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乳業所處的環境較為復雜,不確定性影響因素較多,容易引起相關問題及形勢的誤判,從而危及產業長期發展。建議中央對當前養殖存在的困難給予高度重視,并加快政策實施,解決相關問題。
中國奶牛養殖業有三大誤解
中國奶牛養殖業有三大誤解
李克強總理在訪問愛爾蘭并參觀當地奶牛家庭牧場,釋放深化中歐乳品貿易的信號。但同時也提出中國農牧業應積極向歐洲學習發展經驗,加快現代化轉型步伐。當前中國乳業所處的環境較為復雜,不確定性影響因素較多,容易引起相關問題及形勢的誤判,從而危及產業長期發展。建議中央對當前養殖存在的困難給予高度重視,并加快政策實施,解決相關問題。
奶牛養殖目前存在以下三方面誤解。
誤解一:當前殺牛倒奶是落后產能淘汰的結果
2014年下半年到今年初,河北、山東等地出現較為嚴重倒奶殺牛現象,并蔓延到其他省份。有人認為,這是市場條件下,對落后產能淘汰的結果。由于中國散養比重高,為提升養殖規模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適當淘汰落后產能是有必要的,但實際情況不盡然。
目前國內養殖主體不再是落后的散戶,而是已經形成規模的經營主體。2008年后,國內散戶養殖淘汰加快,2013年更是大批退出市場。目前,國內散戶養殖比重不超過10%,大多數殺牛倒奶的是規模在幾百頭到千頭左右的中小規模養殖主體。我們認為,這些經營主體占目前中國奶牛養殖的70%。
他們形成方式主要有二:一是2008年前后陸續形成的養殖小區。2008年后,地方政府為加快規模化發展,集中建立一批養殖小區,組織大批散戶進入小區,由于經營主體仍較分散,產權結構沒有根本改變,僅僅是集中飼養,因此,我們稱之為松散型規模化。二是各地自發組織形成的家庭奶牛合作社,主要集中在河北、山東、內蒙、山西等地。這些中小規模經營者,是未來奶牛養殖向現代化轉型的主體,是實現適度規模養殖,推動家庭牧場及合作社發展的中堅力量。
另外,近兩年國內奶牛養殖水平及原奶品質均有明顯提高。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奶牛年平均單產已經達到6噸,菌落數及體細胞也較以往有明顯下降。據奶業協會數據統計,2014年國內奶牛養殖平均體細胞387.15千個/毫升,比2009年下降35.9%,平均乳脂肪率及平均蛋白率比2009年分別上升2.2%和1%。
可見,當前殺牛倒奶并非是對落后產能的淘汰。由于國內市場與國際過快接軌,使得國際原奶供求及價格與國內形成聯動,進口奶粉價格暴漲暴跌嚴重影響國內原奶正常的市場供求關系,造成持續的殺牛倒奶。
誤解二:中國原奶的高價格將長期存在
2008年之前中國原奶價格總體低于國際平均,當時小農養殖的產業組織模式具備較明顯的經濟性,飼料自給能力強且價格偏低,人力成本忽略不計。但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落后,養殖加工利益矛盾突出,隨著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傳統小農養殖體系完全被瓦解,并由此開啟中國奶牛養殖轉型之路。
事實上,近些年國內原奶價格高漲,并高于國際,表現為飼料、人工成本上漲帶來的。但根本原因主要是:一是向規模化轉型引起的產業鏈“系統性”成本高,主要表現配套的優質飼料供應、全網覆蓋的防疫、自繁配種體系等沒有形成很好規模,布局結構不合理,在發展速度上滯后于規模養殖,規模化牧場管理水平低,相關人才缺乏;二是家庭牧場、專業合作社等產業組織模式發展滯后,養殖的抗風險能力差,經營主體仍獨自承擔養殖及市場風險。
受土地承載及水、牧草等資源瓶頸限制,中國奶牛養殖成本不可能像自然資源豐富國家那么低,但配套設施完善起來,建立起以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為主的中國奶牛養殖,原奶價格未來在國際上必然具備比較競爭優勢。
以現代牧業為例,為提升高蛋白牧草自給率,企業加快牧場配套的苜蓿草種植,已經在安徽三河等地區種植苜蓿草10萬多畝,未來隨著牧場配套苜蓿草供應體系建立起來,養殖平均成本比目前至少下降20%,奶價可以與歐盟平均價格相當。
誤解三:貿易自由化必然犧牲奶牛養殖為代價
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國家將加快更廣泛的自貿協定簽署及自貿區建立,推動對外貿易的深入發展。在此背景下,國外大量低價乳品必將進入中國市場,并對國內奶牛養殖業造成很大沖擊。因此,有人論斷,為了國家宏觀戰略利益,有必要犧牲奶牛養殖產業利益為代價。
其實,通過提升產品標準,推動產品結構調整,可以有效規避乳品進口對國內奶牛養殖的影響。我們知道,由于“奶源北方,消費南方”的差異,過去二十年里,中國建立起以常溫為主的產品結構,并在產品原料標準中為大包原料奶粉使用降低門檻,這是造成最近幾年進口原料對國內沖擊較大的主要原因。
因此,現行的產品標準有很大修訂的空間,可以有效保護本國奶源。在不違反WTo原則下,加快國內產品標準修訂,引導國內、國外乳資源在不同產品結構中扮演不同角色,一方面可以保障國內消費需求,保持市場開放;另一方面可以保護國內奶牛養殖產業。
隨著消費水平及健康理念的深入,消費者對低溫乳品的消費需求快速增加,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推動低溫產業快速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乳品的同時,可以有效保護本土養殖業。當務之急,應加快樹立消費者對乳的正確認識,普及乳品消費教育。
另外,在貿易自由化條件下,國外乳品價格的低廉,迫使國內養殖企業圍繞“降低成本”,加快調整升級步伐,也是件好事。
(源自:新浪財經,作者:宋亮高級乳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