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邊界流傳著一句俗語:“過年吃大肉,不忘松滋人。”松滋市位于湘鄂邊界的湖北省,10多年來,生豬出欄一直位居全省前列。近幾年,該市大力實施“3123”工程,即建立生豬屠宰加工、種豬生產、飼料生產3大龍頭企業,培育1萬戶以上規模養殖戶,生豬年出欄200萬頭以上,年實現生豬產業產值30億元以上。2007年,該市分別被列為全國首批生豬調出大縣和省生豬生產大縣,并獲得中央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全市年出欄生豬110萬頭,創產值12億元,農民養豬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打好產業基礎
近年來,松滋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計發展生豬產業,細化發展目標與任務,實行領導、部門聯系幫扶制度,嚴格獎懲結賬。市財政每年都預算100萬元的財政資金,專項用于生豬養殖獎勵。如對新購優質母豬達到規定數量的,按每頭母豬200元給予獎勵;對通過驗收達標的生豬養殖專業村,給予0.5至1萬元的獎勵;對新建養殖小區年出欄生豬達到1萬頭以上的獎勵2萬元;為促進生豬流通體系建設,對各類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經營額達到200萬元以上且運作規范的,經年度評比優勝的獎勵0.5到1萬元。
自2003年以來,松滋市全面實施動物免疫標識制度,過去“一次普注、雙月補針”現改為常年適時程序免疫,建立了免疫證、免疫檔案、免疫耳標“三位一體”的新型動物防疫制度;嚴格實行產地檢疫,強化宰前、宰后檢疫,屠宰檢疫率達到100%;全面建立“以錢養事”新機制,將過去的鄉鎮畜牧獸醫站整體轉制為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根據“因事設崗、因崗競員、因員定責、因責付酬”的原則,按每5000頭生豬養殖量設1個服務崗位,確定了220人的專職防疫隊伍。
為降低生豬生產成本,大力推廣“豬—沼—果”、“豬—沼—糧”、“豬—沼—菜”等多種生態模式。該市現已成為湖北省沼氣普及率最高、服務網點最多、技術人員最多的縣市。目前全市戶用沼氣池達到9.1萬口,占總農戶的53%。
發展規模養殖
面對當前養豬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松滋市確立了“四個轉變”的工作思路,即生豬產業增長方式由量的擴張向量質并舉轉變,養殖方式由分散養殖為主向規模養殖為主轉變,養殖方法由傳統養殖向科學養殖轉變,效益方式由肥豬銷售為主向集中屠宰、銷售加工產品為主轉變。
采取依托龍頭企業建設養殖小區、依托專合組織統一開發建設養殖小區、農戶自發建設養殖小區、發揮協會作用帶動建設養殖小區等多種途徑積極推進小區建設。制定了“松滋市生豬養殖小區建設技術規范”,在欄舍設計和養殖過程中堅持全市一盤棋和標準化飼養,做到“六統一”。
大力推廣全程標準化生產的“150”模式,即建一棟220平方米的全封閉式標準豬舍,進行標準化飼養,每批出欄肉豬150頭。該模式豬舍環境可控,豬只自由采食,全進全出,一年可出欄3批。根據市里制訂的專業村建設考評方案,將生豬年出欄量2萬頭以上或戶均出欄20頭以上的村納入專業村建設范疇,予以重點扶持。同時,積極鼓勵引導農戶、專業大戶擴大養殖規模,新建標準欄舍,堅持自繁自養。通過不懈努力,目前全市共建設1000頭以上養殖小區63個,3000頭以上8個,萬頭豬場5個,年出欄100頭以上的養殖戶已達1800戶,生豬規模生產比例達到了40%以上。
用好獎勵資金
2007年,國家將松滋列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并下達獎勵資金662萬元。市里把獎勵資金專項用于生豬生產,主要包括:規模化生豬養殖戶(場)豬舍改造和糞污處理,良種引進,生豬養殖大戶購買種公豬、母豬、仔豬和飼料等的貸款貼息,防疫服務費,技術培訓費等。
該市大力宣傳國家扶持生豬飼養的各項政策,通過現場會議、組織觀摩、掛牌公示等形式,把項目的示范作用充分展示出來,切實增強農民養豬補欄的信心。同時,認真組織項目實施。一是每個小區包括3棟“150”標準化豬舍在市財政補貼的基礎上,用中央獎勵資金另行補貼,對每個小區水電設施及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實行補貼。二是在全市建5個聯片授精站,每個站飼養種公豬5頭,對每頭種公豬引種實行補貼;對養殖戶引進良種母豬按頭數進行補貼。三是對生豬養殖大戶發展生產的貸款予以貼息。全市100頭以上規模養殖大戶1800戶,采取專班核實貸款合同、貸款憑證以及利息支付憑證,按50%予以貼息。四是對規模養殖戶的生豬防疫服務由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統一進行,集中防疫,市里按防疫費的30%進行補貼。第五,安排畜牧部門加大技術培訓力度,組建培訓專班,到各鄉鎮進行培訓和現場技術指導。(作者:周京宜;聶敬宗;馬千里)
打好產業基礎
近年來,松滋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計發展生豬產業,細化發展目標與任務,實行領導、部門聯系幫扶制度,嚴格獎懲結賬。市財政每年都預算100萬元的財政資金,專項用于生豬養殖獎勵。如對新購優質母豬達到規定數量的,按每頭母豬200元給予獎勵;對通過驗收達標的生豬養殖專業村,給予0.5至1萬元的獎勵;對新建養殖小區年出欄生豬達到1萬頭以上的獎勵2萬元;為促進生豬流通體系建設,對各類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經營額達到200萬元以上且運作規范的,經年度評比優勝的獎勵0.5到1萬元。
自2003年以來,松滋市全面實施動物免疫標識制度,過去“一次普注、雙月補針”現改為常年適時程序免疫,建立了免疫證、免疫檔案、免疫耳標“三位一體”的新型動物防疫制度;嚴格實行產地檢疫,強化宰前、宰后檢疫,屠宰檢疫率達到100%;全面建立“以錢養事”新機制,將過去的鄉鎮畜牧獸醫站整體轉制為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根據“因事設崗、因崗競員、因員定責、因責付酬”的原則,按每5000頭生豬養殖量設1個服務崗位,確定了220人的專職防疫隊伍。
為降低生豬生產成本,大力推廣“豬—沼—果”、“豬—沼—糧”、“豬—沼—菜”等多種生態模式。該市現已成為湖北省沼氣普及率最高、服務網點最多、技術人員最多的縣市。目前全市戶用沼氣池達到9.1萬口,占總農戶的53%。
發展規模養殖
面對當前養豬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松滋市確立了“四個轉變”的工作思路,即生豬產業增長方式由量的擴張向量質并舉轉變,養殖方式由分散養殖為主向規模養殖為主轉變,養殖方法由傳統養殖向科學養殖轉變,效益方式由肥豬銷售為主向集中屠宰、銷售加工產品為主轉變。
采取依托龍頭企業建設養殖小區、依托專合組織統一開發建設養殖小區、農戶自發建設養殖小區、發揮協會作用帶動建設養殖小區等多種途徑積極推進小區建設。制定了“松滋市生豬養殖小區建設技術規范”,在欄舍設計和養殖過程中堅持全市一盤棋和標準化飼養,做到“六統一”。
大力推廣全程標準化生產的“150”模式,即建一棟220平方米的全封閉式標準豬舍,進行標準化飼養,每批出欄肉豬150頭。該模式豬舍環境可控,豬只自由采食,全進全出,一年可出欄3批。根據市里制訂的專業村建設考評方案,將生豬年出欄量2萬頭以上或戶均出欄20頭以上的村納入專業村建設范疇,予以重點扶持。同時,積極鼓勵引導農戶、專業大戶擴大養殖規模,新建標準欄舍,堅持自繁自養。通過不懈努力,目前全市共建設1000頭以上養殖小區63個,3000頭以上8個,萬頭豬場5個,年出欄100頭以上的養殖戶已達1800戶,生豬規模生產比例達到了40%以上。
用好獎勵資金
2007年,國家將松滋列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并下達獎勵資金662萬元。市里把獎勵資金專項用于生豬生產,主要包括:規模化生豬養殖戶(場)豬舍改造和糞污處理,良種引進,生豬養殖大戶購買種公豬、母豬、仔豬和飼料等的貸款貼息,防疫服務費,技術培訓費等。
該市大力宣傳國家扶持生豬飼養的各項政策,通過現場會議、組織觀摩、掛牌公示等形式,把項目的示范作用充分展示出來,切實增強農民養豬補欄的信心。同時,認真組織項目實施。一是每個小區包括3棟“150”標準化豬舍在市財政補貼的基礎上,用中央獎勵資金另行補貼,對每個小區水電設施及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實行補貼。二是在全市建5個聯片授精站,每個站飼養種公豬5頭,對每頭種公豬引種實行補貼;對養殖戶引進良種母豬按頭數進行補貼。三是對生豬養殖大戶發展生產的貸款予以貼息。全市100頭以上規模養殖大戶1800戶,采取專班核實貸款合同、貸款憑證以及利息支付憑證,按50%予以貼息。四是對規模養殖戶的生豬防疫服務由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統一進行,集中防疫,市里按防疫費的30%進行補貼。第五,安排畜牧部門加大技術培訓力度,組建培訓專班,到各鄉鎮進行培訓和現場技術指導。(作者:周京宜;聶敬宗;馬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