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獸藥殘留已逐漸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社會熱點問題。近年來獸藥殘留引起食物中毒和影響畜禽產品出口的報道越來越多。藥物殘留不僅可以直接對人體產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細菌耐藥性的增加,還可以通過環境和食物鏈的作用間接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危害。而且獸藥殘留還影響我國養殖業的發展和走向國際市場。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和控制獸藥殘留的發生。
[關鍵詞] 獸藥;殘留;毒性;環境
現代養殖業日益趨向于規模化、集約化,使用抗生素、維生素、激素、金屬微量元素等,更成為保障畜牧業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科學知識的缺乏和經濟利益的驅使,在養殖業中濫用藥物的現象普遍存在。在我國情況尤為嚴重。濫用獸藥的直接后果是導致獸藥在動物性食品中的殘留,攝入人體后,影響人類的健康。動物性食品中的獸藥殘留對人的潛在危害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重視。
1 獸藥殘留的現狀
獸藥殘留主要是由于不合理使用藥物治療疾病和作為飼料添加劑而引起。發達國家很早就對獸藥殘留問題開始關注。大多數國家在評價和使用添加劑時均以JECFA(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的建議作為指導原則。JECFA是一個毒理學的國際專家小組,于1987年第32次會議報告了有關獸藥殘留的毒性評價,將目前的獸藥殘留分為七類,分別為:抗生素類,驅腸蟲藥類,生長促進劑類,抗原蟲藥類,滅錐蟲藥類,鎮靜劑類和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斷劑。我國雖已制定“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殘留最高限量”標準,但尚未得到有效實施。據估計,濫用和超標使用獸藥尤其是抗菌藥物的狀況是十分嚴重的。
去年以來,“瘦肉精”(鹽酸克倫特羅)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引起了國人的普遍擔心。據廣東省獸藥監察所提供的一份報告說,廣州市去年初對待宰生豬進行抽檢,鹽酸克倫特羅殘留陽性率高達59.4%,廣州近郊及順德、增城、博羅和四會等地查出非法大量生產出售含鹽酸克倫特羅的飼料添加劑。今年1月,浙江省杭州、金華、嘉興等地相繼發生六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者相繼出現臉色潮紅、胸悶、心悸等食物中毒現象。省疾控中心在送檢的食物樣品中測出了不同濃度的“瘦肉精”。今年2月,北京市衛生局在6家集貿市場采集了53件生豬肝樣品,由北京市衛生防疫站進行鹽酸克倫特羅檢驗,結果有4件陽性,陽性率為7.5%,含量為0.01~0.06%mg/kg。
一些文獻報道了用國標TCC法測定的我國部分地區市售鮮牛乳中抗生素殘留的情況。李權超1991年、王曉光1992測得長春市市售鮮牛乳中抗生素陽性率為分別3.3%和2.5%。安增海1997年、張利琴1999年、常建軍2000年測得西寧市市售鮮牛乳中抗生素陽性率分別為2%、11.7%和5.3%。
前些年,我國畜禽產品開始進入國際市場,但由于藥殘超標而被某些國家退貨、銷毀,甚至中斷貿易往來。1990年出口日本的一萬噸肉雞,由于檢測出抗球蟲藥氯羥吡啶的殘留量超標,要求我國政府銷毀所有產品,給我國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同年,出口到德國的蜂蜜由于農藥“殺蟲脒”殘留超標而被退貨,接著歐共體、美國、日本也相繼拒絕進口我國蜂蜜,使我國蜂蜜在世界市場上的銷售發生嚴重困難。1998年4月,從內地出口到香港的生豬,其內臟食后導致17人中毒。其原因是內臟中含有違禁藥“鹽酸克倫特羅”。此外,我國出口的畜禽產品還多次出現含安眠酮類、雌性激素、抗生素等藥物殘留超標而被取消出口的事件。
鰻魚養殖和加工是90年代以來在我國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廣西等地區發展起來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三高”農業產業,其規模和技術含量在90年代中期得到迅速擴大和提高。我國的鰻魚及其制品主要銷往日本。日本曾對我國出口鰻魚進行過調查,發現抗生素在中國鰻魚養殖中普遍使用,藥物殘留檢出率相當高。日本政府于1994年制訂法規,規定對來自中國的鰻魚須加強對抗生素、磺胺制劑及惡喹酸三項有害物質控制檢查,其中土霉素等四環素類抗生素要求未檢出(檢測限為0.1mg/kg)。今年4月10日起,日本決定對進入日市場的鰻魚及制品逐批抽檢是否有土霉素殘留。這意味著中國出口鰻魚將面臨一次嚴峻的挑戰。如果有關方面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鰻魚加工企業、養殖戶、鰻魚飼料加工企業可能將受到嚴重的沖擊。
1995、1996年,歐盟獸醫委員會派員對我國進行了考察和評估,認為我國的獸醫衛生狀況達不到歐盟的要求,于是做出了從1996年8月1日起,禁止從我國進口禽肉的決定。1997,1998年歐盟又派員來華考察,結果仍達不到其要求。目前,我國肉蛋奶的出口形式仍相當嚴峻。
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今后發達國家低價、低殘留的動物性食品勢必大量涌入我國。如果不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不但我國的動物性食品出口不暢,而且連在國內市場的地位也會受到嚴重沖擊。
值得欣慰的是,雖然我國獸藥殘留的研究工作起步較晚,但有關部門已開始重視動物性食品中的獸藥殘留問題,制訂了各種監控獸藥殘留的法規,修訂了《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殘留最高限量標準》,并開始建立全國范圍的獸藥殘留監控體系。
2 獸藥殘留對公共衛生及環境的危害
2.1 毒性作用
2.1.1急性中毒
若一次攝入殘留物的量過大,會出現急性中毒反應。如在西班牙,有43個家庭的成員在一次吃了牛肝后,發生了集體食物中毒。原因是牛肝中含大量由飼料而來的鹽酸克倫特羅。1998年5月,香港居民因食用內地供應的豬內臟,造成17人中毒。同時,廣東省高明市人民醫院也在一周內接診了7例因喝豬肺湯而中毒的患者。今年1月8日和10日,浙江省兩地分別發生大量市民食物中毒事件,中毒原因為市民所吃豬肉中含有鹽酸克倫特羅。當然急性中毒的事件發生相對來說是很少的,藥物殘留的危害絕大多數是通過長期接觸或逐漸蓄積而造成的。
2.1.2過敏反應和變態反應
一些抗菌藥物如青霉素、磺胺類藥物、四環素及某些氨基糖甙類抗生素能使部分人群發生過敏反應。過敏反應癥狀多種多樣,輕者表現為麻疹、發熱、關節腫痛及蜂窩織炎等。嚴重時可出現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當這些抗菌藥物殘留于肉食品中進入人體后,就使部分敏感人群致敏,產生抗體。當這些被致敏的個體再接觸這些抗生素或用這些抗生素治療時,這些抗生素就會與抗體結合生成抗原抗體復合物,發生過敏反應。英國一對青霉素高度敏感的病人,食用約含10IU/ml青霉素的商品牛奶后,發生了變態反應。1984年,美國一45歲婦女產生了變態反應,是由于食用了含青霉素的冷凍正餐。
2.1.3三致作用
即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藥物及環境中的化學藥品可引起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而造成對人類的潛在危害。如苯并咪唑類抗蠕蟲藥,通過抑制細胞活性,可殺滅蠕蟲及蟲卵,抗蠕蟲作用廣泛。然而,其抑制細胞活性的作用使其具有潛在的致突變性和致畸性。許多國家認為,在人的食物中不能允許含有任何量的已知致癌物。對曾用致癌物進行治療或飼喂過的食品動物,屠宰時其食用組織中不允許有致癌物的殘留。當人們長期食用含三致作用藥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時,這些殘留物便會對人體產生有害作用,或在人體中蓄積,最終產生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近年來人群中腫瘤發生率不斷升高,人們懷疑與環境污染及動物性食品中藥物殘留有關。如雌激素、硝基呋喃類、砷制劑等都已被證明具有致癌作用,許多國家都已禁止這些藥物用于食品動物。
2.1.4對胃腸道菌群的影響
正常機體內寄生著大量菌群,如果長期與動物性食品中低劑量的抗菌藥物殘留接觸,就會抑制或殺滅敏感菌,耐藥菌或條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壞。使機體易發感染性疾病,而且由于耐藥而難以治療。Mokhtar報道,感染血吸蟲的27位病人,在用吡喹酮治療前后對結腸的菌叢進行了評價,在治療后的48h,需氧菌和類大腸桿菌記數有顯著增加。
2.2 細菌耐藥性增加
近些年來,由于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細菌耐藥性不斷加強,而且很多細菌已由單藥耐藥發展到多重耐藥。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實際上等于持續低劑量用藥。動物機體長期與藥物接觸,造成耐藥菌不斷增多,耐藥性也不斷增強。抗菌藥物殘留于動物性食品中,同樣使人也長期與藥物接觸,導致人體內耐藥菌的增加。如今,不管是在動物體內,還是在人體內,細菌的耐藥性已經達到了較嚴重的程度。據日本明治制藥1996年統計,從動物分離的沙門氏菌,耐四環素的比例分別為:家禽10%、豬58%、牛85%;耐鏈霉素的比例分別為:家禽8.8%、豬44%、牛34%。劉永先等報道了1998年延安地區1230株臨床分離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G+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達98%,對頭孢菌素耐藥率為10%~20%。G-菌對氨芐青霉素的耐藥率為80%,對頭孢菌素的耐藥率為30%,對氟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率為10%~20%。李春梅等從臨床標本中分離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對青霉素G、氨芐青霉素、頭孢噻吩、慶大霉素、環丙沙星、林可霉素及紅霉素均高度耐藥。
現在人們很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動物病原菌的耐藥基因是否會傳遞給人類病原菌。因為已經證實,人與人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均存在耐藥基因的傳遞問題。如那些本身與抗生素沒有直接接觸,但卻與正在或曾與抗生素接觸的人是近鄰的人,均發現攜帶有大量耐藥質粒。而住在世界上從未使用過抗生素地區的人群體內,也發現了這些質粒。動物的情況也與人相似。而關于人和動物之間耐藥質粒的傳遞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論。但有一些實驗已經證實了耐藥基因是可以在人和動物之間相互傳遞的。StuartLevy用攜帶標記耐氯霉素和四環素類藥物pSL222-6質粒的鳥源大腸桿菌菌株感染了兩只母雞,然后他對曾與這些雞有接觸的人進行了兩個月的研究,結果在兩人中發現了上述質粒。Hunter等從應用阿普拉霉素多年的豬場的仔豬糞便、周圍環境、牛舍、牧場主的糞便中分離到了對阿普拉霉素耐藥的大腸桿菌,這些耐藥菌株中都含有一個相似的大約為62kb編碼對阿普拉霉素耐藥的質粒,而且這些質粒可以相互傳遞。1997年日本發生O-157大腸桿菌風波及沙門氏菌中毒事件,后證明與畜禽致病菌及其耐藥性有關。
2.3 對臨床用藥的影響獸藥殘留給機體帶來毒性,并使細菌耐藥性增加,影響著臨床常規用藥,乃至引起病人的生命危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3.1給臨床診治疾病帶來困難
長期接觸某種抗生素,可使機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下降,以致引發各種病變,引起疑難病癥,或用藥時產生不明原因的毒副作用,給臨床診治帶來困難。臨床上使用芐丙酮香豆素時,常可能導致出血。婦女常出現月經過多、經期紊亂、性功能紊亂等癥,且久治不愈。引起這些病癥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肉食品中維生素E的殘留,為維生素E可對維生素K產生拮抗作用所致。臨床醫生一般難以考慮到這一點。維生素E在畜牧生產中稱為萬能維生素,對于畜禽的生長、保育均有很重要的作用,投放量大,引起的殘留量也大。肉制品、臟器及蛋中均有較多殘留。
2.3.2抗菌藥物失效,使醫療費用過高,社會負擔加重臨床致病菌耐藥性的不斷增加,使抗生素的藥效越來越低,使用標準給藥劑量已經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必須不斷加大劑量才可能有效。而且,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時,醫生第一次開的抗菌藥物往往失敗,病人只好再試幾種藥物,使醫療費不斷增加。辛西亞.吉伯特曾給一位腎病患者以種種抗生素,但令人絕望的是,無論何種片劑、膠囊或注射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