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發布了新版《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2015年第24號公告)。新版預案指出,國家加強對生豬等畜禽產品價格監測,采取綜合調控措施,主要目標是促進豬糧比價處于綠色區域(5.5∶1—8.5∶1),防止價格出現大幅波動。
預案明確,將豬糧比價5.5∶1和8.5∶1作為預警點,低于5.5∶1進入防止價格過度下跌調控區域,高于8.5∶1進入防止價格過度上漲調控區域。
豬糧比價,通俗說就是生豬價格和作為生豬主要飼料的玉米價格的比值。按照我國此前相關規定,生豬價格和玉米價格比值在6比1,生豬養殖基本處于盈虧平衡點。
央廣網財經記者對比新舊版本發現,有幾處值得關注的修改:在調控目標方面,新版本明確提出防止豬價出現大幅波動;在預警指標方面,把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從6:1調低至5.5:1—5.8:1,這是自2009年國家出臺豬價調控措施后首現下調并采用區間設置;在響應機制方面,特別是當豬肉價格大跌時,弱化了微觀層面調控,更注重宏觀調控。
對于為何下調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北京市新發地統計部負責人劉通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和我國養豬生產水平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有關,一是我國養豬的規模化水平越來越高,二是仔豬的存活率水平不斷提高,這較大幅度地降低了養殖戶的生產成本。早前設定的6:1這一盈虧平衡點,其實已在養殖戶的盈利區間。此次下調盈虧平衡點,反映出了政策根據生產實際及時調整的主動性。”
“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這一指標在反映養殖戶盈虧水平方面的地位在下降,除了豬糧比價,養殖人工成本和環保成本的權重在增加。”卓創資訊分析師姬光欣對記者表示:“并且,用當期的豬價比當期的玉米價格,有一定的滯后性。此次把盈虧平衡點設定為區間,有利于緩解因生產周期因素造成的指標‘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