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導養殖戶養豬,曾讓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畜牧水產局副局長謝開春頭疼:“既要防治生豬養殖造成的污染,也要保障豬肉的市場供應。”面對兩難困境,南平市通過與企業合作,實行養治分離,以科技手段治理養殖污染,實現了豬照養,水變清。
面對近年來迫在眉睫的水污染問題,南平市并非沒有嘗試。自2006年起,該市便將養豬造成的水污染作為治理重點,劃定了禁養區和限養區。“劃定區域僅僅改變了養殖位置,若不改變生產方式,只能是治標不治本。”謝開春說。
轉機發生在2014年,當年5月,正大歐瑞信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畜禽養殖零排放”為目標的“潤農行動”項目落戶南平。“我們的秘密武器就是正大集團特有的微生物技術。”公司董事長李建飛介紹,“我們利用管道將地理位置高的養殖場污水引流至處理區域,固液分離后,固體廢棄物進行堆肥,液體進入液肥發酵池發酵成為液態有機肥,剩余部分污水進入微型污水處理系統。”經過一年建設,臭不可聞的污水轉化為有機肥,河水重回清澈。
在李建飛看來,項目的成功之處不僅是先進科技的運用,“關鍵還是政府的機制創新。”南平市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將治理污染交給正大歐瑞信處理,實施“養治分離”。項目全部建設后將以每頭豬30元的價格向養殖戶收取污染處理費,其中19元作為公司處理成本,11元作為未來建設基金。
然而,“每頭豬的處理成本實際在35元左右,按照現在的收費標準是不夠的。”李建飛說。缺口怎么補?發展循環經濟、延伸產業鏈條是關鍵。一方面,延平區每年有200萬頭出欄豬,產生的糞便經固液分離后,每年可產有機肥30萬噸;另一方面,正大歐瑞信以村為單位,免費為農戶鋪設管道入田,將有機肥送到田間地頭,并收購農民種出的綠色蔬菜打上正大的標簽出售。
還江河碧波,富一方百姓。在科技支撐、機制創新下,這一夢想正在南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