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政府了為保護農牧的利益啟動了玉米收儲政策,截止目前已經完成了7次收儲(2015年還未實施),而這一政策或在2017年結束。
收儲政策緣何執行8年便完成其使命?不可否認,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工具,收儲政策較大程度上保護了農牧的利益。但反過來,卻也阻礙了玉米正常的市場運行,提高了飼料企業、深加工企業的采購成本。在這樣的背景下,國產玉米要比進口玉米高出800元左右。由于國內進口玉米存在配額限制,作為玉米消費最大群體飼料企業,去年開始大量進口高粱、大麥等用以替代國產玉米,比如溫氏、海大等大型飼料企業。再加上今年國內養殖市場、深加工市場需求疲弱,玉米消費更是明顯削減,而這樣的結果是,最終大量的玉米被收在國家的倉庫里,也給國家造成了壓力。
上個月,中國發改委和農業部曾表示,國內玉米價格要讓市場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意味著收儲政策將作出調整。有分析人士稱,這最早在2017年或將實現。
收儲政策.jpg
針對今年(2015年)的玉米收儲政策將繼續,但是在規模、價格上都會有所減少、下調。有文章顯示,農業部和發改委認為今年的玉米政府保護價料較上年度的每噸1800元下調20%。
受此影響最大的或為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該地區每年玉米總產量在6000-7000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35%左右。
因此停止收儲政策,靠市場經濟來調節,那么短期內玉米價格繼續下調的可能性很大,很可能將影響東北地區的農戶的種植積極性。有人認為,這或使得玉米淪陷為依靠國外進口的命運。
但是國內玉米價格下調,無疑是飼料企業、深加工企業喜聞樂見的。在此之前,劉永好等飼料巨頭就在多個場合呼吁國家放開玉米進口配額限制。作為飼料中添加量60%的玉米,將大大降低飼料價格,這對于整個畜牧行業都是意義重大。
再往下,飼料成本的下降,將使得生豬、蛋禽、肉禽、牛奶等成本下降,消費者的成本也將一定程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