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肉等過節”到人均肉類占有量增7倍,從占農業總產值不足15%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從農村家庭副業變為國家重要產業,我國畜牧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告別肉蛋奶短缺時代
“畜牧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保供給惠民生促穩定的大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徹底扭轉了肉蛋奶短缺的局面。”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全國現代畜牧業建設工作會議上說。
2014年全國肉類產量8707噸,比1978年增長了9.2倍,人均肉類占有量從不足9公斤增加到近64公斤。畜牧業發展為改善居民膳食營養和保障國家食物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此外,畜牧業大發展,還開辟了農民就業增收新渠道。農業部數據顯示,1978年我國畜牧業產值只有209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5%,2014年畜牧業產值超過2.9萬億元,約占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目前,直接從事畜禽養殖的收入占家庭農業經營現金收入的六分之一,飼料、畜產品加工等相關產業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動力。
“畜牧業已經從家庭副業發展成為一個大產業。隨著農業現代化的到來,我國畜牧業將進入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韓長賦說。
直面行業挑戰
盡管取得長足進展,但受諸多因素制約,目前我國畜牧業正面臨供求矛盾突出、養殖收益下降、發展水平粗放、生態壓力凸顯等四大挑戰。
隨著人口總量增長、收入水平提升、城鎮化推進,我國肉蛋奶消費需求呈剛性增長狀態。據測算,我國人均動物蛋白日攝取量33克,雖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人均奶類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國每天要消耗2.3億公斤肉、8000萬公斤禽蛋、1億公斤牛奶。一方面牛羊肉消費需求快速上升,一方面生產能力不足,供求矛盾仍突出。
山東省畜牧獸醫局高級畜牧師李守遠說,畜牧業是廣大牧民就業增收的主渠道,但這幾年受畜牧業生產成本上升、比較效益下降和疫病風險、市場風險不斷加大的影響,畜禽養殖收入波動加大。2009年以來,我國養殖成本增加將近40%,許多養殖戶增產不增收。加快建設現代畜牧業,提升畜牧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刻不容緩。
此外,我國畜牧業發展水平仍然粗放,牧區生態環境壓力日益凸顯。隨著畜牧業快速發展,一些地區呈現污染加重、生態惡化的趨勢。有的農區糞污隨意排放,造成面源污染;有的牧區超載過牧,帶來草原退化、沙化、堿化。畜禽養殖業生態瓶頸約束日益趨緊。
推進畜牧業向現代轉型
韓長賦說,為加快加強畜牧業產能建設,我國將“做大做強良種繁育體系,逐步減少對進口種畜禽的依賴。要著力轉變粗放的畜禽養殖方式,推廣和普及先進適用的飼養管理技術。今后要爭取在畜禽種業自主創新、標準化飼養管理、飼草料資源轉化利用、動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還將加快發展規模化養殖,推進產業化發展,加強標準化生產和質量安全監管,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要堅持產管結合、源頭治理,落實畜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健全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向可追蹤、儲運信息可查詢。
根據農業部部署,我國還將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利用等工作,做好動物疫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強制性免疫等基礎工作,堅持科學布局畜禽養殖,大力推行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