的種類非常多,有好幾代,最早為青霉素。國內市面上有226種抗生素,用量大的有β-內酰胺、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等。β-內酰胺類抗生素是國人用得最多的,包括青霉素、頭孢類;喹諾酮類的抗生素如氟哌酸、氧氟沙星主要用于拉肚子、嗓子痛;大環內酯類的紅霉素用于口腔感染、百日咳。此次污染清單的研究選取了36種環境最常見、最易檢出的抗生素進行深入的排放清單與多介質模擬研究。
與國外相比,中國河流總體抗生素濃度較高,測量濃度最高達7560納克/升,平均也有303納克/升,意大利僅為9納克/升,美國為120納克/升,德國是20納克/升。豬雞魚牛全都被使用抗生素養豬和養雞濫用抗生素是環境中最常見的抗生素來源。中科院團隊在廣東、廣西、湖南的豬場、雞場、鴨場檢測顯示,養殖業使用了不同的抗生素,豬糞檢出的抗生素中濃度最高為四環素5.6毫克/千克。在雞鴨糞中檢出的多種抗生素中濃度最高為6.11毫克/千克。奶牛場也在使用抗生素。“我們去了廣西、廣東的大型養牛廠,奶牛也在用抗生素,因為擠奶時間長會發炎。”應光國告訴羊城晚報記者。
廣東人愛吃走地雞,很多人覺得走地雞很安全。實際上,走地雞同樣不安全。“我開始以為走地雞不用藥,最后發現也用。”應光國看到云浮、清遠、江門等地養殖戶為了讓雞長得快、防雞瘟,大量使用抗生素。養魚業同樣沒能幸免。2014年4月,應光國的團隊到中山三角鎮調查當地典型水產配套養殖體系,發現在魚塘水體中分別檢出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等8種抗生素。濃度最大值達到382納克/升,平均濃度值為123納克/升。魚塘底泥中檢出了7種抗生素,最高濃度為3400微克/千克,平均濃度為524微克/千克。三角鎮水產養殖區檢出的抗生素的種類數量和濃度遠高于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