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藍耳病的高發期,不少豬場會在這期間普免藍耳疫苗以防控藍耳病。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楊漢春指出,藍耳苗不能普免,并且一年不能免疫2次以上。免疫頻率過高容易造成人為散毒,加劇藍耳病的不穩定性。
“一年免疫3次或4次,不穩定時甚至5次。”這是南方農村報記者在一線跑豬場問道養豬人士藍耳苗的免疫頻率時,收到的答案。“這是用防控豬瘟的思維在防藍耳病,是錯誤的。”楊漢春一針見血地指出,藍耳疫苗的免疫頻率不能過高,因為機體會持續性地向外界排毒,高強度的免疫只能會加劇病毒在場內的不穩定,造成循環傳播。
據楊漢春介紹,在我國藍耳病的防控有不少誤區:盲目、過度、長時間使用弱毒活疫苗。“強制免疫、普遍免疫、高頻度免疫這都是不科學的防控方法。”楊漢春認為,我國藍耳疾病的復雜與養豬人士的錯誤防控思維有一定的關系,目前臨床發病中發現不少藍耳疾病是由于疫苗毒株所引起。
根據楊漢春實驗室2014年的檢測數據,來自25個地區273個豬場的22482份血清中,結果僅有1.1%的豬場呈現陰性,高達98.9%的豬場呈現陽性,其中抗體陽性率介于18%-100%之間,豬場平均抗體陽性率為79%。 對此,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張桂紅也呼吁豬場盡量減少場內藍耳疫苗的種類,最好使用一種毒株疫苗。“豬一年免疫超過2次,不符合免疫學原理。”楊漢春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不單只是藍耳苗,其他疫苗也是一樣,推薦免疫方案是超過2次/年的,可以考慮不要使用,因為疫苗的免疫保護周期有半年的保護期,免疫頻率過高,產品是不成熟的。
“并且母豬是不能持續性免疫藍耳活疫苗的,持續免疫會造成病毒擴散,人為引發藍耳病。穩定后應該停止使用疫苗,有些豬場就在停止使用藍耳活疫苗后,由不穩定場變成了穩定場。”針對藍耳病的防控,楊漢春建議豬場需強化生物安全,防止藍耳病病毒新毒株的傳入。同時減少或停用高致病性弱毒活疫苗,積極探索閉群飼養、豬群馴化、多點飼養等方式,建立適合自身豬場的綜合防控體系。“藍耳陰性場禁止使用藍耳活疫苗。”楊漢春強調,陰性場免疫活苗后,只會人為地將豬場轉陽,增加疾病不穩定性。
而如何判斷豬場停止使用藍耳苗的時期呢?楊漢春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仔豬存活率超過92%以上就可以考慮停用,當然最好結合一些病原與抗體的檢測手段進行判斷。在楊漢春看來,藍耳病防控沒有那么復雜,也沒有想象中可怕,只需要正確使用疫苗,減少活疫苗的使用,重視生物安全,疾病自然能夠穩定。
摘自: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