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國內豬肉價格飆漲,吃豬肉成為一種比較奢侈的現象,時任中國總理的溫家寶親自率隊展開調研,關心起人們是否吃得起肉的問題,這讓當時無數國民異常感動。當前中國豬肉價格再度高企,作為當前政府總理李克強又該當如何呢?
中國經濟仿佛一直在輪回中運轉。2007年,中國A股火爆異常,當無數人歡欣鼓舞入市一展身手時,不曾想被豬抄了后路,面對全國豬肉價格一路飆升,當時中國總理溫家寶親自調研,關心起全民是否吃得起肉的問題。8年時間過去了,中國當前面臨同樣情形,一方面中國A股紅火異常,另一方面豬肉價格再度高漲,一輪“與豬對抗”的游戲恐怕又將開啟。
根據中國農業部數據顯示,今年5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923萬頭,同比和環比分別下跌15.5%和1.2%,相比前期高點5,068萬頭,下降了22.59%。自今年3月開始,豬價在4個月里上漲50%。
“這3年不容易,挺過來的,欄里有豬的,現在都在笑。”廊坊勝利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紹志認為,此輪豬周期超出大部分業內人士的經驗判斷,大幅漲價提前半年到來,在淡季出現了價格大逆轉。這源于兩方面原因,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供少于求,另一個則是進口肉與走私肉,壓低了國內豬肉價格,但由于政府和海關加大了打擊力度,讓市面上的走私肉有所減少,直接促成此次價格反彈。
按照中國養殖經驗,豬周期差不多總是一年漲、一年平、一年跌,同時大的豬周期里又套著小的豬周期。即養殖戶一年內總有幾個月分別賺、平、賠。由于很多養殖戶經驗不足和信息不對稱因素,最終在豬周期的市場波動中倒下,形成典型的“豬吃人”現象。
“那時候看到豬價瘋漲,每頭豬至少可賺二三百元,就把積蓄全部投入養豬了。”一位曾經的養殖戶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訴苦:“沒想到進入市場,就開始小幅波動,豬肉價格一連16個月連續下跌。養下去的話賣不掉,繼續虧損,不養的話前期投入的錢打了水漂。怎么辦?”經過痛苦的思想斗爭后,這位養殖戶不得不忍痛拆毀豬場,清退工人,滿懷遺憾地退出養豬市場。
長期以來,中國養豬產業就是一個隨波逐流的產業。由于市場波動劇烈,不確定因素眾多,大部分養殖戶只能隨行就市,往往形成“一窩蜂”效應,在豬肉價格高企時紛紛入市,以求獲取高額利潤,當豬肉價格低迷時,往往自認倒霉宰殺關門或被其他企業收購。在這種背景下,抗風險低和成本管控能力弱的養殖戶,通常難以抵抗市場周期,虧損乃至破產的現象屢見不鮮。
谷賤傷農、菜貴傷民。無論豬肉、蔬菜還是各種農產品,價格彈性都比較低。這些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不僅對生產者(養殖戶)形成損害,而且也對消費者乃至社會形成負擔。例如豬肉,是一國物價的先行指標,如果價格上漲過快,必然引發通脹預期,這樣一來,將形成一連串傳導效應,當年溫家寶總理之所以過問豬肉價格,原因就在于,如果農產品價格上漲過快,將誘發社會工資上漲,進而引發其他各種商品價格上漲,讓中國經濟陷入滯漲當中。
而這和中國缺乏完善的農產品產銷計劃、政府合理補貼等因素緊密相關。在歐美,各國制定嚴格的農產品產銷計劃,從而掌控本國農業的產銷情況。還以養豬為例,美國政府與養殖戶簽訂合同,國家并不會鼓勵農民過多養殖,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沒有補貼的豬肉在市場上毫無競爭力,農民多養就要賠錢。作為國家經過系統測算,對生產和需求進行細密的預估,通過合理補貼保證養殖戶利益的同時,花費最少的資本來降低納稅人的負擔。
另外,美國農業部作為國家資本的代表,成為指導美國農業生產與食品價格的“指南針”。即通過農業生產與預測、經濟與農業的互動關系、農產品市場開發與推廣,支持美國農業的穩定發展。可以說,長期以來,美國農業部通過運用大量先進科技和管理手段,對國內農產品和糧食生產狀況進行系統監控和分析預測,讓農民和養殖戶隨之獲取最為可靠、真實的數據和信息。
隨著互聯網技術應用,當前美國建成世界最大的農業計算機網絡系統,覆蓋了全美46個州、加拿大的6個省和美加以外的7個國家,連通美國農業部、15個州的農業署、36所大學和大量的農業企業。用戶通過家中的電話、電視或電腦,便可共享網絡中的信息資源。讓農業中的利益各方能夠更及時、準確、完整地獲得市場信息,有效地減少農業經營的生產風險。
不僅如此,美國農業部還設立農業市場服務局和外國農業局,為農業產業鏈的各部門在美國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銷售提供系統化服務。 農業市場局為農業行業提供廣泛的市場營銷服務,為600多種農業商品建立了分級標準,以幫助買者和賣者在互相認可的質量水平上進行交易。而且,農業市場局的市場新聞報告為生產者、加工者、銷售者等提供了準確的信息,以幫助他們在市場上的營銷活動。 通過農業市場局的工作,支持整個復雜的農產品和食品產業鏈,確保美國農產品和食品市場的高效運作。
美國國家資本的投入、農業部信息、數據、技術的扶持、系統完善的產銷計劃配合,讓美國農業和農民形成強大的國際競爭力。美國農場主們能夠及時了解最真實、可靠的信息,并且準確做出判斷,安排自己的生產計劃,有效防止“一窩蜂”現象出現,從而避免在市場周期當中遭遇虧損。從這一點看,政府機構和生產者,已然形成緊密互動的利益共同體,在為社會提供豐裕農產品同時,最大限度維護各自利益,從而實現雙贏局面。
以上這些中國目前環境下尚不具備,由于農民和養殖戶不了解市場狀況,不掌握最真實、可靠的信息,缺乏政府的定向系統扶持和補貼,因此只能在一輪輪市場周期中經受洗禮,讓農產品價格呈現過山車情形。與其他產業相比,農業是相對脆弱并需要大力扶持的產業,并且,農業更加關乎到一國社會和經濟的生死存亡,政府引導生產、提供扶持責無旁貸。中國政府只有將廣大農民轉變成富裕群體,使之過上中產階層的生活,所謂的經濟結構轉型和提振內需才能真正得以實現,然而,依照現下環境,如實現這一目標可謂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