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從中到外,對于所有的農業或者產業來說,農業卻是最古老的祖母級產業,從最初原始人類的采集野果、刀耕火種,到現在的農業科技的發到,各行各業的科技化,信息化,大數據化,農業的初始形態到現在還是保留著它自有的特點。而且農業還是百業之源,工業、商業服務業以及近代出現的千業百態,追根溯源無不出自農業,它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基礎。如今的農業,要想在現代社會求新、求富、求強,就必須聯弱求強,聯強做大。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古老行業要想浴火重生,必須要學會新品牌、新產業、新需求、新模式、新科技,新創意。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做農業的人們大多是訴苦的比較多,而真正掙到錢的卻很少,不過真正賺到錢的也有不少,據說他們都是用的這些“歪門邪道”,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么回事?
“歪門”一:農業品牌
農業首先要練的“武功”是品牌。這是消費者對產品的美好聯想和記憶,是生產者信譽的標識和背書。
以往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而現在則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僅工業需要品牌,農產品也需要品牌的打造。實際上,由于農產品與土地質量和環境的直接相關、土地不可移動或創造,農業的品牌性質更為廣泛,不僅需要企業品牌,還需要地區公共品牌。現代社會人們需求的多元化與高端人群對品牌的依賴度高,為農業品牌化提供了基礎,品牌農業讓農業甩掉了比較效益低的帽子,成為迎戰市場的有力武器。
“歪門”二:農業深加工
說起農業與農產品深加工業的嫁接歷史,就很源遠流長了,人類自從有了自我意識后,就干起了原始加工業。農業“嫁”給深加工,可以把一些不易保存的食物,通過深加工的方式儲存起來,以供食用,同時,很多農產品也是需要經過烤、煮等深加工后方可食用。農業與相對經營利潤率高的加工業聯姻,甘做加工業的原料,結成“魚離不開水、水離不開魚”的魚水深情,對農業來說,這個聯姻的價值和作用很大。
“歪門”三:農業智能技術
智能化技術曾經似乎是工業的專利,只要設計好流程、準備好原料,產品便會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近年農業在信息化上也有了新進展,模擬農作物的生長環境,通過傳感器感知環境情況,經過中心處理器的分析作出決策,發送環境調整或增減生產元素的信息,保證農作物的順利生長,實現全程信息化、智能化。智能化的農業成本高,但在農作物種子種苗培育等技術要求高的環節相當有用。
“歪門”四:農業休閑
可以說,農業和休閑的聯姻,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見慣了高樓大廈鋼筋水泥的都市人,很希望自己能融入大自然,呼吸清新空氣,體會那種“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的意境,盡情享受在大自然下嘻耍、夜幕下燒烤狂歡、農家樂的悠閑。
近年來,農業與休閑的“婚姻”滋生出愛的結晶,休閑農莊在蓬勃發展,讓人在幸福中自覺打開胸懷,享受大自然賜予的盛宴。業內專家指出,到2020年,休閑農業有望成為改善農業的支柱性產業。
“歪門”五:農業創意
近年來,很多大陸新農人到臺灣考察現代農業,說到臺灣農業,融入文化創意是其一大亮點。農業嫁給“創意”可說是上天的杰作。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畫布,而農業是畫布中的主要元素,它雖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卻能夠呈現最新、最美的圖畫。
創意與農業的聯合,既可以體現為花兒朵朵、綠茵無限、連綿萬里的鴻篇巨制,讓人為大自然的神奇萬千嘆為觀止,也可以通過磨具雕制和工藝篆刻體現為小巧玲瓏、情意無限的工藝品,讓人領略到小小農作物的巧奪天工、遐思綿綿。
“邪道”一:農業體驗
移動互聯網時代,體驗成為消費者購物的樂趣。以往常說“沒吃過豬肉,但見過豬跑”,而現在,很多人是“吃過了豬肉”,還想親眼“見識豬跑”,更想親自“喂喂豬”,見識豬生長的全過程。體驗農業由此得以迅速發展。
農業嫁接體驗,最直接的表現是農業采摘園火熱的場景。雖然同樣的蔬菜和水果,自己采摘的價格要高出市價,但人們仍在享受著采摘的樂趣。在消費者對放心農產品日趨關注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希望參與到農業的生產過程中,見識農業的生長,體驗農業勞動的辛苦,分享農業收獲的幸福。
社區支持農業,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市民們租用農場的小片土地,利用節假日到農場勞動或委托農場工人代為勞動,盡管產出的農產品成本遠遠高于市場銷售的同類農產品價格,但品嘗到自己經手的農產品總有種特別的幸福,同樣勞動過程本身也有別人無法感知的快樂。
“邪道”二:農業城市
農業因社會的發展與工商業分業,鄉村與產業的發展與城鎮分治,分業、分治并不等于徹底分離,脫離鄉村的城市盡管偉岸,卻總缺少田園的細膩,鋼筋水泥雖然堅實有力,卻少了綠色的溫馨。
這種情況下,以陽臺農業為主的城市農業由此而產生,陽臺花房是城市農業的雛形,閑暇之余為小小花兒澆點水施施肥是何等的恬靜而快意。由陽臺花房推演出陽臺蔬菜、陽臺水果,微型庭院蔬菜、庭院水果,美學的盆景和實用價值結合既凈化空氣,又健身休閑,家庭種植不僅方便,而且更加溫馨。
“邪道”三:農業鄉愁
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鄉愁是留在頭腦中兒時的記憶,美好而持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大多數人心中鄉愁最完美的體現。
“鄉愁”是思鄉之愁,思念鄉村文化、田園,思念農田環繞、小橋流水,思念庭院農業、平房院落、雞鳴犬吠。農業嫁接“鄉愁”更多的是回歸自然,展現鄉村文化,通過“鄉愁”,吸引人、凝聚人氣,發展“鄉愁”經濟。
“邪道”四:生態農業
農業歷經原始農業、傳統農業階段,發展到科技農業,不僅提升了土地的產出率、勞動產出率、農業產出量,也帶來了土壤板結、化肥農藥施用過量、環境污染等問題,重視生態、保護環境成為社會的共識。
嫁接生態的農業運用生態原理和規律,因地域、環境等因素進行設計、調整、管理,充分考慮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和生物的產業鏈關系,在不破壞環境前提下,追求高效益。
生態農業有多種表現形式,既可以是稻田養魚、養萍,林糧、林果、林藥間作的立體種植模式,也可以是農林牧結合、糧桑魚結合、種養結合等復合生態系統模式,或者是有機廢物多級綜合利用模式,這些都為農業創造了高效益,保護了資源的持續利用。
“邪道”五:農業電商
農業的最后一個夫君是電商。可以說,電子商務在近10年間得到飛速發展。農產品電商雖起步較晚,但由于新農人群體崛起,涉農電商也在蓬勃發展,農產品網絡銷售有了更多的嘗試和創新。
阿里研究院發布《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揭示:2013年阿里平臺上經營農產品的賣家數量為39.40萬個,銷售量比2012年增長112.15%,農產品電商發展勢頭迅猛,呈現井噴之勢。電子商務可以讓品牌農產品傳播更快、更廣,購物成本更低,農產品的派送更為方便和直接,創造更多的利潤。
搭電商快車,如同給農產品營銷插上飛翔的翅膀,不僅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更推動了現代化農業產業的高速發展
五大“邪門”再加上五大“邪道”,看著是挺高的,不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社會需要不斷創新才能發展,傳統的農業產業也需要不斷吸納新的血液、吐故納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歪門邪道”后的農業,隨著農業規模的集聚、新農人的融入、新的農業經營主體的不斷強化,農業的未來將呈現勃勃生機。作為真正的農民很期待一個浴火重生后的新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