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全球的豬肉消費中,有半數進了中國民眾肚子里,但中國國內豬肉主要由小農供應,只要成本上升,小農們就會減少養豬數量,由此衍生的產業景氣循環起落已然帶動豬價在今年創下歷史新高。
由于擔心民生必需品價格波動恐將造成社會沖擊,中國政府正試圖發展一個更為可靠的食物供應鏈,但至少到2016年第一季之前供應仍可能持續緊俏,且進口將會跳升。
荷蘭合作銀行目前預估今年中國豬肉進口將跳升54%至200萬噸,主要受惠者為歐盟國家。
當豬價2011年大漲時,政府的因應之道是提供補貼以鼓勵增產。但這么做卻導致豬肉嚴重供應過剩、豬價下滑,迫使養豬戶屠宰母豬減少飼養量,直到供應數量大減為止。
無可避免地,豬價再度轉升,目前福建省生豬價格報每公斤20元人民幣(3.22美元),今年年初報在每公斤13.6元人民幣。中國一些最大的豬只養殖場是位于福建。
“在高利潤率的帶動下,許多農戶開始增產,”香港荷蘭合作銀行家畜行業分析師Pan Chenjun表示。“他們正停止屠宰母豬以增產,而許多大型養豬場也正增加供應。
雖然中國有約八成的豬肉是由小農供應,但養殖超過3,000頭豬的農場正迅速擴張,因北京當局正試圖發展更為穩定的食物供應鏈。
過去五年,中大型農場的豬只供應已經增加一倍。
2013年,中國最大肉品生產商、未上市公司雙匯集團以47億美元收購美國豬肉生產商Smithfield Group,這個交易被視為是中國發展一流肉品行業的表態。
然而短期而言,豬肉供給可能持續吃緊。
根據荷蘭合作銀行數據,6月底時,中國種豬數量處于3,900萬頭的歷史低點,遠低于2013年創下的歷史高點5,010萬頭。政府指出,豬只數量連續22個月下滑,已經來到2008年以來最低。
荷蘭合作銀行指出,生豬供應已從2013年底的歷史高點4.68億頭下滑至3.84億頭。
搜豬網(soozhu.com)分析師馮永輝表示,“現在增加種豬數量并不是說明天就會生出小豬.。。在增加種豬供應后,小豬要經過一年的生長期才能上市。”
對于豬價可能引發的通脹率影響,中國農業部本周淡然表示,豬價不會出現像2011年的暴漲行情,雖然農業部也承認這波漲勢離結束尚遠。
即使如此,澳新銀行估計,當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有0.2個百分點的增幅,是由6月豬肉平均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7%所拉動。
**環保壓力**
新環保法令是另一個加重短期供應問題的因素,新法促使省級政府遷移一些養豬場遠離城市中心。
2015年1月1日新的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福建、廣東及江蘇等地已開始下令嚴重低于標準的養殖場關閉或遷移。在這段期間,甚至有部分中大型養豬場因為無法達到新的標準而關閉。
全球一年豬肉消費量約1.10億噸。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中國今年豬肉消費量預估將升至5,740萬噸,較10年前的4,510萬噸高出27%。
由于本地養豬場無法供應這么高的數量,豬肉進口量預料將上升,一些分析師預測今年進口量200萬噸,高于去年的130萬噸。
行業消息人士稱,中國打算從墨西哥、泰國、及巴西進口豬肉,但德國已經是這波進口商機的大贏家之一。
德國肉品協會VDF指出,2015年上半年德國出口到中國的豬肉數量較上年同期成長一倍,達到8.34萬噸。
“我們覺得有望維持這個水準,”VDF執行長Heike Harstick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