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規模化養豬的不斷發展,我國養豬業的生產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疫病的種類越來越多,病情也越來越復雜。“現代規模養豬過程中疾病的暴發絕不是偶然因素,而是養豬過程中長期潛在隱患的集中表現。”日前,在中國豬產業鏈CEO交流平臺上,從業30余年的動物營養專家、養豬專家王愛勇教授袒露心聲,“影響豬只生長水平的因素有很多,豬場的生產水平=(遺傳+營養+環境)×管理,要想把豬養好,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然而,現在國內大部分養豬人還是把重點放在防疫上。改變當前養豬業現狀是一個系統工程,中國未來規模養豬業必須面臨的轉變包括密集而高效的工廠化飼養、品種和行為的改變、飼料加工工藝和方式的改變、以及管理經營心態的改變。”
“養豬就是養平衡,平衡養豬就是要把所有影響因素放在一個系統里綜合考慮,要重視每一個影響因素,不能單方面處理,并找到影響養豬效益因素短板。比如在夏季時,帶12頭仔豬的哺乳母豬一般需要8kg的日糧,但實際上養殖戶提供的往往不足4kg,這必然造成哺乳母豬營養不足,引起缺乳或無乳、再次發情困難等。那么如何解決?從平衡養豬的觀點上看,要對各個因素進行評估匹配,什么樣的環境匹配什么樣的營養,什么樣的營養匹配什么樣的飼養管理。所以夏季天氣炎熱的情況下就需要增加飼喂次數、考慮提升日糧的微量元素、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水平和能量水平等。”王愛勇又從品種水平、飼料管理水平、生物安全水平、設備設施水平、保健治療水平、環境氣溫水平、營養水平和動物福利水平等方面對中外養豬進行比較,發現品種方面國內外相差不大,造成中外養豬生長水平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環境、營養和管理等方面。“知道了這些差異,提高養豬的水平就變得簡單了。”
“要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養豬水平必須圍繞當前困擾豬業的關鍵技術問題,采取技術集成以及產業化示范的方式,從養殖過程中的良種利用、飼養模式、疫病防控、環境凈化、飼料和獸藥的使用、豬肉產品安全等關鍵點出發,以優良健康種豬為基礎,安全營養平衡日糧和科學營養模式的利用為手段,以提高動物體質和免疫力為目的,用健康的理念貫穿豬產業鏈中養殖環節的全過程,形成‘優良健康+綠色安全飼料+安全高效疫苗+獸藥殘留控制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科學思維模式+集約化生產工藝’的全程優質豬肉產品生產健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