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玉米上市,廣大養殖戶開始收購和儲存使用新玉米,首先要注意含水率,干燥玉米含水率一般在14%以下,而新收獲的玉米, 在華北地區一般為15%-20%,在東北和內蒙地區一般為20%-30%。高水分會破壞日糧中維生素等活性成分、降低日糧中代謝能水平和粗蛋白水平、打破日糧中各營養素間的平衡關系等,所以最好通過收購合格品質的玉米來解決,因此在收獲后應及時攤開晾干,嚴防堆積受潮發熱。或根據水分差異的影響,調整日糧營養水平,否則易造成蛋雞腹瀉。料蛋比高,能量低,是動物采食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新玉米我所關注的是黃曲霉毒素含量、玉米赤霉烯酮是否超標,每年秋季是我比較頭痛的時候,防止飼料霉變,飼料或飼草多在收獲和儲存期間發生霉變而被霉菌所污染,生霉粒是不完善粒的一種,多數養殖戶認為玉米霉變只發生在玉米貯存過程中,但實際上玉米霉菌分為倉儲霉菌和田間霉菌。谷物在采收前后約25%已受到霉菌的污染,霉菌的潛在性及霉菌毒素的存在給飼料品控提高了難度,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固然是個辦法,但關鍵還是高度重視霉菌污染的問題,加大監控力度把生霉粒控制在1%范圍內。不完善粒除了生霉粒,還包括熱損傷粒、生芽、病斑、破損及蟲蝕和雜質。烘干玉米的熱損傷粒、破損粒應引起重視。新玉米本身的呼吸強度大,不完善粒的存在致使短期貯藏發熱霉變風險依然很大,同時飼用價值降低,收購時應加強監控。
因為新玉米除了水分比較大外,還有就是它雖然收獲了,但還不是完全的成熟。或許這么說有人不相信,我也試圖尋找科學的解釋。可是,在文獻上沒有找到。但我們知道,新收獲下來的小麥要是馬上磨成面粉的話,會吃起來粘糊糊的,而我最近新看到說:新大豆(黃豆)要是做豆腐或其他的豆制品的話,也會因為沒有完全成熟而影響出品率(產量),而要等到收獲后兩個月的大豆才可以使用。我們養雞戶往年也有 使用新玉米而產蛋量減少的例子,但我們往往歸罪于天氣的逐漸變涼和新玉米的水分比較大。但我覺得還是因為新玉米由于沒有完全成熟而引起的。所以說,新玉米收獲后要至少等50天左右再使用。
玉米是后熟生理作物,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儲存一段時間(5-6周)含量逐漸降低。烘干干燥的新玉米,由于淀粉變性,直鏈淀粉增多,也一定程度上影響消化率。不同飼料原料抗性淀粉含量存在差異,
見下表。
表 幾種原料中抗性淀粉與非抗性淀粉含量
玉米 89.7 6.42±0.06 58.75±0.85
燕麥 89.8 0.40±0.13 56.90±0.72
小麥 89.6 0.64±0.11 70.93±0.10
小米 89.4 0.21±0.20 75.65±1.10
蕎麥 90.7 0.75±0.06 64.15±0.42
大米 92.4 0.60±0.31 80.84±0.61
抗性淀粉作為一種新型膳食纖維在食品中研究較多,由于不消化不吸收,不會給人體增加熱量,可增加飽腹感,減少能量攝入,有利于減輕體重、促進脂肪氧化、增加脂肪排出。以上作用對人體減輕體重有益,但對于動物生產卻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可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軟便、飼料報酬高等癥狀。
可以可通過與高品質陳玉米逐步混用過渡,過渡期半個月以上。尋求玉米替代產品如小麥及其副產品、稻米、米糠、棕櫚仁粕等,減少此階段玉米的用量。
小麥可以作為家禽的主要能量飼料,在豬日糧中部分或全部代替玉米喂豬也能取得很好的飼養效果和經濟效益。小麥中非淀粉多糖消化率很低,需添加相應的酶制劑解決與改善;小麥中總的生物素含量比玉米高,但利用率較低,飼喂小麥日糧必須注意生物素的添加;小麥的色素含量僅為玉米的11%,所以需要考慮玉米蛋白粉、苜蓿草粉、著色劑等的合適搭配合使用。
(棕櫚仁粕因粗脂肪含量高,通常將其歸為能量飼料使用,可按1:1替代玉米或麩皮。棕櫚仁粕在肉雛雞料和成年肉雞料中添加時不會產生有害影響,而且采食量通常高于飼喂玉米基礎日糧的雞的采食量 但棕櫚仁粕中非淀粉多糖78%是直鏈甘露聚糖,精氨酸與賴氨酸不平衡,粗纖維含量較高,大量使用時要配合甘露聚糖酶等酶制劑使用,同時添加賴氨酸,效果才更保證,同時棕櫚粕對制粒產能存在不利作用,對環模磨損也較大,要從生產實際考慮適宜替代量。
玉米的整體收割,使老鼠、蚊蠅的生存環境和食物來源受到影響,此時養殖場中的老鼠、蚊蠅數量比平時多數倍或數十倍,這也許成為這個階段很多養殖場畜群或禽群不穩定的一個重要誘因。
老鼠、蚊蠅是很多疾病的中間宿主或傳播媒介,引發或傳播豬的弓形蟲病、附紅細胞體病、禽的白冠病、沙門氏菌病等。疾病的發生、隱形感染或群體的亞健康狀態無疑會影響飼料效果的發揮,加之老鼠繁殖能力強、周期短,對飼料的消耗量也是非常之大,最終影響飼料報酬。因此改善措施務必做好滅鼠工作,每月進行一次,全場統一行動。同時清理場區雜物雜草、搞好環境衛生,使蚊蠅失去滋生繁殖條件。
秋末冬初氣溫晝夜波動大、氣候干燥、濕度變小。數據顯示豬舍內晝夜溫差超過10℃時,腹瀉率升高25%-30%,禽舍溫差超過3-5℃時,激發呼吸道。因此必須配合此階段的特殊氣候條件加強舍內小環境的調整與改善,注意溫濕度等調控,同時結合氣溫降低時畜禽能量需求的變化,適當調整配方,保證營養供應及畜禽對營養需要的動態平衡,減少問題的出現和對畜禽的影響。
玉米糊化溫度為64-72℃,95℃以內糊化度隨溫度提升而改善。糊化后的淀粉可消化性增加,動物日增重、飼料效率、下痢頭次數等均隨玉米淀粉糊化度的提高有著不同程度的改善。
新玉米由于水分高,在飼料調質時添加蒸汽困難,物料吸收的蒸汽量少,糊化度不高。秋末冬初氣溫偏低,調質溫度調質時間如果偏低過短,糊化效果會更差,勢必直接會影響飼喂效果。
玉米為什么容易發霉變質:
1、玉米胚大。玉米胚部幾乎占全粒體積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2%,其呼吸強度大,吸濕性強,帶菌量大,容易酸敗。據實驗,正常玉米的呼吸強度要比正常小麥的呼吸強度大8—11倍;玉米胚部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極易感染大量的微生物,據測定玉米經過一段時間儲藏后,其帶菌量比其它禾谷類糧食高得多;玉米胚部含有整粒77%——89%的脂肪,在高溫高濕情況下,脂肪容易產生酸敗,致使胚變色變味,不僅影響適口性,而且喪失發芽能力。
2、原始水分大。一般新收獲玉米的水分在20%——35%,降雨使玉米難以充分干燥,自然也就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儲藏穩定性大大降低,極易導致霉變。
3、易感染蟲害。因玉米胚部富含營養,并有甜味,可溶性糖含量較大,所以很易感染蟲害,這又加快了玉米發霉變質的程度。
霉菌生長需要適合的溫度、濕度、氧氣及能源。當濕度大于85%,溫度高于25℃時,霉菌就會大量迅速生長,并產生毒素。霉變玉米產生的毒素主要有黃曲霉菌、赤霉烯酮、伏馬霉素及嘔吐霉素等。其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生有毒的代謝物,改變飼料的營養組分,降低動物對養分的利用,使養分利用率最少下降10%
2、造成畜禽采食量減少、嘔吐,甚至拒食飼料
3、生長緩慢和飼料利用率降低
4、種畜禽生殖系統破壞、繁殖力低下甚至失去生殖能力
5、免疫抑制,畜禽抗病能力下降6、中毒嚴重者導致孕畜流產,甚至死亡。
正常玉米籽粒皮色有黃色、白色、紅色、紫色、黃褐色多種,以黃白色為最多見。正常玉米的顆粒飽滿,無損害、無蟲咬、蟲蛀和發霉變質現象。發霉玉米可見胚部有黃色或綠色、黑色的菌絲,質地疏松,有霉味。受霉菌毒素污染嚴重的玉米,應該廢棄。對于輕度污染的玉米,經適當處理可以達到飼用標準的,仍可利用。
1、物理脫毒法
(1)水洗法:先將發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將其倒進缸中,加入3~4倍水,然后進行攪拌、靜置、浸泡,每日換水攪拌兩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變成無色為止。
(2)排除法:就是把飼料中有霉變的部分除去。
(3)脫胚去毒法:發霉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玉米的胚部。其方法是:先將玉米磨成1.5~4.5mm的小顆粒,再加5~6倍清水,然后進行攪拌,胚部碎片因輕而浮在水面上,將其撈出或隨水倒掉,如此反復數次,即可達到脫胚去毒的目的。
(4)石灰水浸洗法:先將發霉玉米粉碎成直徑1.5~5mm的小粒,然后將過120目篩后的石灰粉按0.8%~l%的比例摻入發霉飼料中,最后將摻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攪拌lmin,然后靜止0.5~5h,將水倒出,再用清水沖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達91%以上。
(5)熱處理法:在濕度較高的條件下,高熱或高熱高壓可破壞毒素,如用260℃處理污染玉米,可使黃曲霉毒素含量下降85%。
(6)輻射法:紫外線和等離子體照射可以殺死霉菌也可破壞霉菌產生的毒素,但同時也會破壞飼料中的營養物質。將污染黃曲霉毒素的飼料鋪成薄層,用高壓汞燈紫外線大劑量照射,去毒率可達97%~99%。
(7)吸附法:一些礦物質能夠吸附并捕獲霉菌毒素分子。如硅酸鋁鹽、沸石、膨潤土、活性炭、硅藻土等,但大量添加這類吸附劑會降低養分濃度。
2、化學方法
(1)堿煮處理法:其方法是:按每1000g發霉飼料加入清水,再加入500g蘇打粉或1000g石灰共煮,待煮到飼料裂開時,讓其冷卻,然后再用清水沖洗到沒有堿味時即可使用。
(2)中草藥熏蒸法: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藥如山蒼子油在60℃條件下熏蒸飼料,對黃曲霉毒素有解毒去毒的作用。栓皮能加速黃曲霉毒素的氧化而分解其毒性。
(3)氧化劑法:氧化劑是有效的黃曲霉毒素鈍化劑;過氧化氫能有效抑制飼料中的毒素。
3、微生物方法
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轉化作用降解黃曲霉毒素的毒性。常用的微生物菌種有乳酸菌、黑曲霉、米根霉、葡萄梨頭菌、灰藍毛菌、橙色黃桿菌等。
4、營養素法
(1)補加蛋白質或氨基酸:肝臟能夠凈化被動物吸收的霉菌毒素,該凈化過程基于谷胱甘肽的氧化還原反應,而蛋氨酸有利于谷胱甘肽的組成,因而額外添加蛋氨酸可以減少對動物生長和其它性能產生的不利作用。
(2)補充維生素:葉酸具有破壞黃曲霉毒素的能力,把葉酸加入到輕度發霉的飼料中,可以有效去除黃曲霉毒素。
(3)補充硒:硒對于火雞、豬具有抗黃曲霉毒素的作用,因為硒可以提高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
四、養殖場(戶)須采取哪些應對措施
廣大養殖場(戶)應當面對玉米霉變現象較為普遍的現實,必須經常而認真地檢查所用原料。如果發現玉米霉變現象較為嚴重時,建議最好廢棄不用;如果確需使用時,除應進行處理后并減少用量外,最好不要用來飼喂種畜和仔畜,特別是種公畜和妊娠母畜。現將玉米霉變后的處理方法以及畜禽中毒后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處理方法:
(1) 對于養殖數量不大的場或戶,可以采用以上所介紹的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進行去毒處理。
(2) 對于養殖數量較大的場或戶,最好采用能以吸附多種霉菌毒素的霉制劑進行去毒(小場、小戶同樣可以采用)經近階段大量應用與實踐效果表明.
(3) 可以用30%的小麥代替玉米使用,但需添加0.1%的小麥型專用酶制劑;
2、防治方法:
(1) 于畜禽飼料中補加蛋白質(或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硒。
(2) 利用高錳酸鉀進行洗胃,并內服吸服劑,然后再投緩瀉劑。
(3)立即停止飼喂霉變玉米。
[pagebreak]