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百姓關注的豬肉價格依然沒有停下上漲的腳步。江蘇省統計局最新的統計資料分析顯示,幾年來,江蘇生豬飼養量逐年下降。當務之急是采取綜合措施提高規模養殖水平,激發農戶的養豬積極性,擴大生豬生產。
現狀:規模養殖比重偏低
2003年全省生豬規模養殖(飼養50頭以上戶,下同)存欄量和出欄量為209.8萬頭和416.6萬頭,2006年達到302.7萬頭和554.9萬頭,分別增加92.9萬頭和138.3萬頭,年均增長13%和10%。雖然生豬規模養殖量年年增加,比重逐年擴大,但總體上看增長速度較慢,比重仍然偏低。
生豬生產在江蘇牧業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幾年來,江蘇生豬飼養量基本呈逐年下降趨勢,2006年僅有4800多萬頭,比2003年減少197萬頭,平均每年減少66萬頭,生豬產值從2005年以來連續減少,2006年201億元,比2004年累計減少46億元。
原因:散養生豬獲利少
近年來,江蘇的生豬生產始終徘徊不前。據分析,影響生豬生產的主要因素,一是養豬效益比較低。雖然生豬價格處于相對高位,特別是今年價格上漲幅度很大,但由于糧食價格偏高,導致養殖成本上升,難以激發農戶的養豬積極性。同時在農民收入中非農收入逐步增加的情況下,農民在計算生豬效益時不僅要看豬糧價格比,而且更多的是將養豬效益與務工收入相比。以收益較高的2005年為例,散養生豬每頭售價742.9元,扣除物質與服務費用614.6元,獲利128.3元,而外出打工月收入可達千多元,在面臨更多的選擇時,農民選擇不養豬或少養豬,一些以前的養豬專業村也變成了無豬村。
二是養豬疾病風險大。除市場風險外,農民最擔心的是養豬的疫病風險。如去年夏季包括江蘇在內的全國許多地方爆發豬高熱病,大量生豬因此死亡,農民損失慘重,嚴重打擊農民養豬的積極性。
三是養豬傳統有所改變。新一代農民大多住著新樓房,嫌養豬污染環境賺錢不多,不愿飼養。農村青壯夫妻外出打工越來越多,留守老人們除了守家和照顧小孩外,無力養豬。蘇南、蘇中等地的一些地方政府為改善農村環境,限制農民零星養豬。
對策:提高規模養殖水平
省統計局相關人士表示,針對當前的形勢,必須進一步采取綜合措施,擴大畜牧業生產,保障城鄉居民豬肉和副食品穩定供應。首先要擴大生豬生產。全面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認真落實國務院、省政府有關促進生豬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大對生豬生產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能繁殖母豬補貼制度,推進能繁殖母豬保險工作,完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逐步建立保障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調動農民養豬積極性。
穩步推進規模養殖。充分考慮區域特色優勢、規模基礎、技術條件和資金實力等多種因素,因勢利導,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有效形式推進規模養殖。學習河南、山東等地經驗,以龍頭企業為重點,提高集約化養殖水平,以規模養殖小區為重點,提高商品化基地建設水平,以專業大戶為重點,提高中小規模養殖發展水平。充分利用國家對生豬生產的扶持政策,在全省各地扶持建立一批大中型養殖場,重點提高全省生豬規模養殖水平。
此外還要加強動物防疫。建立和完善全省畜禽疫病防治服務體系,注重發揮科技服務功能。堅持以預防為主,強化免疫,控制動物疫情。各級政府和衛生防疫部門,要嚴格疫情監測和報告制度,及時掌握豬瘟、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疫情發展趨勢,及時指導農民有效的防疫抗病。加強畜產品檢驗檢疫,加強獸藥、飼料、添加劑生產和監督,確保畜禽生產安全。
現狀:規模養殖比重偏低
2003年全省生豬規模養殖(飼養50頭以上戶,下同)存欄量和出欄量為209.8萬頭和416.6萬頭,2006年達到302.7萬頭和554.9萬頭,分別增加92.9萬頭和138.3萬頭,年均增長13%和10%。雖然生豬規模養殖量年年增加,比重逐年擴大,但總體上看增長速度較慢,比重仍然偏低。
生豬生產在江蘇牧業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幾年來,江蘇生豬飼養量基本呈逐年下降趨勢,2006年僅有4800多萬頭,比2003年減少197萬頭,平均每年減少66萬頭,生豬產值從2005年以來連續減少,2006年201億元,比2004年累計減少46億元。
原因:散養生豬獲利少
近年來,江蘇的生豬生產始終徘徊不前。據分析,影響生豬生產的主要因素,一是養豬效益比較低。雖然生豬價格處于相對高位,特別是今年價格上漲幅度很大,但由于糧食價格偏高,導致養殖成本上升,難以激發農戶的養豬積極性。同時在農民收入中非農收入逐步增加的情況下,農民在計算生豬效益時不僅要看豬糧價格比,而且更多的是將養豬效益與務工收入相比。以收益較高的2005年為例,散養生豬每頭售價742.9元,扣除物質與服務費用614.6元,獲利128.3元,而外出打工月收入可達千多元,在面臨更多的選擇時,農民選擇不養豬或少養豬,一些以前的養豬專業村也變成了無豬村。
二是養豬疾病風險大。除市場風險外,農民最擔心的是養豬的疫病風險。如去年夏季包括江蘇在內的全國許多地方爆發豬高熱病,大量生豬因此死亡,農民損失慘重,嚴重打擊農民養豬的積極性。
三是養豬傳統有所改變。新一代農民大多住著新樓房,嫌養豬污染環境賺錢不多,不愿飼養。農村青壯夫妻外出打工越來越多,留守老人們除了守家和照顧小孩外,無力養豬。蘇南、蘇中等地的一些地方政府為改善農村環境,限制農民零星養豬。
對策:提高規模養殖水平
省統計局相關人士表示,針對當前的形勢,必須進一步采取綜合措施,擴大畜牧業生產,保障城鄉居民豬肉和副食品穩定供應。首先要擴大生豬生產。全面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認真落實國務院、省政府有關促進生豬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大對生豬生產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能繁殖母豬補貼制度,推進能繁殖母豬保險工作,完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逐步建立保障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調動農民養豬積極性。
穩步推進規模養殖。充分考慮區域特色優勢、規模基礎、技術條件和資金實力等多種因素,因勢利導,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有效形式推進規模養殖。學習河南、山東等地經驗,以龍頭企業為重點,提高集約化養殖水平,以規模養殖小區為重點,提高商品化基地建設水平,以專業大戶為重點,提高中小規模養殖發展水平。充分利用國家對生豬生產的扶持政策,在全省各地扶持建立一批大中型養殖場,重點提高全省生豬規模養殖水平。
此外還要加強動物防疫。建立和完善全省畜禽疫病防治服務體系,注重發揮科技服務功能。堅持以預防為主,強化免疫,控制動物疫情。各級政府和衛生防疫部門,要嚴格疫情監測和報告制度,及時掌握豬瘟、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疫情發展趨勢,及時指導農民有效的防疫抗病。加強畜產品檢驗檢疫,加強獸藥、飼料、添加劑生產和監督,確保畜禽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