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費拉動和散戶退出的雙重作用下,我國規模化奶牛場建設市場一度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使其成為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關注的重點對象。那么這一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究竟會怎么樣呢?根據對相關資料的研究,筆者對其發展的特點和趨勢作以分析。
奶牛場規模化趨勢明顯
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奶業以國營為主、集體為輔,國營主要是國營農場,集體是集體生產隊。國營農場改造、新建的大型奶牛場,有黑龍江農墾的完達山奶牛場、北京的南郊奶牛場、天津的嘉立荷奶牛場、寧夏的平吉堡奶牛場等。1978年,國營奶牛場存欄奶牛36.6萬頭,占總存欄數的77.05%。這一時期,規模化奶牛場是我國奶牛養殖的主體。
改革開放后至2008年,國家實施“國營、集體、個人”一起上的奶牛養殖政策,家庭散養走上歷史舞臺并占據了奶牛養殖的主體。2008年,奶牛存欄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比重為19.5%,80%以上的奶牛以散養為主。但這一時期,奶牛場的建設、生產和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2008年,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散養和養殖小區的局限性進一步顯現,業界一致認為應引導散養和養殖小區向規模奶牛場轉型升級。在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及行業的積極努力下,我國規模奶牛場建設步伐加快,規模化養殖水平逐步增長。根據《中國奶業年鑒》數據,2014年,奶牛存欄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比重從2013年的41.7%上升為45%。
專業規模化建設可顯著提升奶牛場經營利潤
依據《中國奶業年鑒》對不同數量范圍奶牛存欄比例統計數據,結合部分區域走訪調研,目前全國奶牛場約5000個,其中300頭以上的約3000個,500頭以上的約2000個,1000頭以上的約1500個,10000頭以上已建或在建奶牛場約60個。無論是從總量,還是各分量看,比2008年以前的數量增長了1倍多。
2000年以來,隨著奶牛場建設需求增加,行業涌現出了四方力歐、中博農、京鵬、東石、修剛等專門設計建設奶牛場的公司,他們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理念、技術和模式,結合我國奶牛養殖實際,設計建設了更加科學、合理和高效的奶牛場,我國奶牛場建設水平已世界先進。走近大型現代化奶牛場,外圍綠化如蔭,如似花園。走進去,分各功能區,互不干擾,井然有序。科學的設計、嚴格的施工,為奶牛養殖提供了重要保障。據《中國乳業》2013年對16省份的規模奶牛場調研,62.8%的奶牛場使用了輕鋼架結構,64.9%的奶牛場設計了散欄飼養,67.6%的奶牛場設計了牛臥床。據農業部監測,2013年每頭散養奶牛年利潤平均2100元,規模奶牛場年利潤平均5000元,是散養奶牛的2倍多。
奶牛場建設發展趨勢展望
(一)專業規模化奶牛場將成為行業主流
家庭散養有著“小、散、低”不可逾越的瓶頸,也隱藏著環保和質量的問題。養殖小區是一種過渡,因沒有實現真正意義的統一,有著明顯的局限。規模奶牛場有規模,可集約化、標準化,除自建外,依靠參股、控股等實現一體化,奶牛養殖既達到高產、高效、安全、優質,又消除了“生產、加工”兩張皮。因此,無論從政策驅動,還是從市場需求看,規模奶牛場將加快發展,并逐步取代家庭散養和養殖小區,成為奶牛養殖的主體。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規模奶牛場的奶牛存欄和牛奶產量將占全國總量的70%左右,規模奶牛場的建設任重而道遠。
(二)奶牛場建設將更加趨向環保、智能化、精細化
一個千頭奶牛場日產糞尿等污染物40噸,得不到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極易造成環境污染。2014年《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頒布實施,對糞污處理、環保達標提出更高要求,處罰力度更大。2015年兩會也特別關注環境保護,將其與食品安全等一同列為最受關注的焦點問題,《大氣污染防治法》也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據《中國乳業》2013年對全國16省規模奶牛場調研,只有25%奶牛場采用自動清糞,75%仍然是人工或器械,處理后的直接還田的比例53.2%,效率低、處理不到位,環保問題依然突出。
信息化、智能化、生態環保可持續化將是今后乃至未來規模奶牛場的重要標志。未來奶牛場建設將在奶牛場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等環節中強調環境保護,注重奶牛福利,從源頭上確保奶牛場運營綠色無污染、生態可持續。因此,奶牛場建設將在配套器械、管理系統上逐步實現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完善全程可視化監控系統、全混合日糧配制與配送系統、全自動清糞與處理系統、綜合信息數據化管理平臺等,進而實現奶牛場硬件、軟件的最好、最高、最強匹配,率先在畜禽養殖場中實現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