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業結構性變化一般表現為理念的變化,而理念變化背后的邏輯是行業邏輯迭代開始,畜牧業從規?;l展開始,到現在開始重視服務化,那么這波行情過后其實行業開始回歸產品化,這個很好理解,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到2000年左右,這個規程基本上在追求規?;驗槭袌龈母镝尫诺木薮笮枨?,需要規?;漠a品填充,也是這個紅利讓畜牧業快速發展起來了。”
17日在廈門舉辦的豬業博覽會,某種程度上是行業“寒冬”后首次全國規模的行業展會,因為第一屆的原因,人數不算太多但與會人的質量尚可,或許是中間舉辦了核心豬場的頒獎和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分會的原因,不管從學術水平上還是從產業上都來了諸多耳熟能詳的院士、專家或者企業家。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從這次行業復蘇后的首次行業“聚會”所產生的諸多現象,分析背后的邏輯更為重要。
從中國經濟的大背景下看,傳統產業面臨諸多的壓力,而畜牧業作為傳統產業的一個垂直行業,或者作為傳統產業的基礎產業所承受的壓力更為巨大。從去年開始延續的行情低迷到今年的6月份這個過程是比較嚴峻的,我們又開始思考“豬周期”,其實每次“豬周期”前后的恒定現象是賺錢或者賠錢,但其實每次“豬周期”后,整個產業均會發送一些行業結構性的變化,這個才是最為本質的。
這個行業結構性變化一般表現為理念的變化,而理念變化背后的邏輯是行業邏輯迭代開始,畜牧業從規模化發展開始,到現在開始重視服務化,那么這波行情過后其實行業開始回歸產品化,這個很好理解,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到2000年左右,這個規程基本上在追求規?;驗槭袌龈母镝尫诺木薮笮枨螅枰幠;漠a品填充,也是這個紅利讓畜牧業快速發展起來了。
但是當產品品質同質化嚴重后,為了增加與客戶更多的互動和多樣化關系,這兩年行業開始推崇服務化,這個理念愛豬網從2011年就開始倡導,在隨后的4年多的時間我們發現逐漸成為了行業常態,然而發展到今天我們發現服務化的進程基本上走完,因為每個企業不管從理念上還是從可執行的路徑上都做出了嘗試了,不過我們發現產業效率仍然偏低,那么在互聯網+的時代影響下,關鍵原因是什么?
我們發現關鍵點還是在于產品,產品的技術壁壘和技術的創新性都存在不足,這是根本原因,互聯網思維中有一個詞就是產品極致,也是這個道理。最近一個經濟學家說馬云讓中國傳統經濟倒退了10年,這個看起來不符合邏輯,但卻說到要害。美國的互聯網發展在于傳統產業比如農業或者工業的道理已經走完才開始互聯網發展,而我們在工業或者農業還沒有從追求規模發展到重視質量的時候就開始用互聯網拉動傳統產業,這個有點像“催生雞“的感覺,拔苗助長的方式肯定生長不健康。當行業進入微利階段后,產品就成了關鍵,服務之所以做不好,還是在于整個產業鏈上從業人員的價值量化還是通過產品。
其次是行業經過這次調整之后,行業70后知識型老板崛起,在越來越比拼產品的時候,不管是豬場還是企業,知識型老板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以我們媒體的角色觀察,現在在行業低迷的時候,而那些知識型的70后老板比較淡定。老板風格的進化也開始變化了,在規模化階段,能搞政商關系的老板比較有優勢,在營銷化階段,能做營銷關系的營銷型老板比較有優勢,而在服務化和產品化階段,必須具備不錯知識結構和體系的老板才能駕馭更好的未來。因為在新知識經濟時代,唯有服務需要知識創造出來,產品研發需要知識創造出來,在微利時代,知識可以節省成本,這個是常識。
另外,這次行業寒冬后,行業人士的心智又再次提高,每個人都好像需要學習,好像不怎么踏實于現狀,在一個開智的行業階段,真正比拼的是價值,這點多少是受互聯網大背景的影響,所以互聯網+雖然從產業關系上對畜牧業還沒有直接產生作用,但在理念和行為模式上已經開始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