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雞確實幫了大忙,兒子的藥費和外孫兒的生活費基本上都能解決,我也可以松口氣了。”7月15日,江津區吳灘鎮邢家村的唐富明,一邊將這幾天來收獲的一籃子土雞蛋交到村里的合作社負責人手里,一邊感慨地說道。
唐富明一家四口人,她的丈夫、兒子均因病喪失勞動能力,還有一名年僅12歲的孫兒。過去,他們一家的主要靠62歲的唐福明一人種點糧食和養蠶,再加上政府的援助來維持生活。
“以前家里就我一個老太婆,沒辦法掙錢。多虧政府幫忙引進了‘國際小母?!椖?,現在我每月收入一千多塊錢!”唐富明說,現在她一個人就可以一邊照顧病人,一邊在家養上四五十只土雞,簡單喂養20幾天,產蛋時每天都有四五十元的收入,全家人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
唐富明所說的“國際小母牛”,是一家國際非官方扶貧組織,該組織自1944年創立以來,已在100多個國家開展了扶貧項目。2008年、2012年,經江津區畜牧獸醫局的申請,該組織先后兩次落地在江津開展扶貧項目,第一次在先鋒鎮麻柳、保坪等兩村,第二次在永興鎮大塝、嘉平鎮紫荊和大埡、吳灘鎮邢家等4個村。
唐富明的故事,正是江津區引進“國際小母?!表椖柯涞?年來,摸索出的“小群散養、生態環?!绷窒吗B雞模式給貧困農戶帶來的變化縮影。
該項目主要通過向社會募捐的形式籌集資金,然后以“禮品款”等形式直接發放資金或是購買雞苗發放給農戶。農戶賺錢后,再把“禮品款”返還并傳遞給下一戶,從而循環帶動貧困地區農民脫貧。 爭取到這個項目落地后,江津區畜牧獸醫局結合實際,對其操作流程進行了進一步優化:由扶貧項目資金統一訂購蛋肉兼用型育成雞,農戶只需飼養20-30天即可產蛋;飼養主要利用當地林業資源豐富的優勢,以每群約50只的小群散養方式,農村留守老年人、婦女等勞動力可迅速學會操作。同時,獸醫站定期組織培訓和上門指導,嚴格規范雞場免疫等工作。
為促進雞蛋銷售,各村還專門成立了專業合作社(互助組)。如唐富明所在邢家村的“君寶專業合作社”,每天就替該村100余戶農戶銷售雞蛋2500枚左右,日均產生效益3700多元,每年為村民創收超過135萬元。同時,政府搭臺,協調各專業合作社進行產銷融合,在江津城區開設了雞蛋直銷店,“土生土長”的雞蛋已成為市民搶手貨。
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在江津的3個鎮4個村成立23個互助組,直接幫扶了564個家庭,成為了農村貧困戶家庭或勞動力缺失家庭脫掉“貧困帽”的有效手段。預計到2017年,通過“禮品”傳遞,還將幫助另外650個家庭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