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體水平看,發展速度快是我國養羊業的一大特點。
但我國綿羊和山羊良種化程度低,生產性能不高;科技成果向生產方面的轉化慢,勞動生產率低。因此,我國養羊業每年向社會提供的羊產品(羊肉、羊毛、羊皮、山羊絨等)的數量和質量,都不能滿足我國國民經濟日益發展的需要,2000 年我國人均羊肉占有量僅為2 . 4 千克。所以,我國還不是養羊強國。
同一些發達國家的養羊業相比,我國養羊業的生產管理和科技水平還比較落后。比如,20 世紀90 年代中期,我國屠宰羊只的平均胭體重約12 千克,平均每只存欄羊的產肉量約7 . 5 千克,平均每只存欄羊的產毛量2 . 18 千克,同養羊業發達國家尚有較大差距。
具體說來,我國養羊業存在的問題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其一,長期片面追求發展速度,追求養殖數量和總產,對品種結構的調整和改良重視不夠,因而造成牧區草原超載放牧,草原退化,草原生態惡化。與此同時,牧區水、電、路、棚圈建設、人居住宿條件和飼料生產等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未能有效改善,基本上仍在“靠天養羊”,因而導致牧區養羊數量和質量呈現下降趨勢。
農區養羊因農牧矛盾、林牧矛盾等傳統思想的影響,認識上重視不夠,投人少,也缺少統籌規劃和綜合服務。因此,我國大部分農區養羊資源未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就是已經興起的農區養羊地區,大部分也還停留在千家萬戶的小生產狀態,飼養管理仍較粗放,低投人、低產出,難以形成規模飼養和規模效益。這種分散經營和粗放的飼養管理方式,難以合理有效地發揮當地資源潛力,而且還制約著綜合配套先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其二,農牧區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滯后,從事養羊生產第一線的基層技術力量薄弱,直接制約著應用技術的轉化和整體生產水平的全面提高。比如當前我國國內市場對羊肉需求急劇增長,這大大刺激了肉羊產業的發展,而使我國很多地區掀起了肉羊飼養熱潮,但至今所生產的羊肉,在數量和質量上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市場上銷售的羊肉仍以成年羊肉為主,羔羊肉占的比例則較小,所以肉羊業發展還有很大空間。
就在肉羊業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我們也看到有相當一部分很想發展肉羊生產的農牧民并不懂得如何生產肉羊,用什么品種繁殖肉羊,怎樣肥育肉羊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就需要一批專業技術人員為他們提供技術服務,并盡快改善產區的基礎設施,提供發展肉羊產業所必需的相應技術設備。
其三.綿羊和山羊品種良種化程度低,生產力水平不高。20 世紀90 年代中期,我國細毛羊、半細毛羊及其雜種羊的數量約占同期全國綿羊總數的1 / 3 ,在一些細毛羊、半細毛羊改良地區還出現了用當地土種羊回交倒退的現象,而真正培育的肉用綿羊品種還是空白。
山羊的良種比例則更低,除了遼寧絨山羊、內蒙古白絨山羊、中衛裘皮山羊等地方良種外,培育品種有西農奶山羊、關中奶山羊、嘮山奶山羊、南江黃羊等。其中僅有南江黃羊為培育的肉用山羊品種。其余絕大部分山羊是沒有特殊生產用途的地方品種,生產性能低下。因此,我國養羊業的總體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均因此而受到很大影響。
其四,養羊生產跨地域聯片規模化產業化基地建設剛剛起步,尚處在改革、轉制的初級階段,還需要一個比較長期的運作和調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