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筆者對蛋雞青年雞市場作了走訪與調查,感到制約青年雞市場充分發育的最主要盲區在于青年雞的質量標準的不確定性,也可以說是青年雞質量標準有待規范和提升。據有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有5年以上飼售青年雞經驗的育成場的生產能力合計可提供蛋青年雞大約1﹒5億只,占全國蛋雞存欄總量的10%,占全國常態更新量的12%以上。據筆者對部分青年雞生產企業的調查,60%的場全年空舍率達50%,非合同生產,臨時壓價出售的達50%。依此類推,估計全年青年雞市場的實際交易數額大約就是1億只左右。假如能達到4億只,也不過占全國總存欄量的不足1:4,發育空間很大,成長很不充分。
據調查,目前青年雞市場,50日齡雞出售的占10%,55至60日齡雞售出的占80%,60以上至100日齡雞售出的占6%,100至112日齡雞售出的占4%。許多地方,60天雞的價格與80天的價格同等。大了反而不好賣。
對幾個省的部分購進方的了解,青年雞質量滿意率大約是15%左右,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蛋雞養殖場在10年內曾有過失望、失敗的購進青年雞的經歷;由于失敗,只得仍然自己育雛;與此同時,又有一些養殖場在打聽育青年雞的場哪家質量可靠,打算放棄自己育雛,為了省事,改買青年雞。可以說,供應能力和需求量同時具備,就是看不清、把不準質量標準。
蛋雞養殖場購買飼養青年雞,通常要有兩個估計,一是對未來行情的估計,能夠選準購進相應日齡青年雞的時機,不從眾不盲目;二是對飼養成本投入的估計,即購進價+后續飼養支出,再到投入產出比的最終核算。這就引來了對青年雞質量的不同認知和疑慮,因為,購買青年雞有兩怕,一怕買回來有病,二怕以后產蛋沒高峰。
頭一個估計比較來說不算重,對行情與購進時機,人們可以反復掂量。由蛋雞飼養周期看,1年半的時間里,大約有6個月是成本的凈支出時段,產蛋率一般要達到50%以致更高才能養住蛋雞自身,以后才是盈利期。而雞蛋價格波動周期大約是3年,就是兩個飼養周期可以合為一個價格周期。以后,又出現了1年半一個周期的現象,與飼養周期合并。并且,由于節日效應的作用,價格的短期震蕩多。經過多年的經驗,大部分養殖場補欄趨于理性。
后一個估計就很重要了。因為成本投入有了不可預見性——那就是剛購進不久的青年雞一旦患病就有了治療費用的支出,這項支出的伸縮彈性相當大(筆者曾于今年5月了解過一家5萬羽存欄的雞場,該場于今年3月一次購進60日齡青年雞4.5萬只,入舍后陸續發病波及全群,到95日齡基本穩定住,先后花費4.4萬余元用于治療。);其后續影響可能波及產蛋性能的發揮。再有就是,青年雞購入后并無大病發生,可就是產蛋性能不好,沒有高峰抑或高峰期極短。但是,由于青年雞質量的可視與不可視并存,購入以后的質量問題不易界定,致使供需雙方都困惑都為難都疑慮;比如,220日齡產蛋無高峰,責任在誰?種雞遺傳?青年雞?腎傳支?蛋雞養殖場指責育成場賣給的是次雞病雞,育成場指責蛋雞養殖場一怨雞二怨料三怨獸醫四怨藥,從不找自己的原因。由于大多數蛋雞養殖場是只接種疫苗不監測抗體,也不了解免疫效果,對反復出現的諸如不明原因降蛋總是不明就里,認為是不可追朔的但又不甘心認可是自己的原因。還有,據了解,有的青年雞場在首次免疫為了降低成本使用質量不高甚至使用走私491免疫,從而造成區域性的傳支發生甚至流行。 由于不易界定責任,由此發生的市場糾紛往往兩敗俱傷。
那么,青年雞的質量該怎樣規范為好呢?筆者依據部分供需雙方的訴求表述,試著做一探討,供業內同仁參考。
通常,供需雙方都認同的質量標準是:體重、脛長達標,均勻度高,免疫到位,抗體均一,性成熟度均一。殘次雞不超過0.1%。
檔案包括引種證明、運輸檢疫合格證、動物防疫合格證、營業執照、防疫程序、抗體檢測報告。
還有就是200日齡前跟蹤服務等。
然而,質量標準的可控性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有折扣。例如雞群狀況的可視性,一般是購入方到售出方的雞舍現場看一看,8000只也好,16000只也好,就是這棚雞,到日齡出欄。體重和脛長以及均勻度到出欄時可以抽測;有的買家甚至僅憑眼觀而不提監測數據,感觀不太好的,就在價格和雞數上討價還價。這就導致了少數不負責任的育成場家用攙兌肉雞育肥料催體重的辦法欺騙購買者,這以45至55日齡的雞更容易操作。這樣做的結果是,要么,日齡不到而體重先到(如55日齡的雞體重到1.2~1.3市斤),售出價則是按60日齡計款——按每天0.2元?只計費。青年雞的市場價一般是每天0.2元∕只再加上雛雞價2至2.5元?只,到60日齡按14元∕只計的較多。所以,就算虛報5天,就可以多賣1元錢?只,一般育成雞飼養到60日齡,其全程耗料大約3.7至4市斤;虛報的天數所得就高于育肥飼料的投入不少。要么,因患病或管理不良等原因致使體重偏輕、整群均勻度差,為了如期達標而“湊體重”。其結果,體重——體成熟——性成熟不同步,整群雞開產晚、開產不一致、產蛋無高峰。
這就須要供需雙方嚴格查驗合同指標,不能僅僅到了接雞當天才憑眼觀或少數幾只的抽測;售出方應有真實完整的育雛育成記錄(每周體重、用料量是必不可少的),購入方應每兩周到現場觀察雞群實況,雙方應有觀察筆錄記錄在案。
比這類可視性更難的是免疫到位的難題。
為此,供需雙方應該達成共識,那就是,要選擇高標準的種禽公司供雛,要確保斷喙與馬立克同步,減少應激以保障雞苗質量(紅外線斷喙——應激小,不流血,無創口,不感染。長短一致均勻度好。不影響采食)。種雞要保障有支原體、病毒性關節炎、雞傳貧在內的全面的疫苗接種。合理免流行性傳染性支氣管炎腎型疫苗,以圖杜絕假母雞,大肚子雞,沒有高峰雞出現。
青年雞場要達到全封閉,具有自動化料、水、風、溫、清糞除濕加濕一體化的硬件設施設備。強化開口料、高質量疫苗和接種效價。因故推遲接雞的,按免疫程序保證準時接種。
青年雞場應向蛋雞養殖場提供育成期間所用疫苗種類、毒力等級、廠家、接種時間、劑量、方式;并于接種14、28天后隨機采血,記錄并出示抗體滴度測定結果。這是勢在必行的,二維碼追朔體系一定會全方位應用于養殖業——目前,大的有實力的肉雞種禽公司已經開始在雛雞盒子注明所售雛雞的父母代種雞日齡,免疫、出雛時間,氣霧免疫狀況。
為此,購入方可以要求育成場提供接種油苗的注射前預溫、搖勻、入針角度(30度)、部位,凍干苗飲用前的斷水時間、劑量、飲用時間長短,是否在清晨,是否分兩次進行等的現場錄像資料。這在手機網絡時代已經很容易做到了。
這是對供方的約束,也是對需方的承若界定(筆者早年曾供職于某大型種禽公司的一個批次10萬羽的育成場,有一年售出的80日齡青年雞體重、均勻度均無大問題,但運輸到達后,用戶發覺部分雞只腿拐,發熱紅腫,有的清淤紫色,這就是育成期注射部位局部吸收不全,有炎性反應還有的生成肉芽腫,有的還殘存白色油劑。)青年雞的出欄、裝籠、運輸應激很大(尤其在高溫炎熱季節),因此,除了做好運輸車輛、籠具的異地消毒外,還要配備適當的遮陽、防雨、防風用品。出欄前兩小時最好不喂料,但要保證充足的飲水。可添加多維、黃芪多糖等抗應激成份。運到入舍后,可稍息片刻及時飲水,飼喂要以五成飽開始,可以攙兌部分隨車帶來的青年雞場用料,之后再轉歸正常。要對照育成場提供的免疫程序、曾用藥、藥敏試驗結果及時做好預防措施。
對于供需雙方來說,青年雞的成本投入高,質量的可變因素多,要達到大家都滿意,除了硬性的指標約束外,還需要彼此的互信和理解。
作者:古文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