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夏季,豬場會注重降溫防暑,更多關注發燒高熱豬,但容易忽視或直接放棄低體溫豬。因為這些低溫癥豬治愈率往往比高溫豬還低。夏季氣溫高、晝夜溫差小、濕度大,加上豬是恒溫動物,皮下脂肪厚,生豬散熱增強,常通過舌頭上的水分蒸發帶走熱量,若沒及時補充相應的滲鹽水分,則采食量下降,新陳代謝緩慢,引起低熱、高熱(最常見感冒)、體溫失衡,若此時沒及時糾正過來,繼而成低溫癥,最后進入瀕死期。
體溫是機體內正邪搏擊、機能盛衰的輸出信息。體溫的變化是豬病診斷的敏感指標之一。豬的正常體溫是 38℃-39.5℃。低溫癥是指患豬的體溫低于正常溫度的臨界值即37.8℃以下,是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常或自身代謝功能異常的綜合性疾病,一般為虛寒癥。臨床獸醫視其為危急難治之癥,往往診斷為不治之癥而放棄治療。
低溫癥豬發病原因復雜多樣,各種豬均可發生,常見于產前產后幾天的母豬、高熱降溫不當的豬、重度營養不良的瘦小豬、病后期的豬、中毒豬等。
低溫癥豬常表現為:精神極差,眼睛無神,結膜蒼白黃染,皮膚蒼白常有紫紺,心跳無力緩慢,呼吸微弱;耳鼻、四肢及全身冰涼,喜臥;站立時四肢無力,走路打晃;中后期四肢痙攣,煩躁不安,抽搐,昏迷休克,小便失禁而衰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