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寧陵縣柳河鎮張小樓村南一公里處,綠草如茵、樹木蔥郁,路過的人們絕對想不到這是一個養豬場,更想不到這里竟有上千頭豬。豬場的主人正是該村村民張文詩。
下午兩點,剛從寧陵縣城買飼料回到家的張文詩顧不上吃午飯,就直奔豬圈為他的“豬寶貝”進行沖涼。
“對豬比對我還親。”兒子張海濱指著父親埋怨說。聽見兒子的埋怨,張文詩眼睛笑成了一條縫。
2009年,張文詩靠著東拼西湊的5萬元錢建起了養豬場,初次創業的喜悅,堅定了他創業的信心和決心。然而好事多磨,由于他從小沒有上過學,喂豬的所有配料和防疫都是請鎮里的畜牧專家上門進行指導。2010年夏天的一個早上,張文詩起了個大早,拿著飼料準備喂豬,突然發現有幾十頭小豬耷拉著腦袋。他急忙放下手里的飼料,騎著自行車趕去鎮里請專家,當他把專家請到家里時,那幾十頭小豬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這件事給了張文詩很大的打擊,從那以后,他就白天到畜牧專家那里學習生態養殖、防疫、繁殖等知識,晚上回到家里再反復研究。經過一年多的摸索,他漸漸掌握了豬的防疫、繁殖等技術。
經過幾年在豬市的打拼,張文詩發現,養豬能否賺錢,不僅取決于養殖成本和技術風險的控制,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對市場行情的準確分析和判斷。為此,他經常往返于寧陵縣城和商丘市,隨時關注生豬產業市場行情,努力規避市場風險。也正是因為對行情的準確判斷,2012年,張文詩出欄育肥豬500多頭,讓他大賺一筆。
如今,張文詩正將自己的成功經驗加以復制推廣,示范帶動周圍鄉鎮上千戶農戶規模養豬,使養豬這一傳統產業逐漸成為當地農民的主導增收產業。(微畜牧 豐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