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現有1.3萬家規模以上養豬場,其中多數未能建設完善的環保設施并對廢棄物進行有效處理。而新余市羅坊鎮的新型沼氣工程,卻令人耳目一新。6月,環保贛江行檢查采訪組一行在九江、吉安、新余明察暗訪了10多家大中型規模化養殖企業,深刻體會到規模化養殖污染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危害。然而,新余市羅坊鎮的新型沼氣工程,卻令人耳目一新。變廢為寶的循環6月12日,環保贛江行檢查采訪組來到新余市羅坊鎮,對其大型沼氣集中供氣工程進行調研。
在一家普通農戶的廚房,主人熟練地擰開沼氣灶具開關,藍色的火苗騰起,比起煤氣、天然氣毫不遜色。新余市羅坊沼氣站一期項目2014年底建成后,僅半年時間就實現了對2000多農戶安全穩定供氣,不但使當地農民告別了柴火灶、煤灰爐和煤氣罐,減少了近三分之一的燃料開支,還有效改善了農村能源結構,實現了節能減排。在集中供氣工程基地,只見三個巨大的圓柱形沼氣發生罐高聳入云,容量達4200多立方米,滿負荷下每天可產生沼氣4100立方米,年產沼氣149萬立方米(轉換成標煤約106萬噸),而產生沼氣的原料就是沼氣站10公里半徑內的十幾家大中型養豬場的廢棄物——豬糞。豬糞由沼氣站定時安排專用運輸車到養豬場抽取,再輸送到原料罐里進行兩次厭氧發酵,產生沼氣。最后,沼渣沼液又作為優質有機肥被送到基地的試驗田以及制作有機肥。至此,沼氣站實現了對養豬場廢棄物的完整處理和循環利用。農村沼氣工程只有真正循環起來才能可持續發展。新型沼氣工程解決了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源源不斷地為附近農民提供燃料,還有效減少了化肥的使用,改善了農產品的品質。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李亞平說,羅坊鎮的沼氣集中供氣項目令人眼睛一亮、豁然開朗。
規模化養殖污染之痛據統計,全省現有1.3萬家規模(500頭)以上養豬場,其中多數未能建設完善的環保設施并對廢棄物進行有效處理、實現達標排放。不少養殖場豬糞液直排、溢排、偷排,有的養豬場雖建了沼氣項目,但在應付環評和套取國家補貼之后成為擺設。由于末端處理不到位,一些養殖場又黑又臭的高濃度豬糞水直排或只經過簡單沉淀后溢排、漏排,嚴重污染附近的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威脅我省山清水秀的大好環境和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一路走來,檢查采訪組查看了九江、吉安、新余等地的10多家大中型規模化養殖企業,除吉安縣固江鎮的溫氏養豬場建有較完善的沼氣設施及末端處理設施外,其他規模化養豬場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環保設施不完善、不運行以及監督不到位的問題。有的養豬場廢水直排威脅飲用水源,有的糞液無序存放,惡臭彌漫,讓人觸目驚心。
相比城鎮生活污水和工業園區污水的集中處理和監控,目前,全省規模化養殖業的廢棄物處理非常滯后,欠賬太多,監管乏力,幾乎沒有一家安裝了電子監控設備。所幸的是,對于規模化養殖污染問題的困惑和疑慮,我們在羅坊鎮集中沼氣供應工程中找到了答案。尤其是,針對目前養豬場普遍存在的病死豬問題,沼氣站建設了病死豬集中無害化處理中心,幫助養豬場建設冷庫,定期收集病死豬,統一運送到沼氣站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杜絕了病死豬肉流向社會。羅坊新型沼氣站的建設和運行對消除防治規模化養殖以及農業面源污染具有示范意義,對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具有引領作用。這項沼氣惠民、惠農工程值得在全省推廣、復制。
新型農業路在何方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環境、食品和飲用水安全問題。傳統農業必須轉型升級,走出粗放農業和農業面源污染的怪圈,在科技支撐下,實實在在地發展綠色循環農業,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羅坊沼氣站負責人、江西正合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萬里平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生態新羅坊的美好藍圖——羅坊是個農業大鎮,主要作物是水稻、新余蜜橘和蔬菜,它們產生的廢棄物不經處理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同時它們又是非常好的發酵原料。為此,公司建設的沼氣站項目集成了沼氣集中供應站、病死豬無害化處理中心和生態循環農業園等三個部分。下一步,將充分利用當地大量的農業廢棄物,建設一個沼氣發電項目,實現區域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屆時,將形成“N+2+N”的三位一體循環生態農業模式,即養殖業子系統+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和有機肥處理中心+種植業子系統,日消化各類廢棄物200噸,產生沼氣2.5萬立方米,日發電4萬千瓦時,產生的沼渣沼液運送至有機肥生產中心。同時,以2.5萬畝循環生態農業核心區,帶動羅坊鎮10萬畝有機農產品種植、加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走近沼氣站一片200畝的試驗田,就仿佛置身在綠色天堂。試驗田所用的肥料是沼氣站的副產品——沼渣沼液,試驗田綠油油的禾苗,預示著綠色農業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