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控制好無公害蛋鴨場環境?蛋鴨場的產地環境是影響鴨蛋產品質量的基礎因素,是實現蛋鴨無公害生產的必備條件。產地環境主要包括空氣、水源、土質、建筑材料和生產用具等,實現無公害生產所要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有害氣體、有毒有害物質、病原微生物、溫度、濕度和光照等。
一、鴨場外部環境的基本要求
要使蛋鴨達到無公害生產的標準,必須正確選址,認真考察周邊環境,所處位置應該達到以下條件:周圍3千米范圍內沒有大型化工廠、礦場、畜牧場和屠宰場等;距離公路干線、村鎮居民點1千米以上;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電力方便。此外,最好選擇通風透氣良好、排水方便的地塊,土壤最好為自凈能力強的砂壤土。
二、鴨場內部環境的基本要求
鴨場內部布局合理,利于防止疫病的傳播和交叉感染。
1. 飼料生產區(庫房)、辦公(生活)區、養殖區、糞污堆積處理區分開,中間設隔離墻或綠化帶,糞污堆積處理區與養殖區的距離應不少于150米。
2. 污道和凈道分開,即運送飼料和清理糞便的道路分開,不能交叉。
3. 養殖區內,種鴨舍、孵化室、育雛舍、育成舍、商品成鴨舍之間應分開,并保持適當距離,彼此相距15米以上。
4. 鴨舍的布局一般為:消毒更衣室—成鴨舍—育成鴨舍—育雛鴨舍,育雛鴨舍在主風向的上風頭。
5. 鴨舍、運動場、水場組成一個完整的鴨生活單元(或稱養殖單元),面積的大致比例是1∶3∶2,運動場要有15~30°的坡度。
三、蛋鴨對溫度、濕度、光照的要求
雛鴨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御寒能力差,育雛期間要注意保持溫度相對恒定,參考溫度為:1周齡內30~32℃,2~4周齡每周降低2~3℃。若雛鴨有規律地吃食、飲水、排便和休息,說明溫度正常。育雛期間相對濕度要保持在55%~65%,光照時間1周齡內保持為23~24小時,以后每周減少2小時,直至減到14小時為止。蛋鴨為水禽,喜歡游泳,但圈舍不能潮濕,墊草必須干燥。雛鴨出殼3天后,可陸續下水游泳,但時間不能過長。
四、場區環境控制
空氣質量主要受空氣污染物含量的影響,空氣污染物是指由于人類或動物活動過程以及自然現象產生,排入大氣而對人類或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物質,按其特征可分為氣溶膠狀態污染物和氣體狀態污染物。氣溶膠狀態污染物主要有煙塵和飛灰,以及附在其上的病原微生物,按其顆粒大小分為飄塵(可吸入顆粒物)、降塵和總懸浮顆粒物。氣體狀態污染物主要有氨氣、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等。
蛋鴨場的空氣環境分3個區域:緩沖區(指場區周邊向外延伸500米范圍內的區域)、場區(指運動場和水場區域)和舍區(內)。空氣污染物中的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和惡臭等氣體狀態污染物,以及可吸入顆粒物(標準狀態)、總懸浮顆粒物(標準狀態)等氣溶膠狀態污染物等的指標,都要符合農業部行業標準的要求。
鴨舍的空氣環境控制主要指控制空氣污染物的含量,一方面受鴨舍外部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養鴨過程自身產生的污染。在控制和消除污染的同時,必須保證鴨舍溫度、濕度和光照適宜。
1. 控制和消除鴨舍的有害氣體。基本思路是杜絕或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有害氣體一旦產生則應設法降低有害氣體的濃度。具體方法如下:①及時清理糞便,減少糞便中的硫化氫、氨氣在鴨舍內的溢出量。②加強通風換氣,把鴨舍內的氨氣、硫化氫和二氧化碳氣體排出舍外。③在鴨的飼料中加入益生素類活菌制劑,減少糞便中的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產生量。
2. 控制和消除空氣中的氣溶膠狀態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基本思路是減少顆粒物的產生,顆粒物一旦產生則盡量消除。具體方法如下:①加工飼料、取暖和清理衛生等各項活動盡量減少灰塵、煙塵等顆粒物的產生,因為病原微生物一般附著在空氣顆粒物的表面,有些顆粒物還能引起部分蛋鴨過敏。②進行鴨舍除塵,方法包括機械除塵、濕式除塵、過濾式除塵和靜電除塵等。③在鴨場周圍及其運動場進行綠化造林。樹木不僅吸附塵土,而且能夠降低鴨場整個區域的有害氣體濃度,增加氧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