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數據顯示,7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總水平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1.6%。同比漲幅為今年以來最高水平。光大宏觀分析認為,豬價推動通脹小幅上升,但不改貨幣寬松格局。詳文如下:
數據點評
7月CPI小幅上升,PPI跌幅進一步擴大。根據統計局今日公布數據,7月CPI同比增長從上月的1.4%上升到1.6%,符合我們的預期,略高于市場1.5%的預測均值(表格1)。同月,PPI同比跌幅則較6月擴大0.6個百分點至5.4%,跌幅大于我們和市場5.0%的預期(圖1,表1)。
豬肉價格上漲推動CPI數字上揚。3 月末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上行,7月環比上漲9.9%(圖3),推動CPI食品價格環比增速提高0.9個百分點(圖2)。季節性和供需失衡共同推動豬肉價格大幅上行。3月末至7月末,22大省市豬肉平均價格累計上漲33.9%,其中季節性因素貢獻11.2個百分點,占比32.8%。更為重要的是,過去幾年豬肉價格下跌與飼料價格調整滯后導致養豬戶持續虧損,豬肉庫存大幅下降,供需出現一定失衡。6月生豬存欄量繼續環比減少154萬頭至3.85億頭,而能繁母豬繼續下降24萬頭至3899萬頭(圖4)。供需失衡推動豬肉進入上漲周期,但豬肉出現類似于2011年暴漲的可能性有限。首先,養豬成本中最為主要的飼料成本持續下行,豬肉價格上漲顯著帶動養豬利潤攀升,增加補庫存意愿,仔豬與豬肉價格已經從3月初的2.7元/千克擴大至7月末的16.2元/千克,顯示補庫存意愿顯著提升。其次,整體需求維持疲弱,社會零售中餐飲收入維持在11.5%附近低位。再次,牛羊等其它肉類價格維持平穩甚至有所下跌,將通過替代作用對豬肉產生一定抑制。豬肉價格難以出現類似于2011年的暴漲行情。
需求總體疲弱環境下CPI抬升幅度有限。雖然豬肉價格上行對通脹帶來一定上行壓力,但幅度有限,我們預測年末單月CPI同比會升至2.0%以上,但高度不會太高。經濟疲弱環境下居民收入增速持續放緩,對消費需求形成持續抑制。同時,就業不景氣現象出現,累計城鎮新增就業從今年2月份以來持續同比下降,1季度外出農民工人數同比增速在金融危機后首度落入負值。整體需求疲弱環境下通脹難以大幅抬升。
大宗商品下跌加劇工業品通縮壓力。7 月,PPI與PPIRM環比分別下跌0.7%和0.6%,較上月擴大0.3和0.4個百分點,同比跌幅均擴大至5.4%和6.1%(圖5)。7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下挫,國內相關期貨價格同樣出現顯著下行,帶動工業品通縮壓力加劇(圖5、6)。隨著穩增長政策帶動需求回升,以及基期效應推動,工業品通縮壓力可能有所減緩,工業品價格同比跌幅將在未來幾個月有所收窄。
CPI抬升不改貨幣政策寬松格局。雖然豬肉價格上漲推動CPI通脹抬升,但不改貨幣政策寬松格局。央行[微博]在2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表示:“貨幣政策并不針對個別商品價格變化進行調整,而主要觀察物價的總體水平。”并判斷物價漲幅總體仍有條件保持低位運行。這表明央行認為通脹壓力依然很低,相應的,豬價帶來的CPI數字上升并不會影響貨幣政策基調,下半年將繼續維持寬松。而寬松方式進一步向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擴大社會融資規模轉變。在傳統貨幣政策工具之外,貨幣當局將著力于使用多樣化政策工具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PSL、專項金融債、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擴容、企業債發行條件放緩以及減少房地產開發貸限制等都將成為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有效措施。
光大豬價推動通脹小幅上升 不改貨幣寬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